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余偉文:借款人還款能力仍強不擔心受較高利率影響- RTHK @ 2023-02-03T04: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負資產 按揭
概念:去年樓市 , 負資產按揭宗數
本港樓價去年狂瀉一成半拖累負資產個案湧現,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去年12月底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為12,164宗,不僅較9月底的533宗大增近22倍,更創2005年3月底(14,040宗)後新高!涉及金額亦激增至662.52億元,占未償還貸款總額3.66%,比例乃2008年12月之後新高。即使近期樓市有回暖跡象,市場人士仍不敢貿然排除港樓續跌和負資產再增的風險,尤其是若港府仍不願「撤辣」。
根據金管局資料,香港負資產問題最嚴重的時期是「沙士」(SARS音譯,中國稱非典型肺炎,簡稱非典)尾聲時的2003年6月,當時有超過10.5萬宗負資產按揭,占所有按揭的22%,涉及金額達1650億元,按揭金額與抵押的比例為128%,估計這些貸款的無抵押部分約值360億。受影響的屋苑,樓價在十多年後仍未回復高峰價,而負資產宗數在2016年第四季才跌至零水平,近年保持在數百宗的水平。
正因如此,最新出現的逾1.2萬宗負資產個案,相信絕大部分來自按揭比率較高的中低價物業。尤其是2019年10月,時任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宣布放寬按揭保險計劃門檻,讓800萬元以下和1000萬元以下物業分別可借取九成和八成按揭,該措施被市場稱為「林鄭PLAN」。當時本港樓市仍處高位,特首此舉原意為協助市民上車,惟「借到盡」總會有風險。
新啟德的樓市向來是我最不看好的地區之一,供應量多之余,供滿樓比率亦相當低,區內已有多個屋苑入伙滿3年SSD(額外印花稅)期,意味只要有持貨能力弱的買家劈價,對區內樓價的影響可以好大。猶記得時任特首林鄭月娥2019年在《施政報告》宣布放寬按揭保險計劃門檻,讓800萬元以下和1000萬元以下物業分別可借取九成和八成按揭(市場稱為「林鄭PLAN」),在新啟德區內售價800萬、甚至1000萬以下的新盤多數是一房、甚或開放式細單位,這些納米盤承接力低,以去年樓市的表現,跌價一成不足為奇,這班業主可能已經成為負資產一族。
【信報財經新聞】本港負資產按揭個案急增至逾1.2萬宗,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去年樓價跌逾15%,承做九成或按證保險計劃的按揭,一定會出現負資產,故比較重要是看供款人是否可繼續供樓,以這個指標暫時覺得風險可控。
談及樓價在去年下跌逾15%,導致年底時本港負資產宗數按季大跌近22倍至逾1.2萬宗時,余偉文指出不排除有關數字仍會增加,這將取決於未來樓價走勢。但他強調跌入負資產的個案,主要個別高成數按揭個案,如銀行職員的按揭貸款個案,但強調整體拖欠比率仍屬低企,不認為加息會對銀行資產質素帶來壓力。
季末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突破萬宗水平,錄得12,164
對於負資產按揭宗數急增,錄逾1.2萬宗,按季增加近22倍,吳啟民認為「只要供到樓就唔影響」,目前經濟好轉,市民手搵工變得容易,加上住屋是基本需求,料負資產對樓市影響不大,供不應求仍會持續。他指,目前影響買家入市意欲最主要是息口因素,但他認為,即時美國決定加息,香港亦未必會跟隨。
截至去年第4季止,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逾1.2萬宗,按季飆21倍,涉資逾660億元,這些個案涉及銀行職員住屋按揭貸款,以及按揭保險計劃下的貸款,這些貸款的按揭成數一般較高。
2022年四季度,香港負資產突破1.2萬宗,比起2008年金融海嘯高峰約1.1萬宗還要多。負資產占未償還貸款總額的百分比也從2021年同期的低於0.05%上升至3.66%。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中,無抵押部分的金額由2021年同期的400萬元增加至25.17億元。
王美鳳指,即使在賬面上計算的負資產數字顯著上升,但從拖欠比率極低(並無錄得任何拖欠3個月以上的負資產按揭紀錄)、失業率跌至甚低水平、供款負擔比率(估算平均45%以下水平)及平均按揭成數(約57%)仍低的情況下,負資產宗數上升帶來的實質信貸風險及市場風險仍甚低;加上今年通關復常及逐步解除防疫措施等利好因素帶動樓市回暖,買家入市步伐加快,樓價已止跌回穩並開始出現反彈跡象,首季新盤陸續推出將進一步鞏固買家信心,料樓價於今年首季將重拾升軌,未來負資產數字將掉頭回落。
金融管理局數據顯示,去年底負資產逾1.2萬宗,吳啟民認為,負資產數目比率仍然很低,只要經濟好轉,樓價上升,負資產數目便會隨即減少。他又指,政府多方面增加公屋供應,不會對私樓市場構成壓力,他期望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可將窒礙換樓的辣招減辣。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