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若恆大倒下 高盛估將重創大陸企業獲利 @ 2021-09-25T12: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恆大
概念:中國恆大
民生銀行是對恆大風險敞口最大的銀行之一。周四,該行表示,持續壓降恆大風險敞口,貸款余額較2020年6月末降低約15%,雙方合作主要集中於表內貸款,未投資恆大集團信用類債券,未通過理財、代銷、基金等影子銀行模式與恆大集團開展合作。所有業務均按照貸款管理要求開展,沒有參與恆大集團任何隱形負債和表外融資。
或許投資者選擇了樂觀的一面,因為當局站在了恆大這邊。2016年,香港證監會宣布,總部位於美國的空頭公司香櫞研究及其創始人ANDREW LEFT因其對恆大的負面評價而被判市場行為失當。 「LEFT在他的報告中使用了聳人聽聞的措辭,稱恆大資不抵債並涉會計欺詐,」該委員會表示。LEFT的回應是,「法院的意見扼殺了負面評論。」恆大是香港交易所最常被做空的股票之一。
就連恆大的員工也對恆大失去信心,不願參加恆大推出的高利息投資計畫,也就是不願借錢給恆大好換取恆大承諾的高利息。為此,恆大威脅那些不願投資的員工,要小心拿不到紅利。本月,恆大更停止還款給員工,逼得他們在公司外的大街上抗議,要求公司還錢。
據《第一財經》報道,恆大汽車(0708)辦公地點,已由深圳轉回注冊地廣州南沙,當中涉及近千名雇員。恆大在過渡期會為雇員提供必要食宿。因此恆大汽車與恆大集團的辦公地點正式分開。
近期中國恆大(3333)債務問題,一直是市場人士關注的焦點。當有任何涉及恆大的消息傳出,直接影響環球金融市場走向。有關恆大債務問題最終如何化解,目前仍屬未知數。不過趁此機會可以回顧公司自2009年上市以來,如何與股東分享利益。作為大股東的主席許家印,歷來獲派息股息高達513.6億元(人民幣.下同),折合619億港元。
恆大旗下「恆大財富」,員工購買內部理財產品後,由於無法兌付,大批人士於恆大位於深圳的總部聚集,要求「維權」,涉及金融達400億元。據報恆大向投資者發布兌付方案,分別為現金分期兌付、實物資產兌付、沖抵購房尾款兌付。
8月份針對恆大的「各地維權討債」風潮,主要針對的是恆大集團旗下的「恆大金融財富管理公司」。長期以來,恆大集團為了以更快、更低率、更不受金融監管影響的方式籌取現金,曾透過旗下的恆大財富對內部員工與承包商發售「超收寶」...等地產金融商品——其基本模式類似內部老鼠會,恆大會以極為優惠的投資報酬回饋率,來吸引員工認購超收寶,等同於把公司的薪資所得「借回給公司」。
恆大汽車發出公告,表示鑒於集團流動性問題,「恆大.養生谷」及新能源汽車生活空間配套中,造成有延遲支付供應商及工程款情況,導致部分相關項目停工,至今集團為部分項目爭取復工未獲得重大進展。
路透報導,恆大原定23日還有一筆8350萬美元到期債息但並未支付,而下周三(29日)4750萬美元(約台幣13億)的境外債券利息也將到期,若恆大未依約支付,還有30天的寬限期,因此仍無法判定公司債務違約,不過恆大並未說明這兩筆火燒屁股的債務如何處理。
紙本五倍券今開始預訂!3大管道預約與領取方式一次看 華爾街日報:決定不救 北京下令地方為恆大瓦解做准備 中國反對台灣申請CPTPP 我外交部一句話嗆爆 中國政府要出手了?傳恆大集團將一分為三變成國企 恆大違約誰最怕?大債主有貝萊德、匯豐、瑞銀
恆大危機中,多家金融機構被牽連。恆大財報顯示,在1.97萬億的總負債中,有息負債總額(債券、銀行貸款等)為5718億元。根據恆大去年年底給政府部門的信件,恆大負債涉及超過128家銀行和逾121家非銀行機構。
恆大一筆逾2億元人民幣的債券付息獲解決,市傳集團或會重組及被分拆。恆大股份一度急升32%,收市升近18%。恆大物業收市升近8%,恆大汽車最多跌近半成,收市輕微倒升。
同月,恆大開始傳出財困消息,及至7月份有傳多家銀行拒收恆大在港新盤的樓花按揭申請。當中,尚未交樓的恆大.珺瓏灣2期及恆大.睿峰,其買家如選用即供付款,需短時間內上會,可謂首當其沖。至於已交樓的恆大.珺瓏灣1期,以及采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則不受影響。
至於內房恆大的債務問題仍未休止,由於恆大總負債達1.97萬億元人民幣是內地GDP的2%,當中不少是境外美元債,而且持貨的不但是歐美機構大戶,如貝萊德、瑞士銀行及匯豐;更牽涉到國家級的年金投資,如日本政府退保投資(GPIF)中亦有恆大債券持倉。多間國際央行包括瑞士、日本及美國都罕有開腔談及恆大的債務危機。
恆大債務危機攪動全球市場,多間國際央行包括瑞士、日本及美國都罕有開腔談及恆大的債務危機,多家中資和歐洲銀行都公開澄清恆大的產品持倉情況。現時有消息傳出,恆大或會遭「拆骨」成三個實體,納入成國企。一旦恆大出現債務違約,對其他同業的漣漪效應,該如何解讀,以往一直堅守財政紀律的內房,能否趁危機「執平貨」?官方機構又會如何確保危機「軟著陸」?
總負債近2萬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恆大 (03333)債務違約風險未釋除,恆大宣布周四(23日)如期付境內債券到期利息,但至周五(24日)恆大尚未清晰交代已到期的美元債券付息安排,有恆大美元債券持有人指,美國時間周四子夜過後,尚未收到恆大支付利息。中國恆大周四反彈18%後,周五股價愈跌愈急,收報2.36元,跌11.6%。
多到不能倒?恆大啟示錄
另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稱,為防恆大的流動性風險影響購樓者,住建部8月起已對恆大的項目資金帳戶作集中管理,並要求地方政府確保所有項目資金優先用於當地工程建設。資金劃出更受到嚴格限制,包括向供應商付款等都均要獲得當地政府批准。此前,在南沙的房建部門更建立專戶,直接接收恆大樓盤的買家供款,令恆大未能夠沾手樓款。恆大上個月已經表示,一些延遲支付供貨商和工程款的情況導致部分項目停工,並補充在政府協調支持下,正積極與供應商及建築承包商洽談爭取項目復工。
受恆大場外解決2025年到期的20恆大04人民幣債息消息刺激,恆大ADR(美國預托證券)昨晚早段急升46%,較港股周二收市升50%。20恆大04人民幣債昨日在深交所錄一宗大手成交,達5240萬元人民幣。
市場關注恆大債務危機會否蔓延,並影響環球金融市場。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認為,恆大集團債務問題似乎是中國特有,美國企業並無類似問題。他指,作為發展中經濟體的中國債務非常高,但認為中國政府正努力令債務受控。
中國恆大繼續成為大市焦點,據報有恆大的美元債持有人到期未能收到8,350萬美元利息,再掀起違約的憂慮,股價收挫11.6%,蒸發昨日升幅。同系的恆大汽車亦傳出拖欠薪金消息,股價急瀉23.3%;恆騰網絡倒跌10%;恆大物業跌4.4%。
陳茂波:恆大引發本港金融系統性風險很低
隨著恆大事件發酵 中國開發商泛海正試圖挽救其在美國的地產項目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