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瑞信危機怎麼發生?會讓全球經濟衰退嗎?事件始末一文看懂 @ 2023-03-23T00: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瑞信
概念:瑞士銀行 , 瑞信瑞信
雖然瑞信危機解除,不過在這場收購中有一個附帶條件,讓投資人相當不滿,那就是價值160億瑞郎(約新台幣5288億)的瑞信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將被注銷,也就是說,持有人手中的債券瞬間化為壁紙。在這場財務風暴中,不僅債券持有人有所損失,大股東沙烏地國家銀行,甚至是瑞士監管機構通通都是輸家。
是的。瑞信的COCO債價格在瑞銀與瑞信宣布交易前的數小時已經大幅波動,投資人權衡兩種可能性,一是監管機構把部分或全部瑞信國有化,這可能讓瑞信的AT1債券價格減記,或是瑞銀收購瑞信,債券持有人可能不會有損失。最終在政府介入促成瑞銀與瑞信合並後,瑞信的COCO債現在是被完全減記,而非轉換成股票。
【明報專訊】經過周日的密集談判,在瑞士監管當局促成下,有167年歷史的瑞士信貸終於以換股方式,等同作價30億瑞士法郎(約254億港元)出售予瑞銀集團,試圖化解近期的銀行信心危機。交易獲得瑞士央行和政府支持,瑞信和瑞銀可獲1000億瑞郎流動性支援貸款,亦擔保瑞銀只會為瑞信資產承擔最多50億瑞郎潛在損失。不過,政府支持措施,同意讓瑞信總值160億瑞郎(約1357億港元)的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完全減值,拖累昨日銀行和保險股急跌。有分析認為,市場將重新評估AT1的價值,將推高未來銀行集資的成本。
瑞銀集團(UBS)收購瑞信(CS)案,瑞士當局要求瑞信AT1(額外一級資本)債券持有人全額撇帳,反而瑞信股東仍能以折讓價格換取瑞銀股票。有關行動令全球投資界質疑銀行債權人賠償順序混亂。繼歐洲、英國央行出來澄清後,金管局最新也發聲明回應,按香港處置機制,金融機構所發行的資本票據,股東會先於AT1和二級(T2)票據持有人承擔損失。
瑞士銀行將以30億瑞士法郎(折合約32.3億美元)收購陷入信心危機的瑞信銀行,在瑞士金融監管機關要求下,瑞信發行的160億瑞郎(折合約173億美元)AT1債券將被注銷,意味瑞信AT1債券將變壁紙。
據瑞銀公告稱,瑞信的172億美元的額外一級資本市場債券將全額減記,這類債券可叫AT1或叫COCO債。這意味著瑞信的債券變得一文不值,買了該債券的人將無法拿到本金和利息。
但隨著硅谷銀行的倒閉,市場猶如驚弓之鳥。瑞士方面的監管層、瑞銀高管、瑞信高管,都在指責美國當前的銀行業危機「催化」了瑞信的危機。
對於瑞士當局決定把瑞信發行的AT1債券(額外一級資本債券)作全額撇帳,引發銀行界類似的COCO債券(應急可轉換債)價格波動。梁鳳儀指出,有關債券在全球金融危機下衍生而來,瑞士FINMA的決定有利穩定瑞信情況。在香港市場,有關債券被歸納為「復雜產品」,一直只限專業投資者和機構買賣,會繼續教育投資者,並向持牌機構了解持有相關證券的情況。
瑞士政府承諾,為瑞銀接管的瑞信資產提供90億瑞郎,幫助其收購瑞信資產時可能承擔的潛在損失,而將總值160億瑞郎的AT1債券撇帳,將有助於強化合並集團的核心股權基礎。
瑞信將總值160億瑞郎的AT1債券全額撇帳,令全球AT1債券價格暴跌。外電報道,瑞信部分AT1債券的1美元票面值跌至0.03美仙,不少大型對沖基金及不良債務投資者遂趁低吸納,目前已有數億美元的債券成交。報道引述6名交易員指,這些對沖基金正押注瑞銀及瑞信並購可能不會進行,或瑞士監管機構可能改變其決定。
瑞信(CREDIT SUISSE)信心危機惡化,在瑞士政府、央行SNB等介入下,瑞銀集團(UBS)最終同意合並。在香港時間周一凌晨2時30分,瑞士總統ALAIN BERSET親自主持記者會,瑞銀宣布同意以每股0.76瑞郎、總額30億瑞郎(折合254億港元)代價收購瑞信,較瑞信上周五收市價折讓59%,交易將以「22.48股瑞信換1股瑞銀」來完成,而瑞士央行同意向瑞信提供最多1000億瑞士法郎流動性援助。
「瑞士政府出手救瑞信,但全球金融市場恐慌能就此止血嗎?」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上周爆出財務危機,在瑞士銀行撮合下,瑞士最大銀行瑞銀集團(UBS)於3月19日公告同意以32.6億美元收購瑞信,並承擔瑞信54億美元的投資損失——瑞信在全球金融系統穩定中扮演要角,瑞士政府為免瑞信倒閉而造成禍及全球的嚴重金融波動,提供了96億美元的損失擔保以及1,080億美元的流動性支援予瑞銀,務求趕在周一亞洲市場率先開盤前完成交易。然而,收購案的完成,足以安撫市場的強烈不安嗎?自3月10日美國SVB倒閉以來,恐慌隨之蔓延——全球投資人正在心焦詢問:下一個「雷曼時刻」,會不會即將到來?
瑞士政府促成瑞銀、瑞信合並,以防止銀行信心危機波及全球金融系統。不過,合並方案下,瑞信發行的160億瑞士法郎高風險債券—AT1債券將全額撇帳。換言之,持有瑞信AT1債券的投資者將血本無歸,做法令投資者重新審視銀行AT1債券風險,引發另一重金融沖擊。
根據彭博資料,瑞信在市場上發行13批AT1債,總值173億美元,並以瑞郎、美元和新加坡元發行,AT1債占瑞信總債務比率高達20%。由於上述交易觸發市場對這些AT1債券信心危機,導致投資者恐慌性拋售。及後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強調,歐盟對於AT1債券的債權人排序,將不受瑞士影響。英倫銀行亦表示AT1債權人地位,將高於股票投資者,並後於二級資本地位,將高於股票投資者,並後於以及資本T2債券。
【11:04】【瑞信危機】瑞銀同意30億瑞郎「4折」收購瑞信 金管局:瑞信客戶可如常存款及買賣港股(不斷更新)
消息人士指, PIMCO持有將會撇帳成「廢紙」的瑞信AT1債,涉資3.4億美元將「清零」。不過,有關損失已被PIMCO持有瑞信其他債券的收益所抵消。目前PIMCO持有的瑞信債券價值超過40億美元,而這些債券在與瑞銀合並後已升值。
      瑞銀集團(UBS)救助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 GROUP)的事件暴露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經歷了2008年雷曼危機後加強管制而一直被認為安全的大型金融機構也隱藏著經營風險。瑞銀同意收購瑞信之後,瑞信的「AT1債券(應急可轉債,可使銀行強化資本)」一夜清零。金融市場的AT1債券受到了嚴厲的審視,擴散到全世界的流動性擔憂正在暴露出金融管制的盲點。
額外一級資本債也被稱為應急可轉債(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 即COCO債券),在金融危機後被引入,是將銀行風險從納稅人轉移到債券持有人身上的一種方式。這些債券也成為一種流行的投資產品,投資管理機構和銀行——其中包括瑞信——將其作為一種相對安全的提高債券組合收益的方式推銷給客戶。
陷入經營危機的瑞士信貸,在瑞士政府強力介入下,以32.3億美元,下嫁給瑞士銀行,不過瑞銀也開出條件,要求160億瑞郎的瑞信債券,全部注銷,對此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強調,經過緊急清查後,台灣金融機構曝險1565億元,但都不是投資這個債券。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