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美國證管會出手 中概股周五慘遭「血洗」 @ 2021-12-06T00: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中概股 新規 中企 要求 審計 下市
概念:中概股下市 , 要求外國公司
在美國上市的中資概念股本身正面對來自中美雙方的壓力,現時情況恐雪上加霜。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於美國時間周四(2日)公布《外國公司問責法》的監管新規及細則,要求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等交出審計底稿,披露是否采用可變利益實體(VIE)架構,並證明不受中國控制或擁有,不符合條件的上市中概股將被除牌。有分析指,受影響企業或逾200家,宜高度重視監管壓力。
中概股的集體下挫還和與另一則消息有關。據環球時報國際,當地時間12月2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出台一條新規則,要求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必須披露其所有權結構和審計細節,即使信息是來自相關外國司法轄區。
【中概股集體暴跌!阿里股價創4年新低 持股外資分歧加大 阿里巴巴成長邏輯是否還在?】中概股暴跌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的擔憂情緒主導市場,加上11月非農數據遜於預期均拖累指數。其次是監管層面,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2日宣布通過一項法規修正案,要求在美上市中資企業披露更多信息。有機構人士稱,中概股大跌與中證協12月3日出台的收益互換新規也有一定關聯;三是,滴滴從美股退市也引爆資金對中概股信任危機。
「SEC出發點是對海外公司和國有背景企業財務審計的不完全信任,是一個補充的限制措施。」有律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該新規是SEC對中概股企業的財務審計持懷疑態度,因此要求其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必須被監管核查,這對中概股企業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的范圍進行了限定。
道達:先說中概股吧。中概股這次跳水主要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出台的新規有關,要求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提供審計底稿供美方檢查,審計底稿的信息非常詳細,對於互聯網大公司來說,涉及到的信息就會比較敏感。
37家美國中概股或符合修訂後的回歸條件。根據上述新規,我們梳理了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剔除已在港股二次上市的公司,並將上市歷史稍做拓寬(由於新規將於2022年1月1日生效),當前符合上市公司修訂後要求的公司共37家,對應合計總市值約2,302億美元(約為1.79萬億港幣)。其中,滿足市值30億港幣且上市滿5個完整會計年度的良好監管合規紀錄的公司共27家(其中微博已通過港交所聆聽,將作為二次上市回歸港股);2)市值至少100億港幣且上市滿2個完整會計年度的良好監管合規紀錄的公司有10家(其中天鏡生物和金山雲暫未滿足上市滿2個完整會計年度這一條件)。假設按照這些公司都回歸港股且平均新發行7%(已經回歸港股二次上市公司平均發售新股比例為7.3%,請參見《中概股回歸再探討》)的股份來計算,合計融資可能在1,252億港元左右。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