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香港經濟第二季度減速 私人和政府支出均降溫 @ 2023-08-01T16: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增長 經濟 第二季 香港 放緩
概念:香港第二季經濟增長放緩
恆生銀行經濟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經濟師薛俊升表示:「本港第二季經濟按年增長1.5%,低於市場預期的3.5%。按季比較,經濟於首季快速復蘇5.4%後,於第二季收縮1.3%。經濟回調的主要原因大概與利率高企及外圍環境持續不明朗有關。
香港政府統計處昨(7月31日)午公布最新本地生產總值預先估計數字,指第二季經濟持續擴張,主因是私人消費和服務貿易均維持「穩健增長」。但占香港GDP逾六成的私人消費開支,第二季仍有年升8.5%的增幅,但已比首季的13%升幅有所放緩 。不少經濟分析師均指出,香港股市和樓市轉弱以致未能達致財富效應,以及港人改為北上消費,而訪港旅客未有進一步增加和中國客消費額減少,均令消費對香港經濟刺激作用減弱。
簡單數學,上半年平均每季經濟增長僅有2.2%,換言之要達到陳茂波全年增長目標3.5- 5.5%,下半年平均每季經濟增長要達到4.8- 8.8%。可以作參考的是,過去十年香港的平均季度增長只有1.25%,請問這個「追趕式增長」有可能嗎?可以肯定的是,到八月公布修訂時候,政府將需要面對現實,下調全年增長預測。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日在部落格文章中寫道,香港第二季本地生產毛額(GDP)增速可能低於前三個月。陳茂波表示,香港面臨的挑戰包括全球金融狀況緊縮、深圳作為旅游目的地崛起,以及市民減少晚上外出活動和消費。陳茂波指出,雖然出口和資產市場仍然承壓,但零售銷售和餐飲收入繼續強勁復蘇,整體經濟仍處於改善的軌道上。香港方面定於周一稍晚公布第二季GDP預估數據。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香港第一季經濟年比值成長2.7%。
政府發言人表示,在訪港旅游業和私人消費帶動下,香港經濟在第二季繼續復蘇,盡管復蘇勢頭在上一季強勁反彈的基礎上有所緩和。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年初制定財政預算案時,其中一個核心思想是香港全年可以有「追趕式增長」,因此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於3.5-5.5%,同時將未來四年中期經濟預測由3%上調至3.7%,為回歸以來次高。 結果第一季經濟增長經修訂後只有2.9%,即使比預期好,但連全年預測下限亦未能達到,而最新公布預估數字,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只有1.5%,遠遜於市場預期增長3.5-4%。 簡單數學,上半年平均每季經濟增長僅有2.2%,換言之要達到陳茂波全年增長目標3.5- 5.5%,下半年平均每季經濟增長要達到4.8- 8.8%。可以作參考的是,過去十年香港的平均季度增長只有1.25%,請問這個「追趕式增長」有可能嗎?可以肯定的是,到八月公布修訂時候,政府將需要面對現實,下調全年增長預測。 陳茂波在周日的網志上已經做了「預期管理」﹏表明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預先估計數字,按年增長幅度可能較第一季稍為放緩。但說到放緩的理由時,他卻只懂歸咎外圍環境持續疲弱,以及受加息影響,令出口及固定投資受挫。 但現實你知我知佢自己都知,香港經濟第二季轉弱,現實理由只有一個:內地經濟沒有出現疫情後的「報復式增長」,反
政府統計處公布香港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預估數字,第二季香港GDP按年上升1.5%,較首季按年增長2.9%,大幅放慢,也明顯低於市場預期的3.5%。香港第二季GDP按年增長放慢,僅私人消費開支和服務貿易維持按年增長。若以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香港第二季實質GDP下跌1.3%。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歐元區經濟恢復增長,鑒於潛在通脹壓力持續存在,進一步支持了歐洲央行將再次加息的早期論點,並推動了歐洲股市普遍上漲。
目前,受到環球金融狀況緊縮、地緣政治沖突和美西方執意脫鉤斷鏈「去風險化」等負面因素影響,香港經濟復蘇確實荊棘滿途: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頭馬車」中,投資和出口表現欠佳,第二季實質跌幅分別為1%和15.3%;第二季私人消費雖按年增8.5%,但增幅已較首季的13%疲弱。如何驅動「三頭馬車」,帶動經濟加速復蘇,肯定是《施政報告》題中應有之義。
匯豐香港第二季客戶貸款錄得按季下降,祈耀年認為,這與高息環境和經濟前景有關,環球包括香港的企業正動用存款以償還貸款,可能要等到明年才會見到貸款增長回復,今年余下時間則持審慎態度。
陳茂波稱,展望短期,外在環境出現了一些正面的因素。上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了當前內地經濟形勢,並為下半年經濟工作做好部署,將著力擴大內部需求,提振市場信心,同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並穩定外貿外資,認為這些措施將有力支持內地經濟今年較快增長,對香港經濟不同環節都有幫助。
中港兩地經濟同告失色,大行花旗預估,第二季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僅升2.9%;未能受惠去年同期低基數效應之際,市場預期同於今日出爐的中國7月官方制造業和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也恐受壓,主因內外需求疲弱。惟中金公司指近期政策層面的積極信號增多,帶來投資者風險偏好抬升。
【香港經濟】本港第二季GDP預估按年僅升1.5%、較首季大幅放緩 私人消費按年增長放慢至8.5%
陳茂波今日發表的網志引述統計數據指,經濟情況正逐步改善,本地消費和訪港旅游業是今年以來推動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他指出,在拉動本港經濟增長的「三頭馬車」當中,私人消費在第二季仍然是支撐增長的主要環節。零售業總銷貨值在第一季按年上升24%後,四至五月合計繼續上升17%,回復到2018年同期逾八成半。
市場此前預料匯豐次季業績受惠於次季HIBOR(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反彈,支撐淨息差按季改善,可抵銷貸款增長、財富管理收入受累經濟和市況影響。綜合券商平均預測,匯豐次季列賬基准收入159.89億美元,當中淨利息收益90.21億元;預期信貸損失為9.1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4.48億有所增加;稅前利潤79.56億美元。
面對第二季內地經濟增長步伐放緩,多個領域出現不穩定情況,官方已表明力挺經濟,並推出多項措施力穩增長。問題是,這麼一場「大龍鳳」,主要以中國資產為賣點的港股,反彈幅度仍相當有限,反映市場對於內地經濟的展望仍保持審慎之余,也說明港股未能藉此重新成為資金焦點。
【NOW新聞台】本港第二季經濟預估增長百分之1.5,遠遜預期,按季負增長。政府預料旅游業及私人消費仍是今年經濟增長主要動力,但出口或繼續受壓。 本港上季私人消費及服務貿易維持增長,但受累出口大跌,上季經濟表現遜預期。根據政府預估數字,第二季經濟按年增長百分之1.5,增速較首季放緩1.4個百分點,亦差過市場預期的增長百分之3.5,經季節性調整,數據按季轉跌百分之1.3。期內,私人消費增幅放緩至百分之8.5,政府開支跌百分之9.6,出口及進口繼續錄得雙位數跌幅,固定資產投資轉跌百分之1。政府發言人預料訪港旅游業及私人消費在今年余下時間將仍然是經濟增長主要動力,隨著運力和接待能力繼續恢復,訪港旅客人數將進一步增加,經濟情況和前景改善應有利本地需求。有本地發展商認為,雖然訪港旅客消費模式轉變,但相信在低基數效應下零售市道會持續增長。恆隆地產行政總裁盧韋柏:「增長是證據,是存在的,但問題是,游客的性質有些不同,以往可能單價會高一點,現在會少一點,或者以往逗留耐一點,現在逗留兩三日,絕對是有這樣的改變,但因為去年的低位,整體上我覺得零售的市道是會繼續好的。」不過,政府預料環球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外部需
觀點香港網訊:7月31日,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根據預先估計數字,港今年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較上年同期實質上升1.5%,而第一季的升幅為2.9%。本地生產總值在今年第二季持續擴張主要是由於私人消費及服務貿易均維持穩健增長。
本港第二季經濟增長1.5%,遜於市場預期增長3.5%,按季比下跌1.3%。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出,盡管美聯儲將利率推至20年來的高位,但今年春季更快的經濟增長提高了疫情後經濟擴張時間更長的前景。美國商務部上周四表示,經季節性因素和通脹因素調整後,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增長率為2.4%。這比經濟學家預期的要快,並且高於今年前三個月2%的增長率。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