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恆生薛俊升料本港今年全年經濟收縮0.8% @ 2022-11-01T12: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經濟 港第三季 本港
概念:香港第三季經濟按年
本欄昨文標題〈謀殺香港經濟〉,有朋友看到後笑謂「這麼誇張」。不過,據港府最新數字,本港第三季經濟增長(GDP)大幅收縮4.5%,遠遜預期,登時令人「笑唔出」。實際上,本港大多數市民並未感受到經濟有多惡劣,畢竟失業率僅3.9%,近乎人人有工開,相較2003年失業率8.7%不可同日而語。然而,香港經濟處於「溫水煮蛙」階段,總就業人數比2019年減少逾25萬人,移民潮令就業市場短期看起來強勁,但不少職位逐漸消失,將使經濟長遠失去動力。打工仔宜趁這兩年爭取加薪升職,好天斬埋落雨柴。
【明報專訊】本港經濟連續3季收縮,政府昨日公布今年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預先估計數字,較去年同期下跌4.5%,跌幅遠差於市場預期。政府發言人表示,外圍環境轉差及跨境陸路貨運往來持續受阻,嚴重打擊香港出口。有分析估計本港經濟全年收縮,幅度由0.8%至5%不等。數據顯示第三季出口大跌,且較第二季跌幅擴大,有本港廠商稱,美國加息導致不少外國訂單煞停,整體訂單量減半。
政府統計處公布第三季GDP(本地生產總值)預先估計數字。香港第三季經濟按年實質下跌4.5%,遜於市場預期下跌0.8%,而第二季的跌幅為1.3%。港府解釋,香港GDP下跌主要是由於季內對外需求表現疲弱所致。星展銀行(香港)經濟研究部經濟師謝家曦表示,預估數字如此差確出乎預期,認為若今季檢疫安排未進一步放寬,今季經濟有可能續錄按年負增長。
政府公布的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預估數字按年實質下跌4.5%,差過市場預期,行政長官李家超說,本港作為外放型經濟,當環球經濟疲弱時,本港出入口貿易數字亦因而下跌。 他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時說,本港出入口下跌受很多因素影響,其中包括外幣疫弱、外國緊縮貨幣政策等都會影響出口。不過,香港疫情受控,本地活動愈來愈多,社會氣氛活起來,相信消費券亦有助提振經濟,會留意著全球經濟走勢。 李家超又說,整體疫情可控,政府路線有一致性會穩步邁進,令本港可以有更多經濟及民生活動,出入境人數上升,有助本港經濟復蘇。 另外,有關男團MIRROR演唱會意外的調查報告進展,李家超說,工作已接近尾聲,有關部門會盡快公布。
歐美經濟放緩,影響環球貿易活動。撇除通脹因素,本港第三季進出口貨量按年跌幅擴大至逾15%。另一方面,環球央行持續收緊幣策,息口趨升影響企業投資意欲;作為投資指標的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繼續錄得按年跌幅。而環球不明朗因素增加,亦窒礙本地消費復蘇的步伐,私人消費開支連續兩季按年比較持平。
港股經歷股災洗禮,投資者哀莫大於心死。全球加息抗通脹,衰退似假還真,筆者一再強調2022年利淡因素是歷年最多的年頭,無論是地緣政治、疫情抑或高通脹,目前樂觀者極其量亦只認為艱難歲月行了一半。息口回升,存款重現價值,為持盈保泰提供避風港,對穩健投資者是不錯的策略。估底不如趁勢,在未現築底期下入市,博反彈要訂止蝕,中長線入市仍非其時。 抗疫內房兩座山難消 踏入11月,若干市場焦點預料令市況反覆,包括本周美國聯儲局議息會否發出放慢加息步伐訊號、本港舉行金融峰會及七人國際欖球賽唱好香港故事、內地經濟轉弱會否在穩人民幣及刺激經濟上推出措施,以及企業業績和疫情變化等。事實上,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後中美關系會否有變化,兩國領袖齊赴印尼G20峰會或帶來啟示,而外資減持會否收斂,均左右後市表現。不過,港股內傷不輕,現在絕非積極入市時機。 資金從內地及本港流走,是港股積弱的源頭,而中共二十大後確認動態清零抗疫政策不變,新領導班子亦較重視意識形態及財富共享,令未來一段日子投資市場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無疑這段陣痛期是必須的,最終會過去,一般投資者宜持盈保泰,等待一切明朗化再重新作部署。只是面對內地疫情未止,動態清零
本港經濟連續三季收縮,政府公布預先估計數字,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實質下跌4.5%,差於市場預期,是2020年第二季以來表現最差的季度。 政府發言人解釋,主要因為外圍環境轉差,跨境陸路貨運往來持續受阻,對香港的出口造成嚴重打擊。主要央行大幅加息令金融狀況收緊,也嚴重影響本地需求。
渣打香港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恆表示,本港經濟今年越來越大機會陷入收縮,因為外圍挑戰多,加上本地防疫限制以及樓市下行等因素,不預期年底前的經濟表現有強勁復蘇。
貿易作為本港四大經濟支柱之一,貢獻大約兩成GDP總額,對本港影響可謂舉足輕重。可是,近數年在環球疫情打擊下,表現一落千丈,難免挫傷了香港經濟元氣,而未來相信還是挑戰重重。環顧本港主要出口地的美歐,當前正飽受高通脹之苦,各地央行紛紛重手加息,部分市場股票指數也從高位回落一成至逾兩成,甚至陷入熊市,蒸發數以萬億計的財富,眾人口袋中的錢少了,減少消費自是最直接的影響。
沽空 $1.17億; 比率 26.597% 副董事長兼總裁孫煜在金融科技周上表示,對內地、大灣區及國際市場而言,香港是一個超級連接者。他認為本港是一個理想的地方讓投資者進入市場,並因此吸引到人才藉此掌握及了解風險。而內地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欲進入中國的國際市場來說,本港是一個首選,因為香港是中國城市中最國際化的地方,而本港亦需更加努力去改善商業環境,要具備及繼續提升政策及執行能力。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