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金融》日升消費稅,富達證:低接日股時機 @ 2014-04-01T18: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消費稅 日本
概念:2015年10月 , 日本上調消費稅安倍經濟
日本今日(4月1日)起上調消費稅至8%,恐引致消費下挫,或拖累日本在4月至6月財季出現1年多以來首次經濟收縮,甚至威脅經濟復蘇勢頭,重創首相安倍晉三的「安倍經濟學」。日本2月工業生產出乎意料按月急挫2.3%,意味廠商估計加稅後需求下降,故減產應對,為經濟前景再蒙上一層陰霾。
日本2月份失業率降至3.6%,為199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使人對即便是在消費支出下降和進口價格漲勢放緩的情況下,薪酬上漲也會繼續給物價帶來上行壓力抱有希望。匯豐(HSBC)駐香港的經濟學家杜瓦利埃(IZUMI DEVALIER)表示,日本2月份的通貨膨脹和勞動力市場數據應會增強日本央行在2015年實現2%通脹目標的信心。不過她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日本央行需要采取更多寬松措施,因為在上調消費稅之後日本的通貨膨脹率可能會持平於1%。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自2012年底上台後大力推行的「安倍經濟學」為日本經濟帶來了為期一年的短暫繁榮:大幅度的貨幣寬松政策令日元迅速貶值,對出口導向型的日本經濟形成巨大利好,不僅主要大型企業收獲漂亮的盈利數據,東京股市也飆升近半。萎靡達20年的日本經濟似乎在一劑強心針後重新恢復生機。
兩大戰場的作戰時程及產品有別,都反映出對消費稅調高的焦慮。而日本國內的調研單位及新聞媒體近日公布的民調,更頻頻以消費稅為主軸,詢問民眾對經濟的觀感及未來消費動機,其結果不問可知。國際市場遂將消費稅視為檢視安倍經濟學成敗的重要指標,部份悲觀論者更常以1997年4月消費稅由3%提高到5%後,引發長達15年通貨緊縮與經濟困頓的慘痛經驗,預言如今略有起色的日本經濟,將因消費稅提高而受創,並陷入經濟長期衰退與金融市場不穩定的危局。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去年10月宣布上調的消費稅決定明日正式實施。然而,在當前日本經濟數據喜憂參半的情況下,這一以復蘇經濟為初衷的舉措是否會導致通縮噩夢重演引發爭論。無論如何,在充滿變數的經濟前景面前,作為「安倍經濟學」第三支令箭中的重要翎羽,上調消費稅一旦 「走偏脫靶」,經濟增速急挫直下的成本恐怕還是要由百姓買單。
安倍企圖藉由經濟持續成長,拉高他的支持率,來實現他保守派的國安政策。分析師指出,安倍過度強調國安,使他在經濟復蘇上的努力減弱。如果因為提高消費稅率而造成經濟長期趨軟,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將下降,他的國安政策也會受到不利影響。
日本經濟一潭死水已20多年,若日本雇員的薪金未能較明顯提升,更復遭大加消費稅重挫內需,安倍經濟學的豪賭勢輸,日本經濟恐陷更大衰退壓力。安倍的國王新衣被看穿後,日本經濟、股市以至國家債務勢如地雷密布,隨時爆炸。若如此,日本固然傷上加傷,亞洲以至全球金融市場恐亦受沖擊而現震蕩。
盡管日本央行不斷宣稱,加稅不會扼殺經濟復蘇,反倒對加稅相當樂觀,現今日本經濟狀況雖比 1997 年亞洲金融海嘯還要強韌,但部分經濟學家仍擔心,調增消費稅可能使日本經濟陷入衰退。
日本政府決意上調消費稅的做法還是令人不免聯想到17年前橋本首次調整消費稅率後日本經濟陷入通縮和衰退泥潭的情景。日本上一次增加消費稅是在1997年,當時增稅後日本經濟失速,成為次年參議院選舉自民黨大敗、橋本內閣倒台的主要原因。幾個月後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令日本經濟徹底陷入衰退。不過,摩根士丹利證券高級分析師宮崎浩表示,相較於1997年,現在日本經濟有政府和央行的貨幣寬松措施作為基礎,或許能渡過此次難關。
消費稅上調對日本經濟最直接的影響是抑制個人消費。「安倍經濟學」貨幣寬松政策實現了日元貶值,卻未能按預期促進出口。日本近一年來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個人消費而非出口推動。增稅前的「突擊消費」已透支了部分購買力,未來經濟增長的動力勢必將有所減弱。
日本消費稅增至8% 安倍關注增稅影響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泡沫經濟的崩潰和少子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日本經濟開始告別戰後一度高歌猛進的高速增長期,潛在經濟增長率開始不斷下滑至1%左右。一般來說,在擁有人口紅利的高速增長期,由於整個社會對未來生活的良好期待,個人消費和企業投資也隨之不斷增加。但是,隨著泡沫經濟的崩潰和少子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日本的消費者和企業也相應調整了對未來生活和生產活動的預期,老百姓開始節衣縮食,企業開始減少國內投資,轉而向海外進行生產轉移。因此,日本在高速增長期所形成的巨額個人消費信貸和企業融資,隨著泡沫經濟的崩潰和潛在增長率的下滑也迅速轉變成大量的銀行不良資產。在經歷了前後十余年的清算之後,這些不良資產又開始逐步演變成政府的公共債務。目前,日本公共債務的GDP占比已經攀升至230%,居發達國家之首。而從日本的國家財政預算來看,其債務償還支出已占預算支出的23%左右,而社保相關支出也占到3成以上。在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如要償還巨額公共債務、填補社保透支,其方法不外乎增稅和營造通貨膨脹來讓國民承擔債務。從安倍經濟學的本質來說,其貨幣政策的目的就是為了營造通脹預期。而從財政政策的角度看,面對不斷膨脹的公共債務規模和越來越大的社保 「窟窿」,唯一能夠作為「救命稻草」的也僅剩消費稅了。
日本政府計劃在2015年10月將消費稅由8%進一步提高到10%。今年二三季度的經濟數據將成為安倍政府決定是否繼續提高消稅率的關鍵。耶魯大學名譽教授、安倍內閣官房參與濱田宏一是「安倍經濟學」的主要智囊之一。他最近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必須謹慎決定是否繼續提高消費稅。安倍去年底做出將消費稅率提高到8%的決定時,日本的GDP增長率為4%,而現在僅為1%左右。
為壓低將近日本國內生產毛額(GDP)245%的龐大公共債務,調升消費稅勢在必行,但日本仍在復蘇初期,貿然增稅可能扼殺復蘇幼苗,政府原本寄望提高薪資來抵銷加稅沖擊,但即使首相安倍晉三強力施壓,企業調漲基本薪資的增幅仍不如預期。
所謂“安倍經濟學”是安倍政權依靠大規模貨幣寬松政策所啟動的一項經濟刺激政策的統稱,旨在通過人為制造通貨膨脹將日本經濟拉出通貨緊縮的泥潭。而通貨緊縮往往伴隨著生產下降、市場萎縮、企業利潤率降低,以及失業增加、收入下降,經濟增長乏力等現象。從物價持續上漲和失業率改善的數據來看,現階段日本經濟的走勢基本符合了安倍經濟學的預期。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