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央行回應互聯網金融監管 @ 2014-03-25T07: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監管 互聯網金融
概念:3月4日央行 , 互聯網金融監管
網路金融的新聞過去一周不斷出現,對突遇密集監管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等網路金融業者及面臨空前輿論壓力的人行,其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對當前創新與安全之辯,上述大陸央行人士表示,對於網路金融,人行一貫的態度是鼓勵支持,這個態度並沒有發生變化。
對此,市場各方說法不一。贊成者認為,應當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管理,促進其健康發展。反對者則認為,這些政策說明央行對互聯網金融的「觀察期」結束,監管開始加碼。還有人甚至認為,這些政策是為了保護中國銀聯、商業銀行的利益。他們分析,第三方支付機構將線下支付轉到線上,繞開了銀聯系統進行轉接清算,也相應減少了線下支付過程中銀聯獲取的手續費收入,這才是央行暫停虛擬信用卡和二維碼(條碼)支付的主因。
【央行動態】人行:鼓勵互聯網金融發展方向未「變臉」
周學東在人行期刊上撰文指出,應適時推出監管部門規章,界定互聯網金融業務邊界。建議中央銀行依托金融監管協調部門之間的聯系會議,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一個部門規章;待條件成熟時,由國務院制定監管條例。
中國大陸每日經濟新聞今天報導,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近日召集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業者召開座談會,除對「支付機構網絡(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還提到人行主導成立互聯網金融協會。
先不說用QUOTA管制嚴重扼殺互聯網金融的前景,話明金融,難道永遠做小額、踢丙組?OFFLINE不准用手機支付的話,O2O服務業革命更等於瘸了一條腿。人行要公眾付出這一切代價的理由何在?因為互聯網金融不好被央行監管?同意監管是重要,但QUOTA管制方向有誤。其實叫那些網絡支付公司開通數據庫後台通道給監管機構,是否積極點?也可以要求設立大額披露審批機制來管理?過渡時期人行甚至以保證金撥備形式強逼企業加強自我監管。用配額這種刻舟求劍的手段來規管互聯網金融?除了削足就履以外,試問對社會發展有什麼好處?
這雖是一則玩笑和段子,但輿論普遍認為這好像就是真相,大陸央行的監管舉措似乎有偏袒商業銀行和銀聯利益的嫌疑,是在抑制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是在公然違背2014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發展互聯網金融)的精神。
業內消息人士指出,17日人行條法司在北京秘密召集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宜信等涉及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公司舉行會議,會議主題鎖定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問題。該名人士指出,人行在未來幾天仍將會分批召集不同業態的業者討論同一主題,據初步了解,人行未來針對互聯網金融可能將首度出手訂定游戲規則,可能規范的內容包括:
人行於上周暫停內地發行網絡信用卡,以及二維碼支付,消息導致與支付及互聯網金融業務栴關股份受壓。但是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昨日(20日)人行再度召開針對互聯網金融領域「支付機構創新業務監管專家座談會」。報道又指出,總體上,央行方面再次明確表態支持和鼓勵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和發展,而虛擬信用卡和二維碼在有一定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會放開。
人行傳將出招正式規范互聯網金融,內地傳媒報道,人行條法司於昨午在北京秘密召集騰訊(00700-HK)、阿里巴巴、百度、宜信等涉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公司舉行會議,討論關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
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金融正因人民銀行啟動監管而烏雲密布。繼暫停虛擬信用卡、二維碼業務,以及推出征求意見稿限制第三方支付的額度後,人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最新撰文稱,余額寶等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的銀行存款應受存款准備金管理,這恐令余額寶高收益神話不再。而今日(19日)更傳出,人行召見阿里巴巴、騰訊(00700)、百度等涉及金融的互聯網巨頭,討論互聯網金融監管相關問題,市場占計將正式規范互聯網金融。
報導引述人行官員在上周末一小范圍的論壇上透露,叫停虛擬信用卡、二維碼支付業務,並非封殺互聯網金融,更不是為了保護銀聯的利益,主要是出於目前法律體系下,風險防控的監管要求。支付寶、微信所推出的二維碼支付實質就是O2O業務,它打通了線上、線下間的藩籬。該業務很難界定是網上支付,還是實體支付,帶來了監管障礙。(WL/T)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