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晶片戰升級】中國8月起限制半導體關鍵原材料出口 @ 2023-07-04T16: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出口 中國 半導體
概念:中國限制半導體材料出口
中美晶片戰宣告升級,在美國聯合荷蘭、日本擴大封鎖中國半導體產業之際,中國3日同樣以國安名義,宣布自8月1日起對涉及半導體原料的鎵、鍺實施出口管制,業者未得到許可,不得出口。由於中國為鎵、鍺儲量大國,鎵更涉及當前各國全力研發的第三代半導體,中國此舉恐影響全球半導體市場。
      7月3日,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宣布,將作為半導體等原材料的鎵相關產品列入出口管制對象。從8月1日起,中國的出口商未經當局批准不得出口。有分析認為,這是針對在美國主導下加強尖端半導體出口等對華管制的反制措施。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2020年的一份報告顯示,鎵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被認為是一種戰略性和關鍵金屬,目前鎵的世界總儲量約 23 萬噸,中國的鎵金屬儲量居世界第一,約占世界總儲量的 80%-85%。其中被列入出口管制中的砷化鎵作為第二代半導體材料的代表,在高頻、高速、高溫及抗輻照等微電子器件研制中占有主要地位;半絕緣砷化鎵材料主要用於雷達、衛星電視廣播、微波及毫米波通信、無線通信(以手機為代表)及光纖通信等領域;氮化鎵作為典型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半導體材料,是新興半導體光電產業的核心材料和基礎器件,在手機快充、 5G通信、 電源、 新能源汽車、LED 以及雷達等方面具有遠大的應用前景。
每日經濟新聞引用亞洲金屬網金屬百科指出,中國金屬鎵的消費領域包括半導體和光電材料、太陽能電池、合金、醫療器械、磁性材料等,其中半導體行業已成為鎵最大的消費領域,約占總消費量的80%。
中國商務部及海關總署3日(周一)發布公告指出,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經國務院批准,決定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相關措施自8月1日起正式實施。鎵和鍺也是重要的半導體原材料,市場一般看法認為中國藉由管制半導體產業中的關鍵原材料出口,反制歐美有關禁止半導體制程機具進入中國市場的做法。
中國商務部3日宣布,基於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將自8月1日起,對「鎵、鍺」2項涉及半導體的相關材料實施出口管制,根據公告,出口商必須向中國商務部提出申請,並報告海外買家的詳細資料,經許可後才能出口。
中國3日宣布,將對用於半導體的部份原物料實施出口管制,此舉加劇了中國與美國之間的科技戰,並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面臨更多沖擊。對此,一名南韓工業部官員今天(4日)表示,中國的相關出口管制,帶來的短期沖擊有限,政府的庫存和替代供應將可抵銷影響,但也有其它經濟學家抱持不同看法。 南韓工業政策副部長YOUNG J. JOO說,南韓是領先的晶片制造者,工業部將持續注意情勢發展,因為南韓無法排除中國可能將出口管制范圍擴大到其它原物料。 這名副部長說,「我們正關注主要國家的情勢發展,例如美國和日本,並以最大努力進行准備措施,以處理甚至不太可能發生的情勢。」 這名官員說,中國沒有像控制稀土那樣控制世界上鍺的絕對數量。 至於其它經濟學家做出的回應如下: 岸川和馬(KAZUMA KISHIKAWA) 日本產業顧問公司大和總研(DAIWA INSTITUTE OF RESEARCH)的經濟學家岸川和馬說,「從我所看到的,他們還沒有縮小明列進行出口限制的國家對象,但是因為日本、美國和荷蘭將自然地被涵蓋在內,所以我認為可以公平的說,這是一項事實上的報復措施。」 阿克爾(PETER ARKELL) 中國國際礦產協會
中國大陸商務部及海關總署昨宣布,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自八月起,對「鎵」、「鍺」相關物項(物質)實施出口管制。這兩種金屬都是重要半導體材料,未來出口必須交由大陸商務部審查。
中國對兩種金屬礦物實施出口限制,美國稱這兩種材料對於半導體、飛彈系統和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至關重要。這是在中美這兩個對手進行經濟會談之前的力量展示,眼下兩國愈發通過制定貿易規則來尋求技術主導地位。
日本今年5月宣布,7月23日起實施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新規定,限制23種高性能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劍指中國。荷蘭上周也宣布,限制龍頭企業艾斯摩爾(ASML)等公司向華輸出晶片制造設備。中國外交部及商務部對此表示不滿,表明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MONEYDJ新聞 2023-07-04 13:10:54 記者 郭妍希 報導繼中國突然宣布將從8月1日起禁止鎵、鍺這兩種關鍵晶片原料出口後,美國半導體晶圓制造商AXT INC.隨即宣布,將試圖向北京當局取得執照、繼續從當地出口以鎵、鍺打造的基板產品。 AXT 3日透過新聞稿指出,旗下中國子公司北京通美晶體(TONGMEI)將立刻向中國當局申請出口鎵、鍺基板產品。磷化銦(INP)基板並未受到最新出口禁令限制,因此不需要申請出口執照。 AXT表示,2023年第一季期間,從中國出口的砷化鎵(GAA)、鍺(GE)基板貢獻了430萬美元營收,主要應用於消費者、汽車、顯示器及工業品。 AXT執行長MORRIS YOUNG指出,正在積極申請核准,至於禁令可能對客戶造成的干擾,公司會盡力降到最低。AXT並宣布,將在8月3日盤後公布第二季財報。 路透社報導,鎵主要用於砷化鎵及氮化鎵化合物半導體,產品包括功率半導體元件、5G基地台。鍺則應用於紅外線科技、光纖光纜及太陽能電池。 JEFFERIES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控制全球80%的鎵、鍺產出,此乃北京當局5月禁止美光(MICRON)在華產品賣給中國關鍵
《環球時報》說,被商務部列為出口管制的砷化鎵,是二代半導體材料代表,在高頻、高溫及抗輻照等微電子器件研制中占主要地位;半絕緣砷化鎵材料用於雷達、衛星電視廣播、微波及毫米波通信、無線及光纖通信;氮化鎵為典型三代半導體材料,是目前世界最先進半導體材料,在手機快充、5G通信、新能源、LED 及雷達等方面應用廣泛。一旦中國管制關鍵原料出口,對美歐為主的半導體產業必然帶來巨大影響。
中國商務部上周六(7月1日)發表聲明,呼吁荷蘭政府不要阻止中荷兩國半導體行業的合作與發展,也不要「濫用出口管制措施」,「近幾個月以來,中荷雙方就半導體出口管制問題開展了多層級、多頻次的溝通磋商。但是荷方最終仍將相關半導體設備列管,中方對此表示不滿。」面對西方國家步步進逼,中國決定出手反制。
內地下月將對半導體材料鎵和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有評論認為,這是中國對美日荷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的反擊。
面對美國、荷蘭接連頒布技術管制,中國也不甘示弱,以國安為由,宣布對半導體原料鎵、鍺實施出口管制。鎵和鍺是什麼?中國這波出口管制,對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影響為何?除了中國以外,還有哪些地方有產能?彭博整理以下幾點說明。
在中國限制半導體原材料鎵和鍺出口後,美國半導體晶圓制造商 AXT公司表示,將積極向中國申請獲得購買鎵和鍺產品的許可。
英國《金融時報》亦指,部分中國企業擔心這項出口管制可能適得其反。一家中國半導體材料公司的高管表示:「在經濟低迷時期,(此舉)可能反而會影響中國廠商的業務,短期內對國際市場的影響卻有限。」
中國商務部宣布,基於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下月1日起,對涉及高階晶片制造的稀有金屬鎵和鍺,實施出口管制。出口商必須向商務部提出申請,並報告海外買家的詳細資料,經許可後才能出口。美國業界指,中國的限制措施將對半導體產業產生連鎖效應,特別是「高效能晶片」,認為中方以限制材料,作為報復美國打擊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手段。美國傳媒分析,中方在美國財長耶倫訪華前公布有關限制,顯示中方希望增加與美國談判的籌碼。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