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俄能源市場因戰事急劇縮小 中國進口俄能源7月再創新高 @ 2022-08-23T12: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中國 石油 最大 進口
概念:個月成中國最大石油供應國
綜合外電報道,土耳其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倍增,中國亦成為俄國能源最大買家。(網上圖片)
【時報-台北電】在歐盟減少依賴俄羅斯能源之際,中國正趁機大舉采購俄國廉價能源。中國海關總署日前公布,7月份中國向俄國進口原油年增7.6%至714.6萬噸,占原油總進口量19.1%,略勝沙烏地阿拉伯1.5個百分點,俄國已連續三個月成為中國最大原油進口國。
數據顯示,中國7月從俄羅斯的石油進口總量,雖然較6月份的729萬噸為低,但無助俄羅斯成為目前中國最大石油供應國的地位。今年以來,俄油進口中國合共約4,845萬噸,按年增4.4%,惟累計仍低於沙地阿拉伯的4,984萬噸。
與6月份729萬噸的數據相比,中國7月從俄羅斯的石油進口總量有所下降。但仍然沒有改變俄羅斯是目前中國最大石油供應國的地位。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歐盟一直在尋求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性。而中國政府則可以利用俄羅斯能源銷路變窄的現狀,購買了大量的廉價能源。但最近數月,中國原油進口總量回落,接近4年來最低水平,原因是,嚴格防疫措施導致對燃料需求的減少。
此外,俄羅斯亦連續3個月成為中國最大原油供應國,上月由俄羅斯進口的石油達715萬噸,按年升7.6%,主因內地的獨立煉油商加大對折扣俄油的購買力度,同時來自安哥拉和巴西等國的供應有所下降。至於第二大石油供應國則是沙特阿拉伯,進口數量為656萬噸。
伊拉克總理顧問沙雷(MUZHAR SALEH)稱,中國已成為伊拉克原油的最大進口國之一,2021年占伊拉克石油出口44%。
【財訊快報/陳孟朔】俄羅斯7月連續第三個月保持其作為中國最大石油供應國的地位,因中國獨立煉油商加大對折扣供應的購買力度,同時來自安哥拉和巴西等其他國的供應則下降。 路透引述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7月自俄羅斯進口的石油總計715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7.6%。這包括通過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管道的供應和從俄羅斯的歐洲和遠東港口的海運運輸。
中國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等部門19日聯合發表報告,預計2022年中國天然氣進口量穩中有降,液化天然氣(LNG)進口量可能出現七年來首度衰退。市場分析,LNG進口量衰退主要受到天然氣消費年增率下降、進口LNG價格大漲影響。
僅管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從前(6)月下降至715萬噸,但仍比1年前高出8%,俄羅斯仍是中國煉油商最大的來源。液化天然氣(LNG)的進口量也從6月下降至約41萬噸,但比1年前高出20%。這一數字不包括透過管線運輸的產品,自今年初以來,中國海關就沒有公布過管線的進口量,這是將燃料從俄羅斯送往中國的主要管道。
據能源分析公司VORTEXA LTD.周一(8月15日)發布的報告,上個月,在煉油廠補貨之際,中國從俄羅斯轉向了其它國家。因美國石油在交易中有明顯的折扣,中國進口了創紀錄的美國石油。
報告還列舉幾十年來韓國產業對中國出口依賴的變化。2000年,韓國的原木材料工業對中出口依賴最大,占整體對中出口的42.3%。排在第二位的是皮革及鞋制造產品,占38.8%,隨後是石油化工制品,占33.4%。
中國7月工業增加值低於預期,疲弱的數據暗示了作為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的需求可能低迷。
─最近有消息指出,沙烏地阿拉伯正考慮與中國的部分石油交易改以人民幣計價。據了解,沙國與中國就人民幣計價的石油合約談判已持續進行了6年;由於中國是沙國最大的石油輸出國(占沙國原有總出口的25%),倘若這些石油改以人民幣計價,毫無疑問將大大提升人民幣地位。
第三,地緣政治,尤其西方抗中,讓全球供應鏈隨之改變。過去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商品生產和出口中心,供給量超過美國和德國。西方國家擔心過度依賴中國的進口,希望可以分散供給來源。抗中也產生去中化,各國會從產業安全角度出發去調整生產布局。去中化也就會把制造業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導致成本大幅增加。
中國大幅增加購買俄羅斯打折石油的同時,則大大減少了安哥拉和巴西的石油進口,這兩國對中國石油出口同比分別下降27%和58%。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沒有從委內瑞拉和伊朗進口任何石油。
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的燃料需求恐將持續放緩,亦使油價承壓。中國西南地區因熱浪侵襲導致電力供應吃緊,當地政府下令工廠停工料將使經濟更加惡化。NISSAN SECURITIES研究部門總經理HIROYUKI KIKUKUKAWA表示,中國某些地區的限電措施也是一大問題,可能影響經濟活動。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