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內地首季經濟強勁GDP增4.5%勝預期 @ 2023-04-19T04: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經濟 中國 預期 增長 首季
概念:中國經濟首季增長
ING銀行大中華經濟師彭藹嬈報告指出,中國首季GDP好過該行預測,當中主要由零售銷售增長強勁推動。她指,因3月國內消費按年增幅高達10%,政府現時無需采取財政刺激措施支持消費,但外圍市場在年內或進一步陷入衰退,政府或因此維持基建投資計劃,補充經濟增長的動力。ING認為,第一季GDP公布後,中國政府現時無需推出大規模的刺激經濟措施。
渣打發表報告指出,中國首季GDP按季增長2.2%,增速高於上季的0.6%,亦比疫情前(2017至2019年)同期平均增速1.8%。根據該行計算,首季的產出缺口(OUTPUT GAP)占GDP的比重為-1.2%,上季則為-2.8%。渣打認為,中國人行將在第二季控制信貸增長,以確保新增貸款有效流向實體經濟,而不是在金融體系內流通。
隨著嚴厲的「清零」防疫封城封控去年年底解除,中國經濟今年首季的成長率高於市場預期。不過,全球經濟增長減緩的逆風將為中國經濟帶來嚴峻的挑戰。
在消費支持下,中國撤銷疫情防控措施後的第一季經濟情況較預期佳,官方數據顯示,今年首季經濟按年增長4.5%,高於市場預期的4%,且是一年來最高。當局預期,第二季經濟仍會受到消費持續向好支持,但路透社引述分析師指出,中國經濟重拾升軌,主要受惠於市民消費、服務和基建,質疑在通脹加快和銀行債務急增的情況下,本土消費力能否維持。
受益於消費的強勁增長,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明顯回升。中國國家統計局還稱,隨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逐步增強,加上上年二季度受疫情影響基數較低,今年二季度經濟增速可能比一季度明顯加快。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二 (18 日) 公布,第一季 GDP 年增 4.5%,超出了經濟學家的預期,為過去 1 年以來最快增速。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上海2023年4月18日電)中國今年首季經濟成長率為4.5%,超出市場預期。學者認為穩經濟政策可望在今年下半年有進一步成果;業界觀察,首季仍在消化疫情帶來的影響,下半年的經濟走勢更值得關注。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今年第1季經濟數據,經濟成長率為4.5%,優於日前多個中國與國際研究機構、投行的普遍預測數字4%上下,官方更定調「經濟運行開局良好」。雖然第1季宏觀經濟數據表現亮眼,然而要從疫情中逐步恢復常態仍然需要好一段時間。一名在長三角地區從事汽零件制造的台商告訴中央社,以自家工廠為例,今年第1季雖然因為松綁疫情管控而逐步恢復生產,然而由於去年第4季仍積壓不少訂單,加上經歷了一波大流行與過年等因素,因此第1季有不少時間是在消化去年的訂單。他提到,雖然今年第1季也有新訂單,然而目前整體經濟情勢仍然在消化疫情由緊到松、疫情高峰造成的影響,余波更可能會影響到第2季。預估要今年下半年的情勢才會相對比較穩定,屆時的數據可能更能反應出中國從疫情後復蘇的情形。另一名在上海從事零售相關產業的台干則告訴中央社,雖然松綁至今已經4個月,歷過了疫情高峰並恢復正常生活,然而上海的消費動能明顯還沒
【橙訊】中國今年首季開局良好,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4.5%,高於市場預期增長4%。各家投資銀行亦唱好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其中花旗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由5.7%上調至6.1%,並認為今年可能是中國決策者化解結構性問題的窗口期,包括民間信心疲弱、青年失業率以及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等。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1-3月不含農戶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1%,與上年全年水平持平,但低於前值,也低於市場預期。
華泰資產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說,第一季數據顯示供需兩端都恢復得比較強勁,經濟運行總體呈企穩回升態勢。不過,3月各項指標的按月數據顯示復蘇勢頭略有放緩,失業率還在相對高位運行,居民收入實際增長繼續慢於經濟增長和消費增長。消費恢復尚不穩固,汽車消費和房地產相關消費依舊疲軟。經濟主體的預期和信心仍需繼續提振。
中國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6%,比1-2月份加快7.1個百分點,也強於預期。與此同時,3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加快1.5個百分點,但不及預期。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18日表示隨著當局解除3年多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並端出振興措施,今年第一季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較去年同期增長4.5%。成長幅度超越華爾街日報訪查經濟學家圈所預測的4%,從2022年第4季繳出幾十年來最疲軟的2.9%
對於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3月底,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北京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時稱,「中國經濟的強勁反彈意味著其將在2023年貢獻全球經濟增長的約三分之一,這將為世界經濟帶來可喜的拉動作用。」她表示,除了直接促進全球經濟增長以外,IMF的分析還顯示,中國的GDP增速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會使其他亞洲經濟體的平均GDP增速提高0.3個百分點。
據美聯社4月10日報道,一系列人口統計研究預測顯示,印度將在4月中旬超過中國。而在去年聯合國發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報告中,也曾預計印度人口將在2023年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印人口之爭已經持續多年,對於今天的中國來說,第一人口大國的頭銜是福是禍還在爭論之中,而老齡化加劇、人口出現負增長,會對經濟增長帶來哪些負面影響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對此,中國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經濟學家蔡昉在新著《人口負增長時代》中指出:人口負增長的事實不會改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預期,但我們需要及時且准確地把握不斷變化的人口數據及其揭示的發展趨勢,警惕「黑天鵝事件」。
原油價格周二走低,回吐了近期的部分漲幅,盡管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中國的經濟增速強於預期。
在數據發布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對於中國經濟有沒有通縮風險的提問,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總的來看,當前中國經濟沒有出現通縮,下階段也不會出現通縮。國際上通貨緊縮的定義是物價總水平持續下降,往往還伴隨著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和經濟衰退。但從一季度中國經濟運行情況看,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3%,保持溫和上漲。從貨幣供應量來看,3月末廣義貨幣M2增長12.7%,保持較快增長。從經濟增長情況看,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4.5%,比上年四季度回升。整體上都不存在通貨緊縮的情況。
假設中國政府緊急降息,擴大財政補貼以因應房市風暴,彭博經濟研究估計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率仍將會掉到2.9%與2.8%。目前,彭博經濟研究預估今年的中國經濟增長率仍達5.8%。如果真的掉到3%以下,那將是繼去年經濟增長3%以來,再度創下1970年代「改革開放」之後最糟的經濟表現。
【明報專訊】去年大型內地銀行純利維持單位數增長,不過去年貸款基准利率下降壓縮了銀行淨息差和淨利息收入,多間大行撥備前利率自2016年以來首見倒退,純利增長主要由信貸減值撥備降低所推動。瑞銀中國金融業研究主管顏湄之(圖)預期,雖然今年淨息差將繼續受壓,大行淨利息收入料按年持平甚至下跌,不過內銀會在經濟較差的周期劃入較少不良資產,預期今年大行仍能透過降低信貸損失撥備,達到銀行的中單位數利潤增長目標。
IMF最新預期,今年中國經濟增長5.2%、美國增長1.6%、歐元區增長0.8%,而英國收縮0.3%。不過IMF警告,環球疲弱的增長可能持續多年,預計直至2028年,全球增長為3%,是1990年以來最低的中期增長預測。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