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即時新聞- 香港財經- IMF:聯匯仍是維護港經濟及金融最合適安排- 信報網站hkej.com @ 2023-05-06T08: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香港
概念:香港經濟 , 樓市可分階段
此外,IMF指出,地緣經濟割裂可能會透過貿易、勞動人口及資本流動等不同渠道對香港經濟造成影響,中長期帶來經濟下行風險。在此情況下,政府成立投資基金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提供額外增長動力,將有助緩減地緣經濟割裂的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經就香港經濟的所謂第四條款磋商發表了總結聲明指出,盡管樓市在去年有所回調,進一步的調整仍可能對經濟構成風險,按揭貸款利率上升,樓市進一步調整,或會帶來更沉重的償債負擔及負財富效應,遏抑私人消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代表團完成有關香港的第四條磋商訪問後發表初步結論,當中提到盡管去年樓市已回調,如進一步調整仍可能對經濟構成風險,若來自炒賣需求的系統性風險減退,印花稅應予以調整,港府可分階段取消買家印花稅(BSD)及稅率達15%的住宅從價印花稅(DSD)。惟財政司司長辦公室回應稱,目前沒有需要調整樓宇需求管理措施。
如今香港內、外經濟景氣差,政府財政赤字高企,移民潮又令稅收下降,加上中美博弈下香港正面對前所未有的地緣政治風險,不斷有國際企業以地緣政治風險為由,將亞洲區總部遷離香港,樓市的基本面利淡。用家自置物業是長遠投資,必要考慮利息因素及經濟景氣;物業投資者就更重視資本回報率,當存款利率續升,正在下行的物業投資回報自然給比下去。即使有實力的買家計掂數想入市,備受「辣招」門檻所限;企業想調動資產周轉應對營商環境轉變,同樣受制於「辣招」。
IMF指,香港經濟現正面對利率趨升、內地房地產持續受壓、本地樓市可能調整,以及環球經濟放緩等宏觀金融挑戰。當局於制定政策方針時需以促進均衡復蘇、維持金融體系穩健、確保樓市有序調整,以及提升長期增長前景為目標,從而確保復蘇得以持續,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維護金融穩定。
分析員表示,近期內地人來港置業不算多,上月BSD數字偏低,相比疫情前平均每月有約260宗,現時內地人來港買樓的需求頗弱,坦言3月份BSD個案僅92宗屬低於預期。內地通關因素,一直被市場人士認為是刺激香港經濟及樓市的「強心針」,但盡管訪港內地旅客增加,但不論零售及樓市的購買力均大不如疫情前,加上鑒於內地樓市本月再出現回落跡象,認為內地人經歷去年樓市低迷後,不再視買樓為可靠的儲蓄工具,削弱他們來港置業的信心。
二、新冠疫情已經緩和,內地和香港經濟增長的基礎卻並未牢固。今年內地經濟增長目標是5%,香港是3.5%至5.5%,兩地增長都可能達標。中長期來看,內地增長會較香港快;盡管本地社會熱議科技創新和融入大灣區多時,新的經濟增長點卻還沒有形成。近些年,許多香港居民收入增長不太快,而通脹非但沒有停止,甚至還在升溫。不僅低技術工人實質收入下降,中產階級也受到沖擊,對樓市准買家的購買意欲有負面影響。
●IMF:若樓市炒賣風險減退,香港可分階段撤辣。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