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中銀保監就「停貸」事件回應 稱將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參與風險處置 @ 2022-07-15T16: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爛尾樓 停貸 銀行 中國 風險 業主
概念:中國爛尾樓停貸
中國近期出現許多房地產蓋到一半沒有資金蓋下去,形成「爛尾樓」,多地爛尾樓業主憤而拒絕向銀行繳納貸款,掀起爛尾樓風暴,至今超過 180 個房地產業主聯名集體斷供,涉及十多個省市,中港銀行、地產股持續全面急挫,多家銀行發出聲明強調「風險可控」。
【希望之聲2022年7月14日】(本台記者詹妮綜合報導)現在在推特上一個新聞刷屏,在中國,出現了爛尾樓業主的停貸潮。史上前所未見的金融海嘯——中國房地產危機是否已經臨近?
爛尾樓業主停貸事件影響的是公眾對於房地產業、銀行業和經濟大盤的信心,理當妥善解決。7月13日,《證券時報》發文呼吁「謹防爛尾樓盤停供風險擴散」,「最無辜的就是業主,業主主動要求強制停供,也是走投無路,其本心還是希望問題得到解決,能夠早日成為真正的業主」,「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受傷害的不僅是業主,他們可能面臨征信污點,還有整個樓市,樓市在危機持續下,買房者會更加謹慎,還有金融機構,金融機構盡管有房產做抵押,但是沒有交付的房產,只能成為壞賬,當壞賬增加,還可能造成系統性金融風險」,「讓爛尾樓活起來,早日交付才有利於千家萬戶的穩定,各地政府應該研究如何盤活爛尾樓,把死棋下活,追討轉移走的資金,或者引入有實力的房企,將保交付放在優先位置」。
中國大陸近日爆發的房貸危機有擴大跡象。陸媒粗估,至少有河南等約廿個省分、一百五十個建案淪為「爛尾樓盤」,導致購屋民眾集體拒繳房貸,停貸風波愈滾愈大,恐危及大陸金融與社會穩定。因擔心「斷供潮」蔓延,大陸官方已和主要銀行緊急會商。
美媒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稱,中國大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本周與大陸金融監管機構和主要銀行會面,討論停貸潮的問題,大陸政府擔心停貸潮會蔓延至更大范圍,引起更多購房者效仿。
綜合新浪財經、中新經緯等陸媒報導,中國多省市爆發爛尾樓集體停貸風波,陸股中小銀行指數和銀行指數昨天分別下跌2.16%和2.02%;有零售銀行之王美譽的招商銀行下跌3.56%;招商銀行港股重挫近7%。
從維權的角度來看,業主退而求其次的辦法是業主集體與銀行、監管機構協商、談判,達成停貸協議,維持貸款合同,但暫緩還貸。這樣,監管部門和銀行有壓力促進項目復工。爛尾樓問題是一個個非常具體復雜的個案,沒有太多一致性的辦法,只能尋求屬地管理、本地協調。
中國大陸多地爆發爛尾樓停貸潮,引起各界對銀行金融風險控管的擔憂。對此,包含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等大型銀行14日分別發出公告,披露在事件中涉及的相關樓盤與房貸情況。
「如果銀行沒收爛尾樓的資產,他們只能獲得零股權,將抹去現有銀行一半股權,這比美國2007年次貸風暴還要糟糕。」中國基金經理警告。(圖片來源/恆大官網)
緊隨河南村鎮銀行維權事件之後,7月12日,中國多低爛尾樓業主公告「強制停貸」的消息在網絡上流傳。據《21世紀經濟報道》披露,7月7日,湖北省武漢市時代新城全體業主發布「強制停貸告知書」,稱武漢市漢南時代新城逾期交房數月,目前仍持續停工。時代新城業主多次現場維權,至今均未有實質性進展。如果項目未在2022年8月1日前全面復工,業主將停止還貸。而較先開啟業主聯名停貸的是江西省景德鎮市的一些業主,隨後,長沙新力鉑園、武漢綠地光谷星河繪、南昌新力城、鄭州名門翠園等項目的業主紛紛給銀行發「強制停貸告知書」,涉及多個房企。該報道還說,記者查閱了多份「強制停貸告知書」,業主稱在房屋預售過程中,各貸款銀行存在不同程度的違規發放貸款、未履行資金監管銀行義務等行為。
中國大陸多地爆出爛尾樓停貸潮,對此,大陸銀保監會14日回應,表示將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參與風險處置,加強與住建部門、中國人民銀行工作協同,支持地方政府積極推進「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
內地爆出多個城市樓盤爛尾,據內媒綜合統計,多達52個城市業主集體「停貸斷供」,向政府及銀行發出《強制停貸告知書》,拒絕向銀行償還房貸,涉事開發商包括恆大(3333)及融創(1918)等。多只內房股受累插水,內銀亦受到牽連。內房股旭輝大跌13.18%、碧桂園跌8.48%、潤地及中國海外發展(0688)亦跌逾2%以上。內銀方面,招商銀行跌幅最多,跌6.92%、郵儲銀行(1658)跌5.28%,中國銀行(3988)及交通銀行(3328)亦跌逾1.6%。
中國內部統計的「爛尾樓」項目更多,稱有多達52個停工或爛尾樓盤的業主發布了停貸告知書,涉及的開放商包括恆大等約十家。
《大紀元時報》今 ( 14 ) 日報導,中國近日多個爛尾樓業主發布「強制停貸告知書」,通知地方政府和銀行,要集體停止償還貸款。截至 13 日,全中國 18 省 47 城 101 個爛尾樓項目‭‮主業‬‬已抱團「強行‭‮貸停‬‬」,僅鄭州一城‭‮制強‬‬停貸項目占 23.7%。保守估計,業主至少 10 萬戶,涉及房貸金額高達幾千億人民幣。
綜合中新經緯、新浪財經報導,截至目前,已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等15家銀行針對停貸事件發布公告。
內銀股價指續受壓,連日股價大插的招行,過去3日其H股市值蒸發多達257億元。不過,由於建行(0939)在港發行H股較多兼市值較大,因此累計3日以來市值共蒸發432億元(見表)。美銀的報告表示,內地爛尾樓停貸風波不會對銀行造成系統性風險,惟對零售銀行不利。內地業主罷供目的僅為向發展商施壓以獲得交付,並不是針對銀行。美銀預料中國政府會介入事件以維持社會穩定,惟可能令銀行對審批按揭貸款更謹慎,尤其是對私人發展商的項目。
據《鳳凰網風財訊》報道,受爛尾樓影響的總戶數約4.6萬戶,當中牽涉的房貨金額約347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缺口更逾60億。其中,深陷債務危機的中國恆大(3333),建築項目一度停擺,旗下有4個爛尾樓盤收到《停貸告知書》,當中包括景德鎮恆大瓏庭、武漢恆大新時代城、商丘恆大名都二期及沈陽恆大中央廣場。
大陸爛尾樓停貸風暴迅速席卷,除幾大銀行14日傍晚紛紛發出聲明強調「風險可控」外,專家則是提供緩解危機的建議,尤其針對此次風暴來源的預售制若是取消,專家示警,將會讓很多開發商「沒死也進太平間」,也會壓垮國企造成「系統性風險」。
「集體停貸」風波愈演愈烈,官媒《證券時報》昨日刊載專家訪問,建議成立一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房地產穩定基金,變相為全國爛尾樓盤包底,「讓銀行敢放款,老百姓敢買房子」,打破惡性循環。另據彭博引述消息,中國政府已准備好7.2萬億元資金投入基建項目,政策重心從「控槓桿」轉向「穩經濟」。這亦意味今趟救市規模可能達到8.2萬億元,較2008年增加逾倍。
中國掀起「爛尾樓」風暴後,銀行股受沖擊連續兩天普跌。對此,中國大陸多家主要銀行今天相繼公告,揭露自身涉及爛尾樓的貸款金額,強調占比很小,總體風險可控。
這兩天最搶眼的就是大陸出現的爛尾樓盤停貸潮,在互聯網上廣泛流傳各地爛尾樓業主發布的《強制停貸告知書》,宣布預售房建商若不按時復工,他們將停止償還銀行貸款和利息。這個和前一段時間出現的大蒜小麥做頭款買房子和惡意不買房的政府威脅,正好形成了強烈的對抗。
據鄭州名門翠園業主的強制停貸告知書顯示,在房屋預售過程中,作為貸款銀行,諸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華夏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鄭州銀行等存在不同程度違規發放貸款、未積極履行資金監管義務的行為。
內地爛尾樓盤業主聯合發起強制斷供,引發市場關注。《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發文指,爛尾樓業主「強制停貸」和幾家村鎮銀行爆雷這兩件事拉響了警鍾,各地需要緊急「排雷」,並且推動經濟加快活躍起來。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