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經濟數據》美國8月ISM制造業指數升至47.6勝預期連續第十個月收縮 @ 2023-09-02T20: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制造業
概念:制造業經濟
本報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杜海濤)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31日發布,8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7%,較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上升,顯示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分項指數變化顯示,市場需求穩中有增,生產增長加快,大中小企業協同向好運行,市場價格聯動上升,企業預期較為樂觀,經濟向好回升勢頭將進一步鞏固。
周四官方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制造業活動連續第五個月萎縮。不過,隨著新訂單回升,制造業下滑拖累中國經濟的局面或有望結束。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文韜表示,從指數走勢來看,新訂單指數連續3個月上升,顯示經濟內生動力趨於增強。國外需求也有積極變化,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7%,較7月份上升0.4個百分點,結束了連續5個月的下降勢頭,顯示我國制造業出口加快下行態勢有所放緩。
從財新中國制造業PMI分項指數看,8月制造業供需均恢復擴張,制造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反彈至榮枯線以上。在市況改善、銷售回暖的拉動下,雖然部分企業因氣溫偏高而減少開工天數,但整體產量仍有增長。當月消費品類和投資品類制造業的產量和需求上升,中間品類產量大致持平。外需依然疲弱,8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在收縮區間小幅回升,三大品類出口需求均下滑。
中國經濟疲態繼續 制造業、消費雙萎縮
李毅中在致辭時說,裝備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各行業各領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當前,我國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工業制造業正在推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我們要進一步擴大開放,學習借鑒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東北老工業基地具有發展裝備制造業的良好基礎和優勢,遼寧省及沈陽市聚焦先進技術,扎實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補鏈、延鏈、升鏈、建鏈,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要充分發揮制博會的窗口和平台作用,將其打造成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靚麗名片,以打造新時代制造業的國際高端交流合作平台為目標,全面促進裝備制造業持續升級,助力遼寧及沈陽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推動建設制造強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時報-台北電】美國之音引述路透29日報導,中國制造業持續收縮的趨勢在八月份是否得到扭轉?專家們還是不看好。專家預測調查顯示,需求疲軟的問題很可能會影響到中國這個世界第二經濟體的經濟復蘇。中國官方面臨很大壓力,要加大力度提振經濟。
追根溯源。前7月,制造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分別增長5.7%、6.8%,但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8.5%。「投資放緩主要受房地產開發投資影響,基礎設施和制造業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仍然較大。」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劉立峰說。
中國經濟再顯疲軟跡象:制造業和消費者支出均萎縮
(中央社台北2023年09月1日電)中國權威財經媒體財新今天公布8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錄得51.0,較7月回升1.8個百分點,重回擴張區,供需呈現改善。不過生產經營預期指數降至近11個月來最低,顯示企業擔憂市場需求疲弱。據財新網報導,8月財新中國制造業PMI較7月上升,這一走勢與中國官方發布的制造業PMI一致。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制造業PMI錄得49.7,高於7月0.4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處於收縮區間,但最近3個月連續攀升。從財新中國制造業PMI分項指數看,8月制造業供需均恢復擴張,制造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反彈至榮枯線以上。在市況改善、銷售回暖的拉動下,雖然部分企業因氣溫偏高而減少開工天數,但整體產量仍有增長。8月消費品類和投資品類制造業的產量和需求上升,中間品類產量大致持平。但外需依然疲弱,8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在收縮區間小幅回升,三大品類出口需求均下滑。報導指出,供求好轉帶動制造業就業情況明顯改善,8月就業指數6個月來首次升至擴張區間,且為2010年4月來最高。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的擴張計畫支撐了當月用工回升,在三大品類中,消費品用工好轉較為明顯
日本經濟產業省31日公布7月工業生產月跌2%,較市場預期月跌1.4%嚴重,並扭轉6月份月增2.4%的局面,顯示中國大陸乃至全球經濟放緩而減少需求,讓制造業才剛踏入下半年即面對不利情勢。
展望未來,台灣科技產品受惠於新應用科技需求拓展、國際大廠新品拉貨需求增加,讓去年率先進入庫存調整的資訊通信業者出現回溫跡象,帶動其他科技產品需求增加,惟傳產貨品仍受全球消費力道偏弱,影響產業供應鏈庫存調整時間,尤其是歐元區經濟復蘇力道出現鈍化,中國8月包括碧桂園、SOHO中國等房企爆發債券違約,恆大集團在美國申請破產等情事,沖擊中國房市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已連續降息2次,期能挽救房市頹勢,而占GDP比重僅次於廣東省、江蘇省的北京、天津、河北省等地因杜蘇芮風災而啟動復建工程,雖有助於鋼鐵、家具、營建等部分民生建設需求的回升,但仍無法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復蘇主力。因此,除了傳統產業去化庫存速度問題外,國際情勢的變化亦牽動著台灣制造業表現,其未來變化情形仍須持續觀察。(編輯:沈培華)
「中國經濟增長基調不變。」全球著名投資管理機構富達國際亞太區股票投資主管馬蒂·喬普金表示。他認為,中國已表明將通過持續措施支持經濟、增強投資者信心。中國為提振房地產市場出台了多項措施,可能會有效刺激消費主導的經濟復蘇。但中國應不會出台大規模刺激措施,而是傾向於推出有針對性的舉措,逐步將經濟驅動力從基礎設施和房地產轉向制造業和消費。
制造業產需低位回溫。1)8月制造業生產、新訂單指數同步回升,分別處2012年以來的29%和28%分位。各行業中,裝備制造和消費品制造生產表現最為突出。制造業新出口訂單略有提升,與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的回升相互印證,表明外需對制造業的拖累未進一步加大。考慮到去年同期出口基數較低,預計8月中國出口同比跌幅可能略有收窄。2)企業預期有所改善,帶動采購和庫存回補。政治局會議後,一系列宏觀政策推出,對企業家信心形成提振,8月制造業PMI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回升。預期回穩的同時,制造業企業備貨提速,8月制造業PMI采購量和進口指數回升,繼而帶動原材料和產成品庫存指數進一步回補。3)價格跌幅收窄,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自低位略有上行。從其與PPI環比之間的相關性推斷,預計8月PPI環比將升至0.3%,8月PPI同比增速將從上月-4.4%升至-2.9%。
中國的工廠生產已連續第五個月收縮,而非制造業活動也創下了今年的新低。這給北京政府帶來了壓力,要求其扭轉經濟下滑趨勢,並提供支持以維護經濟增長。然而,盡管中共官方上個月說他們正努力擺脫經濟危機,但專家表示,北京幾乎無法迅速修復經濟。
《經濟通通訊社31日專訊》國家統計局公布,8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7%,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優於市場預期的49.4%,為近五個月高位,反映制造業景氣水平進一步改善,惟也是連續第五個月處於收縮區間。
如今,AI大模型成為新時代的主題,公司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打造數字化底座,推動大模型深度融合實體經濟當,助力中國制造業快速發展,共建新一代工業軟件,共贏工業數字化的未來。
大陸經濟仍持續呈疲軟態勢。大陸國家統計局31日公布「2023年8月中國采購經理指數運行情況」,顯示8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7%,雖然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但仍低於景氣榮枯線50以下。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