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跨市博弈】港股進入「大時代」.勿錯過最燦爛一刻- 信報網站hkej.com @ 2021-01-22T00: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港股 香港 北水
概念:南下資金 , 北水投資
北水今年來大舉湧港,中外券商均認為,南下資金在港股市場的角色愈益重要,計及周三(20日),北水湧港規模已達2055.8億元。中金指,年初至今內地資金持續通過滬港通流入港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是主力。摩根士丹利稱,今年來南下資金已相當於2020年約28%,去年同期只有約35億美元資金流入。大摩相信,美國制裁行動,中央政策鼓勵資金「走出去」,A/H溢價高企是主要原因,預期北水在港股的結構性地位更顯重要。
認可財務策劃師(CFP)梁耀康於「ET講股通」節目中表示,恆指今日高位回軟,一度升穿30000點,可惜未能企穩,出現疑似「十字星」情況,不少投資者憂慮是否見頂。港股今年來升浪由北水帶動,周二淨流入更近270億新高,令市場氣氛樂觀。
港股市場一直是外資的主場,占其大市成交額逾8成,不過,近期北水湧港和美國的投資禁令,令此情況出現微妙的變化,北水正逐步爭奪港股的定價權,同時亦促進港股成交及回報。
近日有看法指,「北水」持續流入下,港股定價權未來將從外資轉移中資。植耀輝認為,這是「港股通」開通後的其中一個必然現象,只是隨著美國「黑名單」的出現,令步伐加快而已。截至本周一,「北水」持股量逾兩成的股份便有69只,持股量超過15%的股份更達108只。這批股份部分是與A股呈大折讓的H股,其余則是當炒內需股或新經濟股。他預期,「北水」持續流入,港股或出現「A股化」現象,波幅也會隨之增加,投資者可能要習慣港股更大的波動率。
其實,係內地資金眼中,港股既有逾70%市值來自中資企業股,但估值卻長期偏低,並不合理,來港大炒一轉只系時間問題,關鍵當然系要官方監管首肯。到近期中美關系緊張,特朗普「臨別秋波」頻頻向中國企業祭出「制裁牌」,想搞到香港雞犬不寧,目的打擊中國資產之效,故惹來內地官方開閘,默許北水南來挺住港股。就咁,成就呢個元月港股打破悶局,恆指眨眼又挑戰30,000點關。
恆指周二突破29500點,年初至今累升逾2000點,北水南下掃貨熱情持續,繼港股通周一(18日)勁吸資近230億元,周二再度破紀錄,港股通投資者全日淨買入港股266億元,港股通全日買入成交共628億元,賣出成交362億元。港股今日成交也突破2015年港股大時代高峰,全日成交達3016億元。
面對近日北水持續湧入香港,星展銀行香港經濟師謝家曦估計,直至一月底香港仍有不少大型IPO上市,趨勢會於短期內持續。中長期方面,由於現時中國公司於美國上市仍然存在不同隱憂,例如有機會面對紐交所制裁等,未來將會有更多中概股回流利好香港股市。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亞太區投資主管陳敏蘭認為,香港經濟將會反彈,港股將受惠,且北水亦會持續湧入港股市場,主要集中在H股,預料今年本港經濟或有望反彈至增長5%,惟仍落後於亞洲市場,而大灣區發展或利於本港房地產等股票。
北水大舉湧港,內地投資者有何看法、媒體如何報道及券商的關注,都引起本港投資者的興趣。據WIND資訊系統收錄,內地財經媒體昨超過200條港股新聞,超過平時水平,除了簡單的報道異動股、市況評述,亦關注火爆
北水年初至今流入香港逾2000億元,迅速推動港股迫近3萬關。大摩稱,北水在港股市場的日均成交量占比已達6.7%,較去年的2.2%為高,而獲南下資金流入的20大港股中,北水占個股日均成交,平均更高達43%,遠高於去年的7%。該行相信,美國制裁行動及A/H溢價高企等是主要原因,預期北水在港股的結構性地位更顯重要。
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李若凡認為,這一波北水襲港,與美國對中資企業的投資禁令,導致美方恐慌拋售相關H股,吸引內地投資者逢低買入有一定關系。再者,全球量寬下的流動性充裕,加上港股估值具吸引力,以及中資股來港二次上市的機遇,預計更多內地資金將持續流入港股。
「大量的居民儲蓄向資本市場大轉移的意願非常強烈,甚至可以說是跑步入場。」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1年「既是A股的投資大年也是港股的投資大年」,科技與消費料將是2021年市場的兩大主線。「在房地產嚴格調控之下,對於普通居民來說,通過買基金入市來分享資本市場成長那是必然的。」他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資金通過買基金入市,機構資金還會繼續趁市場調整時去買好股票如行業龍頭股,「通過買入優質股票和基金,才是抓住A股市場黃金十年的最好策略。」
港股通投資者昨日明顯追入港交所,全日北水買入成交達28.71億元,占港交所成交55%,北水賣出金額僅1.39億元,單日淨吸資27.32億元。
港股近日上演「大時代」!恆生指數今年短短大半個月,勁升約1成,觸手可及3萬點,創下36年來最佳開局。環球疫下繼續不停印銀紙、舉債救經濟,令熱錢四出探求出路,北水源源不絕湧入全球最抵買的港股,既買內地稀缺的優質新經濟股,也致力賺取AH股差價。即使個別股份定必大上大落,港股短期似已確立水漲船高之勢,投資者倒要警惕其後外圍變調,尤其是美國增加商界稅負,以及疫苗成效可能遜預期。
踏入2021年,港股成交暢旺,恆指由年初開局至今,累升逾千點,重上28000點水平。每日逾千億元成交之中,北水大軍功不可沒。根據港交所披露的港股通資金數據,開局首7日北水淨流入逾957億元。其中,北水最愛非贛鋒鋰業(1772)莫屬,持股逾50%,該股去年股價飆升逾四倍。前車可鑒,《香港01》盤點160只北水持倉逾一成的股份,發掘5只潛力股,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港股今(21日)延續升勢,並沖破30,000點關,為逾20個月以來新高。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郭思治看好港股今年持續大牛市,主要由北水支持,未來升勢需視乎成交金額,美國對華制裁會否減少等。
事實上,北水此刻來港股市場「低撈」,亦屬順理成章之舉。相比A股,多年來港股市盈率一直較便宜,因投資者憂慮香港淪為中美磨心,存在一定投資風險。附【圖】所見,與上證指數、深成指、滬深300指數或MSCI中國指數比較,恆指於近期急漲下,估值仍屬落後,顯示A股投資者接納更高市盈率,港股相對抵買。假設北水繼續流入,就算藍籌選股准則未作大改革,單是恆指估值逐步「A股化」,後市已可繼續看好。
雖然特朗普在離任前,先禁止美國投資他認為有中國軍方持有及控制的公司,後再指摘中國在新彊問題上犯下種族滅絕和反人類罪名,但中方似乎不想為一個要退場的人計較而「闊佬賴理」,反而可見南下資金顯得更瘋狂。除曾被特朗普藉故制裁的股份受到北水大力灌溉外,受惠於北水流入的資金占大市接近十分一之多,港股近期創下的成交新高,確實主要有北水這條「大水喉」頂住。
1月19日,香港股市成交量和香港失業率同時錄的新高。對於整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相背而行的現況,不少專業人士都給出不同的分析。資深銀行家吳明德認為港股市場已淪為「新興賭場」,香港金融業職工總會(金總)亦提醒投資者要「見好就收」。
北水大舉湧入港股,單是周一(19日)已有200多億元人民幣淨流入,規模可謂破紀錄,而國內機構投資者也愈來愈多「沽A股買港股」,「港股是估值窪地」的呼聲。
而在港股的資金面上,雖然「北水」淨流入按日減少逾兩成,但超過200億元人民幣的流入金額尚算維持在偏高水平,另外升市得到3,000億港元成交配合,熾熱氣氛未現明顯轉向。環球股市投資者的風險胃納正盛,美股三大指數創新高,料港股續維持反覆向上走勢,上試2019年浪頂30,280點阻力。
投資市場氣氛持續熾熱,「北水」繼續掃貨,港股周三(20日)繼續做好,迫近三萬點關口,成交額再突破3,000億元,升市加上成交配合,股民有貨繼續楂住先?無貨又點樣部署好?
此外,港股的市盈率(PE)也較美國市場及內地市場為低,所以從基本角度出發者,絕對會重新考慮香港股票。 有見及此,投資者可考慮把部分資金轉投港股,畢竟港股較便宜且有機構投資者的資金支持;又或者直接交易AH差價。一旦AH差價收縮至均值,潛在利潤空間高達20%至40%。
近期大量「北水」持續流入港股,華興證券(香港)宏觀及策略研究主管龐溟預期,「北水」強勁勢頭將可持續,料在2019年2022年期間合計,內地投資者在港股的交投將有40%增長,高於同期整體港股成交額預測增長的25%。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