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中國尋求平息樓市「停貸」風波 @ 2022-07-20T12: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爛尾樓 停貸 銀行 中國
概念:中國銀行 , 內地爛尾樓業主停貸
在河南村鎮銀行暴力引發受害儲戶群起舉牌抗議之後,中國多地業主因所購期房爛尾而串聯抱團拒付房屋貸款的風潮愈演愈烈,備受矚目。有分析指出,受害業主停貸風潮和村鎮銀行暴雷暴露了政府監管的黑洞,損壞了中國銀行業的信用,加劇了系統性金融風險,並將事態擴大到了金融維穩階段。也有評論認為,這次經濟危機的連鎖反應如不及時止損,就有可能演變成中共20大前的政治危機,乃至影響總書記習近平謀求連任的布局。
《美國之音》7月16日報導,中國數日以來已有超過21省的52城市發生停貸事件,涉及兩百余建案,數百萬屋主停貸,而且未見和緩,澳洲澳新銀行(ANZ)則估計這波中國停貸潮所涉金額已高達1.5兆人民幣。
中國爛尾樓停貸斷供風暴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雖然中國人民銀行旗下的官媒「金融時報」指稱多個建案正在陸續復工,各方全力以赴「保交樓」,不過卻遭到民間的程式社區網站「GITHUB」所刊載的「全國各省市爛尾樓停貸通知匯總」提出具體數字打臉。目前中國各地發布「全體業主強制停貸告知書」的樓盤,從短短幾天前總計20個省分的150個樓盤,升高到遍及25個省分的286個建案,呈現迅速增加的態勢。
爛尾樓業主停貸事件影響的是公眾對於房地產業、銀行業和經濟大盤的信心,理當妥善解決。7月13日,《證券時報》發文呼吁「謹防爛尾樓盤停供風險擴散」,「最無辜的就是業主,業主主動要求強制停供,也是走投無路,其本心還是希望問題得到解決,能夠早日成為真正的業主」,「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受傷害的不僅是業主,他們可能面臨征信污點,還有整個樓市,樓市在危機持續下,買房者會更加謹慎,還有金融機構,金融機構盡管有房產做抵押,但是沒有交付的房產,只能成為壞賬,當壞賬增加,還可能造成系統性金融風險」,「讓爛尾樓活起來,早日交付才有利於千家萬戶的穩定,各地政府應該研究如何盤活爛尾樓,把死棋下活,追討轉移走的資金,或者引入有實力的房企,將保交付放在優先位置」。
中國大陸業主強制停貸引發爛尾樓風暴。據GITHUB上的截至7月19日的數據,已記錄全國26省(市、區)315個宣布停貸的爛尾樓。對此,目前當局並無有效應對辦法,但承作按揭的銀行與主管部門房管局已針對「巨額監管資金被挪用」的責任吵起來了。鄭州有銀行稱「聽招呼干活」,但房管局否認,還要追究銀行的責任。
中國爛尾樓業主集體停貸事件引發國內外關注,任澤平近期表示,中國是時候該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因為「用你的錢,建你的房子,還爛尾了,這是對購房者的不公平。」
中國爛尾樓引發的業主停貸潮持續,許多業主控訴銀行違規將預售資金轉給建商,使資金斷鏈而停工。有相關人士分析,預售屋建案的停貸潮恐是個難解死局,且令銀行貸款資產風險升高。
[新頭殼NEWTALK] 中國近期爆發爛尾樓斷供風波,多家房地產業者集體停止償還貸款,短短一天內停貸的樓盤房主已經攀升至 227 個,嚴重沖擊中國銀行體系,中國的金融體系甚至可能出現崩盤狀況。
從維權的角度來看,業主退而求其次的辦法是業主集體與銀行、監管機構協商、談判,達成停貸協議,維持貸款合同,但暫緩還貸。這樣,監管部門和銀行有壓力促進項目復工。爛尾樓問題是一個個非常具體復雜的個案,沒有太多一致性的辦法,只能尋求屬地管理、本地協調。
中國近日爆發「停貸潮」,多地爛尾樓業主向銀行及當地政府宣告,將集體停止償還房屋貸款。 14 日,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上市銀行都發布樓盤揭貸款情況排查公告,農業銀行稱,將高度重視住房開發項目延期交付情況,全系統組織開展住房項目「保交樓」。而受到停貸潮的影響,今 ( 14 ) 日上午 A 股市場,招商銀行、平安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等跌幅居前。招商銀行 A 股一度跌幅超 6%。
中國一個比較好的優勢是值,個人住房貸款一直是銀行信貸質量的穩定器,不良率低於制造業貸款、公司貸款和消費貸。截至2021年末,就算是錦州銀行、瀘州銀行、甘肅銀行這些地方銀行個人住房貸款的不良率分別為1.58%、1.34%、1.3%,其余銀行的不良率均低於1%。但如果爛尾樓潮引發集體停貸斷供潮,個人住房貸款的違約率定然上升,這將觸及銀行信貸質量的穩定期。
近日有不幸買了「爛尾樓」的業主集體向銀行宣布「停貸(停止樓貸的安排)」,換句說話等同「斷供」。內地亦有機構估計停貸規模達到3,600億-7,300億元人民幣。作為一個規模上的比諭,2008-2010年的大型財政經濟措施規模為40,000億元人民幣左右。
中國大陸多地爆發爛尾樓停貸潮,引起各界對銀行金融風險控管的擔憂。對此,包含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等大型銀行14日分別發出公告,披露在事件中涉及的相關樓盤與房貸情況。
花旗報告指出,假設中國政府批准還款緩沖期的計劃,價值5610億元的房貸將面臨風險,分別相當於全國整體房貸及全部借貸的1.46%及0.29%;若以緩沖期寬限期長達一年、平均利率5.49%計算,內銀將損失310億元。該行相信,銀保監會引導銀行加大信貸支持,確保住房項目陸續竣工,降低銀行系統性風險,而停貸的物業按揭於今年上半年占少於0.04%,整體信貸風險仍然可控。
中國各地的大批購房者在開發商拖延樓盤建設,甚至出現「爛尾樓」的情況下,無奈冒損壞信譽風險集體停繳貸款,加劇了中國房地產業危機及銀行壞賬風險。這一現象凸顯,席卷中國房地產業的風暴正在影響中產階級,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
延伸閱讀:爛尾樓中國蔓延|河南、江蘇業主起義發信: 銀行違規放貸故集體斷供!
據港媒南華早報報導,德法在內的歐洲領導人,已被邀請於11月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那個時間點正值中共舉辦二十大,力拚中國外交的習近平,近期面對中國內政危機更是迫在眉梢,因爛尾樓造成的銀行停貸潮,當局正想辦法拆除民怨炸彈,一是提供受害屋主們緩沖期,表明停貸不影響個人信用評分,另一個則是國有銀行當接盤俠,接下爛尾建案。
「如果銀行沒收爛尾樓的資產,他們只能獲得零股權,將抹去現有銀行一半股權,這比美國2007年次貸風暴還要糟糕。」中國基金經理警告。(圖片來源/恆大官網)
近日,一場由各大停工樓盤業主所發起的斷供停貸潮在中國各個城市蔓延。截至目前,中國已有超過230個樓盤的業主聯名集體停貸。對於樓盤停工或爛尾,業主將原因指向銀行違規放貸及預售資金監管出現漏洞。分析人士認為,問題的根源還是中共的體制問題。
(中央社台北2022年07月19日電)由停貸潮而引發的中國爛尾樓風暴,因承作房貸的銀行與主管部門房管局針對「巨額資金監管被挪用」相互指責而日益加劇,銀行方稱「聽招呼干活」,房管局反駁這說法與事實不符將究責。南方都市報今天報導,據網傳影音顯示,河南省鄭州市建案康橋玖璽園停工,屋主代表與資金監管銀行溝通,質疑巨額監管資金被挪用。屋主指出,當初購房與建商約定明年10月交屋,但去年年停工,離主體全部封頂還早得很,1700多戶屋主奔走房地產公司、銀行及多個政府部門之間,尋求解決之道。鄭州銀行長椿路支行負責人說,作為監管銀行,資金撥付都有鄭州市房管局有關部門的批示,「換句話說,我們是聽招呼干活」、「如果他們不讓撥、我們是撥不了的」。針對銀行方面的說法,鄭州市房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初步掌握的情況,銀行的說法與事實不符,已上報上級部門,並追究銀行責任。以往中國房地產企業得以憑借高槓桿和高周轉,游走在拿地、蓋房、回款、還債的循環中。但近幾年北京中央對房市的監管政策發力(三條紅線),加上中國經濟發展出現膠著,地方財政出現問題,房產資金出現斷鏈,導致全國各地爛尾樓頻出。爛尾樓風暴始於6月底,當時江西省的
目前,大陸爛尾樓業主發起的集體停貸潮正在加速擴散,一些分析認為,這種情況和美國2007年的次貸危機頗為相似,可在我們看,這兩者之間還真不是一回事,而且區別非常大,那是甚麼區別呢?另外,這次的停貸潮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房地產業、銀行金融業的亂局,更是把中共利益鏈條里暗藏的黑幕給抖摟出來了,那麼,投到爛尾樓里的那些錢,到底去了哪兒呢?而這一次的停貸危機,中共還有辦法解決嗎?在這一期影片中,我們請來了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的謝田教授,一起來和我們探討一下這些問題。
據內媒綜合統計,截至周三已有多達52個城市、超過80個停工樓盤的業主集體「停貸斷供」,拒絕向銀行償還房貸。以鄭州名門翠園業主聯合簽名發布的《強制停貸告知書》為例,有業主表示,在房屋預售過程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華夏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鄭州銀行等作為貸款銀行,均存在不同程度違規發放貸款、未積極履行資金監管義務的行為。
【彭博】-- 隨著痛苦從開發商向供應商和銀行蔓延,中國的房地產危機愈演愈烈,垃圾級美元債券也逼近了3月份創下的紀錄低點。根據信用債交易員,主要由房地產公司發行的中國高收益美元債券周三上午價格持穩。彭博跟蹤該行業的一個指數顯示,周二價格下跌1.8%至每1美元面值57美分,距離四個月前的最低水平已近在咫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房地產市場的問題面臨失控風險,在停貸事件發酵之際,一些房企供應商也加入了拒絕償還銀行貸款的行列。鑒於政府迄今對房地產行業相對溫和且漸進的支持,中國房地產公司創紀錄的違約潮似乎還看不到盡頭。投資者對該行業的悲觀情緒似乎已根深蒂固,今年5月獲得政府救助的一家中國開發商的美元債券本周錄得創紀錄跌幅,引發了市場更廣泛的拋售,就連萬科和龍湖集團等投資級公司也未能幸免。 原文標題CHINA JUNK BONDS ON BRINK OF RECORD LOW AS PROPERTY WOES GROW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C2022 BLOOMBERG L.P.
所以,事件發生之後,中國銀保監會在7月14日晚間表示,已經注意到個別房地產開發商發生延期交付的情況,認為事情的關鍵在於「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對此,中國銀保監會表示會對這個問題高度重視,並強調會引導金融機構參與風險處置,確保交樓。同時,目前已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等15家銀行就「集體停貸事件」發布公告,幾乎都表示所涉及的房貸「規模較小,總體風險可控,不會對銀行經營構成重大影響,並將繼續對相關問題進行調查」。也就是說,就目前事件所涉及住房貸款來說,應該規模不是太大(有國際投資測算在1.5-2萬億元人民幣,至多占當前房貸余額不會超過0.5%,總貸款余額不及0.1%)。中國住房市場主管部門則認為,「集體停貸事件」的核心問題主要是預售資金的監管問題,只要不斷地完善當前中國的住房預期制度,落實好對住房預售資金的監管,其問題就能夠逐漸地化解。
大陸銀保監會十七日深夜透過「中國銀行保險報」回應爛尾樓停貸潮風波,承諾更加有力推進工作,包括指導銀行助推項目盡早復工交付,千方百計推動保交樓。並強調,六月底江西某建案發生購房者停付房貸事件引發輿論關注後,銀保監會高度重視,加強與住建部、人行等部門協同配合,支持地方更加有力地推進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
中國監管機構周日敦促銀行向合格的房地產項目提供貸款,並在合理的情況下滿足開發商的融資需求,這是他們最近努力緩解因對「爛尾樓」停貸風暴而引發的擔憂。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