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內地上季GDP按年增2.9% 去年全年增3% @ 2023-01-18T08: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增長 經濟 去年 中國 預期
概念:預期中國 , 內地去年全年經濟增長
除了疫情伊始的2020年中國全年GDP僅增長2.2%外,2022年的經濟增長是自1976年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去世以來最疲軟的表現。
去年,中國周邊的東南亞國家的經濟處於穩步復蘇周期,主要是受惠於全球放寬疫情控制措施、與及供應鏈撤出中國等因素。其中越南最為突出,2022年經濟增長達到8%,馬來西亞5.4%,印尼5.3%。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政策大轉彎雖然導致經濟在12月出現癱瘓,但仍給今年晚些時候的恢復帶來了希望。這對全球意義重大,因為中國消費者是國內外企業幾乎不可替代的營收來源。中國工廠在全球制造業產出中所占的份額超過了美國、德國和日本的總和。中共一直依賴經濟增長來獲得政治合法性。
(星島日報報道)中國去年經濟增長優於預期,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百分之三,勝市場預期增長百分之二點七;而單計去年第四季度增速達百分之二點九,亦勝預期的百分之一點六。疫情封控拖累國內經濟增長放緩至四十年來最慢的速度,但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出席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經過努力,今年中國經濟會實現整體性好轉。他又指,經濟增長速度達到正常水平是大概率的事件,預計今年中國的進口會明顯的增加,企業的投資會大幅度的增加,居民消費會回歸常態。
隨著中國2022年經濟增長僅3%,不僅未達5.5%目標,且創下半世紀以來最糟表現之一,而欲重振經濟之際,劉鶴的言論是中國熱切重新參與關鍵議題、吸引投資的最明確信號。劉鶴訂於今年3月卸任。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經初步核算,去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去年首季增長4.8%;次季增長0.4%;三季度增長3.9%;第四季度增長為2.9%。
【明報專訊】國家統計局公布,去年全年經濟增長3%,勝市場預期的2.7%,但遠低於政府去年初制定增長5.5%目標,與2021年增長8.4%亦形成明顯落差,除2020年外,為1976年以來最慢增速之一,反映中國去年全年受疫情困擾,「動態清零」政策的代價。隨著清零政策取消,單計去年第四季經濟增長2.9%,勝市場預期,12月工業生產增長則按月放緩0.9個百分點至1.3%,但亦勝市場預期。國家統計局表示,國際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國內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較大,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
新冠疫情期間大部分時間內支撐中國經濟的出口繁榮已失去動能,在全球經濟陷入困境之際,中國政府更迫切需要從其他方面尋找增長動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去年第4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2.9%,好過市場預期增長1.6%。中國2022年全年GDP按年增長3%,好過市場預期增長2.7%。 國統局指,2022年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發展質量穩步提高。同時看到國際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國內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國統局指,下階段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著力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ST)
2020年是疫情全球爆發的第一年,該年中國的經濟是正增長2.2%,美國是負增長3.2%,兩者相差了5.4%;2021年,中國增長8.1%,美國增長5.7%,兩者相差2.4%。到了去年,中國增長3%,美國則尚未公布,估計約為2%,兩者相差1%。上述3年合計,中美兩國的經濟增長就相差了8.8%,平均每年約2.9%,中國以每年追趕美國2%為目標,算是超額完成。
埃爾-埃利安周二在彭博社的一篇專欄文章中表示:“金融市場以樂觀的情緒開始了新的一年,這得益於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更加強勁、通脹下降以及央行立場不那麼強硬。”埃爾-埃利安指的是最近美國通脹下降。去年12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率降至6.5%,促使人們預期美聯儲將放松加息政策。
面對新冠疫情及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內地去年的經濟表現仍好過預期,全年經濟增長百分之三,同時各項主要經濟數據亦高於預期,國家統計局認為,下階段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有本港經濟學者估計,內地經濟明年會大幅增長百分之五,隨著逐步通關,香港亦必定能受惠。
巴克萊經濟研究主管CHIRSTIAN KELLER表示,上調今年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測,比上周提高1個百分點至4.8%、又將2023年全球成長預測上調到2.2%,比去年11月中旬的預測高0.5個百分點。
歐佩克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從2022年的3.0%放緩至2.5%。該組織預測中國經濟將在2023年反彈4.8%,而2022年的增長率為3.1%,歐佩克保持這一預測不變,盡管中國在多年實施封控措施後努力重新開放經濟。
不過,根據中國官方媒體《證券時報》周一的一篇報導,有兩個城市的經濟增長目標例外,分別是北京和鄰近的港口城市天津,這兩個城市的增長目標分別定在4.5%以上和4%左右。華南熱帶島嶼省份海南設定的增長目標最高,為9.5%,西南地區西藏的增長目標為8%。
經濟學家指出,過去三年嚴格的新冠清零政策令中國經濟增長乏力,政策制定者現在渴望化解房地產行業的衰退風險,該行業的動蕩已損害到更廣泛的經濟增長目標。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多項2022年經濟數據,中國第四季GDP按年增長2.9%、按季持平,按年增幅勝預期中的1.6%。全年計,中國GDP增長3%,勝預期的2.7%,惟仍屬近40年來最二低水平。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6883元(人民幣,下同),名義增長5%,扣除價格因素則實質增長2.9%。
另據台灣的中央社報導,在去年底中國全面松綁防疫措施前,中國多家機構所做的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大多超過3%。中國銀行研究院去年12月初所做預測為3.2%、中國宏觀經濟論壇的預測則為3.3%。
去年10月,全球貿易流量連續第4個月下跌,且跌幅擴大。依去年11月及12月中國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歐洲在忙於化解能源問題,加上美國持續加息下,家庭需求及企業投資減弱,全球貿易流量繼續尋底。
韋浩思表示,中國內地重新開放經濟,預期第二季將漸見成效,而印度、東盟亦是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引擎。歐美經濟方面,他指相對去年經濟焦點集中在通脹,今年市場則會注視增長減速,雖然預期今年通脹降溫,但歐美經濟增長也會明顯回落。他預期,今年美國經濟會有輕微的技術性衰退,英國遇到更為復雜問題,經濟衰退問題會較美國嚴重。
中國2022年GDP成長率,全球矚目,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1/17)公布結果只有3%,遠低於北京先前訂下的5.5%目標,創下近50年以來的新低。去年的中國經濟,受到清零政策和房地產危機,兩面夾擊,讓多數西方投行,估計中國全年GDP成長,只會有2.7%,因此實際數字3%,雖然是近半世紀以來新低,但卻已經優於市場預期,過往中國經濟高成長的時代,恐怕一去不復返。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 鏡新聞APP IOS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