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恆大3333】恆大尚未付境外債券到期利息、股價轉跌4% 傳中國要求地方政府為恆大破產准備- 香港經濟日報- 即時新聞頻道- 即市財經- 股市 @ 2021-09-24T12: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恆大
概念:中國恆大
民生銀行是對恆大風險敞口最大的銀行之一。周四,該行表示,持續壓降恆大風險敞口,貸款余額較2020年6月末降低約15%,雙方合作主要集中於表內貸款,未投資恆大集團信用類債券,未通過理財、代銷、基金等影子銀行模式與恆大集團開展合作。所有業務均按照貸款管理要求開展,沒有參與恆大集團任何隱形負債和表外融資。
在恆大集團公告如此支付債息,加上市場傳出中國可能出手救恆大下,恆大昨展股跌深反彈,盤中一度漲逾3成,終場收漲17.62%,以2.67港元作收。
分析指出,恆大與雷曼之間的重大區別,是恆大持有的是土地專案,雷曼當年持有的是金融資產,如果恆大能將一些實體資產轉化為現金流,集團就能完成開發專案並出售,開始償還債務,而中國亦有工具和政策空間,防止恆大事件演變成系統性危機。
同月,恆大開始傳出財困消息,及至7月份有傳多家銀行拒收恆大在港新盤的樓花按揭申請。當中,尚未交樓的恆大.珺瓏灣2期及恆大.睿峰,其買家如選用即供付款,需短時間內上會,可謂首當其沖。至於已交樓的恆大.珺瓏灣1期,以及采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則不受影響。
[新頭殼NEWTALK] 中國房產巨頭恆大集團面臨財務危機,瀕臨破產,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官員報導稱,北京已通知各地方政府做好准備應對恆大可能倒閉的風險,此舉象征政府可能不願出手相救;若恆大無法妥善應對,地方政府與國企必須介入,地方政府的任務是防止動亂,以及減輕購屋者與更廣泛經濟的連鎖效應,比如控制失業,如果恆大情況惡化,相關情況將越來越可能發生。 華爾街日報23日引述了解相關討論的知情官員說法指出,中國當局正要求地方政府,為恆大集團「可能的倒閉」預做准備。這顯示中國不願為這間負債累累的房地產開發商紓困,同時准備應對恆大造成的經濟和社會影響。如果恆大未能妥善應對,北京也已要求地方政府機構,以及國有企業在最後一刻介入處理善後事宜,包含失業以及購屋者權益等。 該報導提到,地方政府也被要求組織由法律專家與會計師組成的小組,調查恆大集團在各地的營運及財務情形,同時聯系各地的不動產開發商,討論後續承接恆大不動產項目的事宜。此外,各地也要成立執法團隊,監測民眾的憤怒情緒,以及可能發生的群眾事件。 對於上述報導,恆大及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均未回應。恆大集團22日晚間宣布將支付一筆23日到期的公司債利息
中國恆大 (03333)債務危機持續,彭博報道指,恆大汽車 (00708)被指拖欠薪金及供應商貨款,在恆馳汽車年底大規模量產,明年大規模交付的關鍵時期,恆大汽車亦出現資金流緊張問題,恆大汽車未有回應傳聞。恆大至周五早上尚未清晰交代境外債券到期付息安排,恆大汽車股價今早曾破底跌23%,低見2.25元,最新報2.39元,成交2億元。
中國恆大(3333)深陷債務危機之際,市場憂慮恆大的危機將引發連鎖反應,甚至演變成中國「雷曼時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接受本地傳媒訪問時稱,恆大引發香港金融系統性風險很低。
市場關注恆大債務危機會否蔓延,並影響環球金融市場。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認為,恆大集團債務問題似乎是中國特有,美國企業並無類似問題。他指,作為發展中經濟體的中國債務非常高,但認為中國政府正努力令債務受控。
恆大危機中,多家金融機構被牽連。恆大財報顯示,在1.97萬億的總負債中,有息負債總額(債券、銀行貸款等)為5718億元。根據恆大去年年底給政府部門的信件,恆大負債涉及超過128家銀行和逾121家非銀行機構。
市場對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恆大集團可能違約的擔憂,進一步獲得緩解,盡管路透先前報導,持有恆大美元債的部分債權人,對恆大在24日關鍵最後期限前支付債券票息不抱任何希望。
綜合外電報導,近期國際股市關注中國恆大財務後續以及FED縮表問題,今天恆大集團雖傳出旗下恆大汽車已有欠薪情況,供應商款項也付不出來,但市場仍臆測習近平應該不會讓恆大事件危害社會穩定及金融秩序。因此,各地雖爆出恆大投資人抗議事件,已有警方現身維穩,中國人行也積極透過公開市場操作,連4天放水4400億人民幣,安撫市場恐慌性情緒。
政經消息方面,外媒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北京當局將出手拆「恆大炸彈」,有意將恆大集團重組為三個實體,近日會公布方案,但《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相關部門正要求地方政府為恆大可能倒閉做好准備,中國政府是否願出手救恆大仍是未知數。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股因憂慮中國恆大集團瀕臨違約危機蔓延,4大指數周一下跌2%左右,周二則盡力守住跌勢,漲跌幅維持在1%以內,基本持平。分析師們則認為,恆大危機雖然影響不至於過大,但後續發展仍須謹慎。
談到恆大債務問題,今日恆大(3333)的股價明顯抽高一度飆32%,收市仍升17.6%。原因之一是集團表明,旗下一筆境內人民幣債券「20恆大04」,將如期於今日支付利息,付息方法已通過「場外方式」協商解決,不過未有披露細節。資料顯示該筆債券的利息原先為2.3億人民幣。另外,市場亦有消息指,恆大將分為三個實體,進行重組,納入成一家國企,消息將於數天日公布。
集團現時仍然持有7.51億股恆大股份,占恆大已發行股本逾5%。若按恆大現價2.5元計算,出售所得款項約18億港元。
對沖基金尼克斯(KYNIKOS ASSOCIATES)創辦人查諾斯向《金融時報》表示,恆大積欠的債務遠超全球其他房地產開發商,若恆大倒閉,可能會使過去數十年來驅動中國經濟成長的房地產榮景停滯。
【恆大3333】渣打:對恆大沒有直接敞口 恆大危機不會抑制在華投資興趣
1月至7月,匯豐資管旗下GIF亞洲高息債券基金(GIF ASIA HIGH YIELD BOND)持有的恆大債券數量也增加了約40%。截至5月的最後更新數據顯示,瑞銀資管旗下的BS亞洲高息債券基金(UBS(LUX)BS ASIAN HY)持有的恆大債券數量也增加了約25%。不過,截至8月的持倉數據顯示,恆大並不在這兩只基金的十大持倉之列。
恆大事件不斷發酵,內地多家銀行回應與恆大的業務往來,並強調風險可控。其中民生銀行(1988)指,恆大在該行貸款均為項目融資,在以項目土地、在建工程抵押的同時,追加項目公司股權質押,集團提供連帶責任擔保。目前項目融資的抵質押物整體足值有效。
《CNBC》報導,中國恆大是全球負債最多的房地產開發商,總負債高達3000億美元。恆大盡力償債,但仍警告投資人公司有違約的可能,其中1筆債券票息將在本周到期。現任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周三受訪時指出,恆大危機帶來的影響主要是針對實體經濟,因為隨著恆大違約,許多開發案將放緩。
集團仍持有逾7.51億股恆大股份,相當於恆大已發行股本約5.66%。華人置業尋求授權出售手持的全部或部分恆大股份,按恆大本周二收市價2.27元計,出售所得款項約17.05億元。
【明報專訊】有老友話,恆大(3333)今次咁大件事,政府會不會打救?如果唔會,任由恆大自生自滅,影響之大,比雷曼還要勁,如果可以重來一次,美國亦不會任由雷曼執笠,所以,老友估計,中央政府應該救恆大,至於點救,就要有一番思考。
(星島日報報道)中國恆大(3333)債務危機惡化,但有機會獲政府出手相救。外媒引述接近內地當局的消息指,中國正在要求地方政府為恆大可能倒下做好准備,未來該集團可能被「拆骨」成三個實體,擬轉變為國企。此外有消息指,有關監管機構在最近一次會議上要求恆大與境內外投資者積極溝通,避免發生美元債剛性違約事件;同時要求其盡力保證恆大財富有序完成個人投資者的兌付。恆大股價大幅反彈,收報二點六七元,漲近一成八。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