熱門新聞

「一降到低」雙11商家拼低價 瘋狂內卷 @ 2023-11-12T20: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消費 中國 雙十一
概念:中國雙十一購物節消費
市場趨勢研究機構KANTAR凱度消費者指數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虞堅(JASON YU)表示,低價和折扣向來是雙十一購物節的重點,即使新發布的IPHONE15也不例外,價格折扣達人民幣(下同)500元(約新台幣2200元)。
總部位於上海的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HINA MARKET RESEARCH GROUP)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雷小山(SHAUN REIN)表示:「雙十一的炒作和興奮感已經結束了。」 他說:「在過去的九 個月里,消費者每天都在穩定地享受折扣,因此他們也不指望雙十一除了消耗品之外,會有大幅的折扣。」
光棍節 雙十一 中國經濟 雙十一購物節 中國雙十一購物節
今年淘寶天貓「雙十一」購物節從10月24日20點開始,至11月11日零時結束。據淘天集團發布的戰報顯示,預計雙11全周期共為消費者省下超950億元。
消費者不再捧場雙十一購物節,相關討論經常被提及,包括年間購物節太多、拿折扣玩法復雜、理性消費等都是消費者不再沖動下單原因;今年經濟環境欠佳再挫消費動機,「一覺醒來雙十一結束了」、「雙十一存在感愈來愈低」等討論躍上社群熱搜。
如火如荼的「雙11購物節」進入尾聲,中新經緯研究院、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浪潮卓數研究團隊10日發表聯合撰寫的《2023「雙11」消費洞察報告》,今年「搶先購」階段各平台網絡零售總額5155.6億元,同比增長9.5%,整體成績表現不俗。民眾消費趨個性化、高品質、體驗化,興趣項目成消費新寵。
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看來,雙十一的誕生是順理成章的。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尚存,中國經濟受到波及。根據2009年第三季度數據,經濟回升仍主要依賴投資拉動,消費拉動力仍顯不足。有聲音指出,投資對消費的擠占使國內開始逐漸意識到中國經濟的健康增長需要「消費」「投資」「出口」實現良性互動。
——購物車里,遍賞全球美味。智利車厘子、泰國椰青、馬來西亞榴蓮、秘魯藍莓、越南紅肉菠蘿蜜……在各大電商平台上,進口水果直達中國市場,天貓國際總經理董臻貞表示,為了豐富大家的購物車,今年天貓國際馬來西亞老字號咖啡品牌舊街場、阿聯酋皇冠椰棗、杜拜駱駝奶、斯里蘭卡紅茶等產品受到國內消費者歡迎,平台上有來自90個國家和地區共4.6萬余個國際品牌深度參與「雙十一」。
「雙11」從產生至今已經進入第15個年頭,其間變化之大堪稱翻天覆地。其也正在從傳統的購物節向「購物季」擴展,原本只是一天的大促狂歡,已演變成橫跨2個月份的購物季,更充分地釋放出居民消費潛力,同時折射出中國消費市場的韌性與活力,傳遞著經濟恢復向好的信號。今天「雙11」總交易額已經破萬億,而中國的GDP也從2009年的34.85萬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121.02萬億元。
去年以來,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門多次聯合印發文件,促進老字號創新發展,加強老字號與歷史文化資源聯動,發揮老字號在促進消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一大批老字號品牌積極擁抱「雙十一」等購物節,通過年輕人喜聞樂見的直播、短視頻等形式,引入國潮新風尚,被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看見和喜歡。
新華社太原11月12日電(記者解園、徐偉)對大多數中國消費者來說,一年一度的「雙11」,意味著只需動動手指,即可坐等商品送到。但對於快遞員馮海斌來說,在這個全球最大線上購物節期間,他必須在早上6點半之前起床,在近兩周時間里運送1000多個包裹。
中國消費降級沖擊,雙十一最大的贏家可能是拼多多?市場專家最新解讀
中國自10月下旬開打的雙11購物節於11日午夜結束。在中國經濟成長不如預期的氛圍中,向來被視為中國消費信心觀察指標的雙11銷售額更受關注。然而京東、阿里巴巴旗下淘天集團兩大電商今年連續第二年未公布實際銷售數據,僅宣稱成交額、訂單量、用戶數創新高。
此外,在經濟前景不明下,10月下旬展開,為期3周的雙11購物節也顯得格外冷清。根據顧問公司貝恩策略顧問(BAIN & COMPANY)針對3千位中國消費者所做的調查,77%的受訪者都表示今年會減少雙11的開支或者維持不變,只有23%表示會增加消費。
雙11購物節顧名思義是各大電商平台在11月11日做的促銷優惠,至於這雙11由來又是怎麼誕生的?這個從2009年起源於中國阿里巴巴旗下購物網站的促銷活動,時間選在1111光棍節這天,一方面以慶祝單身購物為由,用降價和促銷優惠,給單身男女一個愛自己購物有理的理由,同時這個時間點也是看准在年底前的時機,正好碰到中國十一黃金周和聖誕節之間,瞄准消費需求,希望能打造類似像國外感恩節後黑色星期五和網購星期一的購物風潮。
事實上,「雙11購物節」是中國大陸的景氣指標,各個電商巨頭都會祭出超高優惠來回饋消費者。不過,由於經濟不景氣,許多消費者轉為「理性消費」,「雙11」輝煌已不再,這次的購物節可說是沒有以前的熱鬧。
中國雙十一購物節 消費力降往昔榮景不復見
今年是中國雙十一購物節舉辦第15年,被視作是觀察中國消費市場的重要窗口。中國消費者信心在冠病疫情過後一直弱於預期,10月份中國CPI出現同比負增長,PPI連續13個月下降,通縮壓力加大。
近年來,中國的「雙十一」購物節走向國際,在印度尼西亞也逐漸成為潮流。位於印度尼西亞北雅加達的阿塞姆卡市場是當地知名的小商品批發市場中心,這里一家名叫「美麗珍珠商店」的小商品批發店在「雙十一」購物節之際更加忙碌起來。據店主陳登升介紹,這家店鋪的商品均從中國浙江、廣東等地進口,非常符合印尼當地消費者的購物需求。
今年雙十一,各大平台紛紛加碼跨境電商直播,除了面向內地市場的海外商品直播銷售,針對海外市場的直播帶貨也悄然興起。有留學歸來的主播用雙語直播,大殺四方,既讓國內消費者買遍全球貨品,又讓國貨賣遍全球;還有主播借助地理優勢,在越南設立工廠,在廣西進行銷售。如今雙十一購物節已不單是中國的狂歡,雙十一的「促銷旋風」正通過一個個跨境電商平台席卷全球。大公報記者 曾萍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