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新iBond加碼至最多發行150億本月23日起認購分析:回報難高於2厘- 20201006 - 經濟 @ 2020-10-06T16: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保證 息率 發行 認購
概念:息率保證 , 認購債券
他又提到,過往IBOND年期為三年,認購反應亦相當良好,認為三年期屬恰當。此外,每次發行都屬獨立考慮,因此未來再發行IBOND時,都未必會沿用今次2厘的定息息率及最高150億元的發行額。
IBOND於2011年首次發行時,有逾15萬人認購,至2016年時增至逾50萬人認購,6年間累計發行總額為600億元。息率方面,以第一批IBOND 1最高,每期平均派息率為4.52厘、IBOND 2為4.15厘、IBOND 3為3.81厘、 IBOND 4(4222)為3.17厘、 IBOND 5(4228)為2.4厘、 IBOND 6(4231)為2.58厘,均為每6個月派息一次。
【IBOND 2020】IBOND保證回報2厘、10月23日起認購 發行額最高150億元(不斷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志表示,即將公布通脹掛鉤債券IBOND的發行詳情,透露最低息率保證達兩厘,比以往高。
政府自2011年起連續六年,每年都發行IBOND。在保證有1厘息之下,2012年1月首次派發半年息時,年息率曾經高達6.08厘。最低息率是在2017年中,只有1厘多一點,當時個別月份亦曾經陷入通縮。
新一批通脹掛鉤債券(IBOND)即將開售,而今次發行的IBOND最低息率保證更上調至2厘。在現時低息的環境中,相信具一定吸引力。雖然新一批IBOND未正式推出,但是不少券商已經打算推出優惠吸客。
政府將再度發行通脹掛勾債券(IBOND),目標發行金額100億港元,可增加至150億元,最低認購金額1萬元。今批IBOND息率不少於2厘,年期3年,本月23日早上9時開始接受認購申請。經濟學者林本利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形容,IBOND是零風險投資工具,發行額度150億元不足以滿足需求,預計會出現超額申請認購。他建議在目前低息環境以及政府儲備下跌下,未來亦要應付基建開支,政府應多發債,他又相信政府就不同債券發1000億額度的話,社會都吸納到。
政府自2017年暫停發行的通脹掛鉤債券(IBOND)將於今年重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率先透露,今年發行的IBOND最低息率保證達2厘,較以往IBOND的保底息率高出1厘,在目前超低息環境下,市場預期認購反應熱烈,有機會刷新認購紀錄。金管局今日公布發行詳情。
今年通脹掛鉤債券的目標發行額為100億港元,視乎市場反應,當局可酌情考慮將其提高至最多150億港元。債券年期為3年,債券持有人將每6個月獲發一次與本地通脹掛鉤的利息,但息率不會少於2厘。通脹掛鉤債券的認購期由本月23日早上9時開始,直至11月5日下午2時結束。香港居民可透過配售銀行、證券經紀或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認購債券。通脹掛鉤債券將於11月16日發行,並於下一營業日(11月17)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並可在二手市場進行買賣。
政府於一一年起,連續六年每年都發行通脹掛鉤債券(IBOND),事隔四年,港府今年第七度推出。有學者預計,最低保證息率兩厘較整體銀行存息為高,具有一定吸引力,並估計首年回報或相對較低,介乎兩厘至三厘,但明年有機會隨著經濟復蘇及美元貶值而走高。資深股評家、人稱「陸叔」的陳永陸表示,銀行定期及儲蓄利率低,新IBOND「對收息一族來說是好事」,並適合退休人士以及不懂投資的市民。
金管局下午發稿稱,將於明日下午舉行記者會,公布發行IBOND的安排。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向傳媒表示,兩厘的回報保證,明顯較銀行存款或定期的息率為高,相信今期IBOND有一定吸引力。他又說,雖然受疫情影響,現時本港通脹率不高,IBOND的回報,未來一年可能略低,但他分析,根據以往經驗,政府發行的IBOND一般為期3年,他預期當有疫苗之後,疫情紓緩後,經濟將快速復蘇,而美國實施的量化寬松政策,是自08年以來最大規模,港元跟隨美元貶值,而人民幣卻升值,本港通脹或會上升,屆時IBOND的回報亦會跟隨向上。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