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恆大危機若引發不受控的崩盤 那才是中國真正的噩夢 @ 2021-09-18T16: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恆大
概念:中國恆大
事實上,中國政府根本不怕恆大以破產要挾,不僅不怕,而且還一面派工作組進入,約談恆大高層要求恆大履約,一面不少地方政府已經發文要求停止發放恆大地產當地項目貸款。此舉意圖非常明顯,就是圍繞恆大劃出一個「風險隔離帶」,讓恆大這顆「雷」在隔離帶內自爆,以免風險擴散到社會層面與整個金融系統,可以說,官方已經對恆大在做最壞准備。
中國恆大 (03333)旗下恆大財雷出事後,網上更傳恆大高層提前兌付理財產品,激起數百名「苦主」示威抗議維權,圍堵恆大深圳總部。恆大周六(18日)發公告指,有6名高管提前贖回投資產品,集團高度重視,已要求該等高管將相關款項必須限期返還,並給予嚴厲懲處。
中國恆大(03333)旗下恆大財富的理財產品9月8日開始未能兌付,恆大財富總經理杜亮早前卻承認他已提前在5月31日贖回理財產品,原因是「家里有急事」。恆大集團在官方網站發公告指,針對部分管理人員提前贖回恆大財富投資產品一事,集團高度重視,已要求該6名管理人員提前贖回的所有款項必須限期返回,並給予嚴厲懲處。公告指出,集團要求恆大財富必須嚴格按照已公布的兌付方案執行,確保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同時,要求恆大財富中層以上員工必須堅守崗位,繼續做好客戶服務工作。公告提及,截止2021年5月1日,時任恆大集團總部、各產業集團總裁助理以上高管及地產集團各省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以及時任恆大財富副總經理以上管理人員,共計44人持有恆大財富58筆投資產品;5月1日至9月7日期間,上述范圍管理人員中,有8人的9筆投資產品到期正常兌付,有9人新認購13筆投資產品,有6人提前贖回12筆投資產品;截止9月8日,有39人仍持有恆大財富50筆投資產品。就理財產品未能兌付,恆大主席許家印曾經現身,揚言會確保恆大財富所有到期的理財產品盡早全部兌付,一分錢都不會少。恆大財富亦向投資者公布3個兌付方案,包括現金分期兌付,以及
報道稱恆大部分主要往來銀行已經為恆大相關貸款計提損失准備。(港台圖片)
處於財務危機的中國恆大(03333)近期多次傳出有意把旗下物管平台恆大物業(06666)易手,並傳出競購者包括內地大型物管企業碧桂園服務(06098)。碧總經理李長江日前在2021博鰲房地產論壇直播間談及有關傳聞時回應指,集團確實曾接觸恆大物業,但價格沒談攏,未來是否還會恆大物業有合作不存在決定權,但也不排除還會有深度合作。由於憧憬增加賣盤可能性,恆大物業周五炒上12%收報4.6元,收購未成的碧服亦上升3%收報49.85元。
《中國證券報》報道,世聯行公告顯示,公司與恆大集團存在業務往來,公司為恆大集團提供新房代理銷售服務,收取相應的傭金。近期,因恆大集團資金周轉困難,公司一直與恆大集團保持聯系,協商解決公司應收款項問題。截至2021年8月31日,公司與恆大集團之間應收票據余額為5.51億元,應收賬款余額為6.94億元。
恆大集團遭遇財務危機,連帶沖擊中國職業足球傳統強隊廣州恆大。中國體育媒體報導,廣州恆大高層日前告知中超高層要「做好最壞准備」,代表廣州恆大可能面臨破產解散的危機。
今日(9月16日),恆大系繼續全線插水,中國恆大收報2.63元,跌6.41%;恆大物業(06666)收報4.1元,跌3.53%;恆大汽車(00708)收報3.53元,跌11.31%;恆騰網絡(00136)挫3.03%。
恆大(3333)負面消息一籮籮,股債「雙殺」下,恆大創辦人許家印「朋友」持續減持。據港交所股權資料披露,華置(0127)行政總裁陳凱韻(人稱甘比)於上周五(10日),以每股平均價3.5812元,在場內減持2,443.6萬股中國恆大,套現8,751.02萬元。
僅以恆大為例,光恆大一家就有16萬人就業,16萬人就是16萬個家庭,這還不說它上下游企業關聯的企業,不說那些現在正心急如焚堵門討債的恆大理財產品投資者。盤算下來,光恆大一家,就攸關上百萬人的就業與生計問題。全行業來看,這個數字有多大?
中國恆大集團深陷財務危機,面臨破產。中央銀行今(16)日罕見針對恆大集團財務危機,在臉書上提到,為何近期中國大陸房地產巨擘恆大集團爆發財務危機,市場擔憂醞釀中國大陸房地開發商的破產潮,被視為是中國大陸版的「雷曼時刻」,央行小編解釋原因「國際間發生大規模的金融危機時,常以「雷曼時刻」來形容」。
【恆大3333】傳有恆大往來銀行為恆大貸款損失撥備 民行及中信銀行計劃展期
【恆大3333】傳有恆大往來銀行為恆大貸款損失撥備 民行及中信銀行計劃展期
中國恆大集團陷入財務危機面臨破產,外界將這樣的情況視為中國版的「雷曼時刻」。對此,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指出,恆大盲目擴張,輕率操弄金融,造成了一個危如累卵的格局,他直言:恆大並沒有「大到不能倒」。
9月10日,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恆大財富專題會上表示,要確保所有到期的財富產品盡早全部兌付,一分錢都不能少。許家印在會上稱,「我可以一無所有,但恆大財富的投資者不能一無所有。」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共會不會出手救恆大?官媒說話了。中共黨媒《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在微博發文開嗆,恆大有今天是盲目擴張,輕率操弄金融,使用高槓桿,造成了危如累卵的境地。一旦爆雷,企業不能心存僥幸,以為「大到不能倒」,恆大的問題必須自己看著辦,不能仰賴政府。
但須要強調,根據恆大中期業績,恆大權益總額為4,110.4億元,並非資不抵債,但當中不少是土儲、在建樓盤及關聯公司持股,如何解決流動性風險,成為外界最關心的問題。但肯定的是,即使恆大成功甩手恆大汽車、恆大物業及灣仔中國恆大中心,以今日收市價計,回籠資金也不多於600億元。
標普下調中國恆大評級至CC 恆大流動性或已枯竭
大陸房地產業巨頭恆大集團的債務風波愈演愈烈,日前百余名投資人赴深圳總部抗議,更有多家機構紛紛下調恆大評級。據傳恆大現正努力於留存現金,計畫在9月底允許投資者和員工打折購買公司的物業資產,以此減輕現金流壓力。
EMAXX數據顯示,東方匯理在今年3月持有價值約3億美元(23.35億港元)的恆大國際市場債券,是當時最大的整體持有者。當時恆大的國際債券總計近200億美元,每一美元面值的債券交易價接近90美仙,但此後由於對其財務狀況的擔憂加劇,本月交易價已跌至25至30美仙。
恆大集團2020年的有息負債最多達8743億元。截至2020年末,恆大有息負債總額為7165億元,其中一年以內的有息負債達3,355億元,占比46.8%。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曾表示,2021年6月30日前,恆大集團的有息負債將會降低至6,000億元以下,淨負債率降至100%以下。2021年7月22日公布的結果顯示,恆大的有息負債已從2020年最高時的8,700多億元降至約5,700億元。
恆大是亞洲垃圾級別美元債的最大發行商,但早前有報道指,中國監管當局已通知大型內銀,恆大將未能如期支付於9月20日到期的債券利息。市場正估算,一旦恆大出現債務違約,對於內地整個房地產市場的沖擊程度,因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中國大型地產商恆大集團近期深陷財務危機,截至今年6月底負債高達約2.4兆新台幣,傳出將破產重組的傳言。據金管會統計,截至7月底,國人透過境內、外基金,持有恆大發行的有價證券約新台幣17.13億元,就國人總投資比重來看還不到1%,曝險金額不算太高。
為緩解流動性,恆大正積極接觸多家潛在投資者,商討出售恆大新能源汽車及恆大物業集團部分股份,同時也考慮為恆大本身及其他附屬公司引入新投資者,目前尚未簽訂任何有效法律效力的協定,是否能實現上述出售尚有不確定性。
另一評級機構標普亦將恆大及附屬公司評級,由「CCC」下調至「CC」,評級前景「負面」,指出恆大流動性及獲取資金渠道嚴重收縮,金融機構越來越不願意不願意將貸款期限延期或發放新的項目貸款。標普又指,恆大可能無法及時償還債務,或可導致債務重組的潛在可能。標普於8月初曾降恆大評級。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