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行業數據】誰是中國恆大最大的債主? @ 2021-09-21T12: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恆大
概念:中國恆大
中國褐皮書執行長米勒(LELAND MILLER)向《雅虎財經》表示:「若情況還不到最糟的話,還會有更多的痛苦,幾乎所有與其(中國恆大)相關的人都會損失一大部分財富。」據報導,恆大目前負債超過3050億美元,市場擔心恆大若倒閉,恐對中國金融系統及全球股市造成潛在風險。
身陷破產危機的中國恆大集團,20日股價繼續探底至十年新低,旗下中國恆大、恆大汽車、恆大物業、恆騰網路皆重挫,四檔股票市值從2017年最高點時合計港幣1兆3,185億元,如今卻僅剩港幣1,220億元左右,換算蒸發近港幣1.2兆元(約新台幣4.2兆元)。外媒揭露,該集團業務可能由大陸政府或國企接管,這是最後的解決辦法。
這種狂歡已經結束。中國恆大多年來的激進舉債策略與政府方面旨在遏制債務規模的行動相悖,致使這家大型房地產開發商目前處於崩潰邊緣。恆大在很多城市的項目已經停工。該公司面臨著來自供應商、小投資者以及把積蓄投進恆大期房的購房者的一連串投訴和抗議。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全球股市持續籠罩在中國恆大財務風暴,不僅日股周二大跌逾660點,離風暴最近的港股,繼周一閃崩逾800點,今指數續跌,開盤指數跌222點,以23877點開出,不過,在中國恆大股價開盤逆揚下,港股跌幅收斂,早盤一度朝24000點靠攏。
夜期再瀉393點,收報23669點。據外國財經網站MARKETWATCH首頁亦報道,恆大恐引爆環球潛在的金融危機,跌勢突然由亞洲市場擴散致歐美,道指一度急跌971點,收市縮至跌614點,納指亦一度跌3.4%,收市縮至跌2.2%。該報道指,恆大肯定不是美股下跌的唯一原因,但恆大是投資者避險情緒背後一大推動因素。
為應對恆大危機,外媒報道指,內銀正為恆大可能倒閉作准備,其中農行(01288)已計提部分貸款損失准備;民生銀行和中信銀行則准備對部分短期貸款進行展期,當中,民行在過去一年間,對恆大的貸款余額從400億元人民幣降至300億元人民幣,並已於近月停止提供恆大新貸款。
恆大主席許家印向員工發信,提到公司正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難,但一定能盡快走出至暗時刻。 他指,公司一定能加快推進全面復工復產,一定能實現「保交樓」的重大目標,向置業人士、投資者、合作伙伴及金融機構,交出一份敢擔當、負責任的答題卷。 另外,評級機構標普全球評級預計,中國政府不會向恆大提供任何直接支持,相信只有在出現影響深遠的風險蔓延,導致多家大型開發商倒閉,對經濟構成系統性風險時,中央才會被迫介入。 標普全球評級指出,即使恆大違約,估計對其他大型開發商項目的直接負面影響可控。又相信內地銀行業能夠在不造成重大影響下,消化恆大違約,但仍要留意潛在連鎖反應。
恆大的大廈將傾給行業敲響警鍾,房地產行業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依靠高槓桿博取高收益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如今,恆大已有理財產品爆煲,多地出現維權現象,為何還不見國家出手?從恆大的財務數據、總體債務情況來看,恆大是被整慣的典型。
恆大系今日普遍高開,中國恆大(3333)開報2.36元,升3.5%,成交額277.3萬元。恆大汽車(0708)升3.1%,報2.99元,成交額112.12萬元。恆大物業(6666)升1.72%,報4.15元,成交額98.98萬元。
恆大效應炸開!中國房企新力暴跌9成 今臨時停牌
報道稱恆大部分主要往來銀行已經為恆大相關貸款計提損失准備。(港台圖片)
恆大危機累市場信心 內房股債僕直 嘉實國際︰應趁機增持內房債
《中國證券報》報道,世聯行公告顯示,公司與恆大集團存在業務往來,公司為恆大集團提供新房代理銷售服務,收取相應的傭金。近期,因恆大集團資金周轉困難,公司一直與恆大集團保持聯系,協商解決公司應收款項問題。截至2021年8月31日,公司與恆大集團之間應收票據余額為5.51億元,應收賬款余額為6.94億元。
僅以恆大為例,光恆大一家就有16萬人就業,16萬人就是16萬個家庭,這還不說它上下游企業關聯的企業,不說那些現在正心急如焚堵門討債的恆大理財產品投資者。盤算下來,光恆大一家,就攸關上百萬人的就業與生計問題。全行業來看,這個數字有多大?
高盛認為,中國恆大(03333)債務違約危機是全球投資者當前面對的最大下行風險。美股道指周一曾下挫971點,跌幅近3%;被視為恐慌指數的 VIX 升至5月以來最高。市場人士認為是受到恆大危機拖累。高盛分析員 HUI SHAN 相信,近數周跡象顯示,恆大違約的連鎖負面效應十分巨大,令到整個中國金融業及經濟都受到重創,並拖累全球股市。SHAN 表示,部分新興市場負債較高的企業,股價近期持續滑落,反映恆大危機正在擴散至其他新興股市。SHAN 預期,中國經濟增長將因為恆大危機而放緩,保守估計減少1.4個百分點,進一步惡化的情況下,負面影響可以達到2.5個百分點,最壞情況下則是4.1個百分點。 (BC)#恆大 #債務危機
恆大旗下「恆大財富」的理財產品自9月8日開始無法兌付,包括恆大員工在內的一眾投資者擔心血本無歸,於是上門維權抗議。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恆大高層正試圖安撫散戶,並於本周向投資者出示恆大主席許家印妻子丁玉梅購買恆大財富理財產品的文件,指出丁玉梅在7月8日買入2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產品,意圖證明她並無提前贖回。日前市傳丁玉梅累計的2300萬元投資已提前兌付。
恆大 (03333)債務纏身,市場預期恆大將會進入重產,網上流傳碧桂園服務 (06098)收購恆大物業 (06666)的傳聞。碧桂園服務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李長江在2021博鰲房地產論壇期間證實,碧桂園服務確實與恆大物業接觸過,但「價格沒談攏,未來是否還會與恆大物業有合作,這個決定權不完全在我們,不排除還會有深度合作。」
有關緩解流動性的問題,集團正接觸潛在投資者,商討出售本集團成員的權益,以及其他資產,惟目前出售集團成員的權益尚未取得重大進展。至於有關出售中國恆大香港總部大廈中國恆大中心,亦正接觸潛在買家,商討出售事宜,惟截至今日,集團尚未與投資者或買家簽訂任何有約束力的協議,不能保證能夠簽訂出售協議。
恆大集團旗下的「恆大財富」上周遭投資人指控到期的理財產品逾期未兌付。網路影片顯示,恆大深圳總部以及多地公司近日均有大批投資人前去維權抗議,他們拉出布條高喊「恆大還錢」。
恆大債務陰霾沈重 大陸金融與經濟風險加深 恆大債務危機 環球總編胡錫進:不會引發雷曼風暴 負債8兆、投資者暴動、北京出手......恆大集團崩裂啟示錄 金融小學堂/中國恆大負債問題可能帶來的骨牌效應 熱點Q&A/恆大崩潰會造成什麼樣的系統性風險?
恆大事件擾攘經年,由去年9月借殼深深房回A失敗後,恆大已不時傳出財困,近日更拖累全線內房股及物管股向下。說了這麼多,並非今期轉講股,而是要藉此分析內地當局對樓市的態度,由此窺探港樓未來!
銀行業對恆大的風險敞口相當廣泛,根據一份遭外洩的2020年文件,當中顯示恆大向超過128家銀行及逾121家非銀行機構進行借貸;該文件雖被恆大斥為「憑空捏造」,但許多分析師都認真看待。根據一名國有銀行消息人士表示,在該份文件外洩之後,中國央行要求所有恆大的主要往來銀行檢討其風險敞口,並逐月評估相關財務風險。
(1)恆大 (03333)負面消息不斷,股價進入尋底之旅,股東之一的「大劉」劉鑾雄夫婦再沽約1.32億股恆大。同時,恆大為了「拆彈」,據指許家印太太7月初買入理財產品,近期亦以房抵債,處理商票逾期問題。
對此,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10日在恆大財富專題會上進行了回應。許家印承認目前恆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但表示恆大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恆大還是原來那個恆大」,他親口承諾:確保所有到期的財富產品盡早全部兌付,一分錢都不能少。
但須要強調,根據恆大中期業績,恆大權益總額為4,110.4億元,並非資不抵債,但當中不少是土儲、在建樓盤及關聯公司持股,如何解決流動性風險,成為外界最關心的問題。但肯定的是,即使恆大成功甩手恆大汽車、恆大物業及灣仔中國恆大中心,以今日收市價計,回籠資金也不多於600億元。
恆大系四家公司集體重挫。中國恆大一度跳水超10%,摸至近十年新低,後收跌6.4%;恆大汽車0708.HK盤中崩跌18.6%後收挫11.3%,恆大物業6666.HK及恆騰網絡分別收低3.5%和3%。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