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柴米油鹽「漲」聲響!賣場「衛生紙」一次貴16元 @ 2021-10-24T20: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恆大 利息
概念:
物價上漲壓力儼然升高,行政院長蘇貞昌昨(21)日提出三大措施穩定物價,包括啟動物價穩定小組機制,嚴查物價哄抬;電價、天然氣不調漲,以及油價穩定機制;由公營事業優先供應國內,以穩定大宗物資與營建物料價格。行政院也預估,今年物價漲幅不逾2%。
國內通膨、物價上漲壓力上升,行政院提3大措施穩定物價,包括啟動物價穩定機制、油價穩定機制,以及穩定大宗物資價格;美股多數收紅,特斯拉財報亮眼牽動標普500指數再創新高,但英特爾財報不如預期,盤後重挫9%。《ETTODAY新聞雲》記者整理五件財經大事,供讀者迅速掌握今日重點。
央行表示,民眾對物價下跌較無感受,對物價上漲的感受則較深。今年台灣通膨率較高,1-9月平均為1.74%,與去年物價下跌致比較基期較低有關;若從2019年到今年9月、近3年平均通膨率來看,仍低於1%,顯示國內通膨相當溫和。
【大紀元2021年10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台北報導)國際通膨趨勢蠢動,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21日指出,台灣電價凍漲,油價則有既有調控機制,預估今年物價漲幅不超過2%;此外,院長蘇貞昌在行政院會指示「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運作機制督導穩定物價工作,嚴查哄抬物價。
他指出,國內電價、天然氣桶裝瓦斯不調漲,油價也有穩定機制,十多年來運作良好,民生物資也請農委會、經濟部充分掌握供應,同時請沈榮津透過「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運作機制,督導公平會、經濟部、農委會及交通部等相關部會,共同穩定物價,不容有人藉機哄抬物價,藉此牟利。
一、國內通膨蠢動 政院出手 三招穩物價
7.國內通膨蠢動,政院三招穩物價。(經濟日報)
前述,提到通膨外在因素,如能源、黃豆、小麥、玉米之類的進口物資,影響到國內民生必需品,行政院應速召集相關部會,研擬如何穩定物價,要不要降低進口關稅平衡物價,看來行政院不動如山,莫非束手無策,讓人非常憂心,民眾最怕急驚風遇到慢郎中。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0 月 22 日訊】歡迎收看今天的好樣FORMOSA。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能源價格狂飆,市場對通膨的憂心與日俱增,行政院提「三招」帶頭穩定物價,啟動物價穩定小組,嚴查物價哄抬;台灣中央銀行周五也對外界喊話說「國內物價穩定,請民眾放心!」強調國內通膨率應無持續走升之虞。
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分析,全球經濟反彈復蘇推升各項物資需求,加上「五缺」等因素推升國內外物價水准,導致通貨膨脹明顯有感。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張傳章表示,通膨議題從民眾來看更能體會,近期發現物價普遍上漲,民眾擔心物價會一路上去就下不來了,「通膨預期」比通膨嚴重,一旦預期燃燒起來,會很可怕。
這波物價上漲,屬於輸入型通膨,亦即國內物價系因國際物價上漲所推動。從貨幣政策的角度來看,倘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的確可以抵消部份物價上漲壓力。但是,今年台幣兌美元匯率已從二十八點六升值到二十七元新常態,穩坐「最強亞幣」,若干出口產業苦不堪言,例如機械公會就警告,雖然今年出口創新高,但因台幣升值,業者沒賺到錢;倘若台幣升破二十七點五,機械業將倒二至三成。換句話說,央行放手讓台幣匯率續升的空間已然受限。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指出,國際通膨現在進行式,國際油價飆破80元美元,而國際原油漲1元,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漲0.01%至0.04%,造成輸入型通貨膨脹,現行物價與水果上漲都跟國際原油價格有關,政府應凍漲油價。
行政院主計總處10/6發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63%,創8年半新高,而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沙拉油、調理油,年增率更破9%,家庭主婦跟餐飲業者都叫苦連天,今年CPI四度沖破2%的通膨警戒線,官員卻稱國內沒通膨,至今無具體作為。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