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阿里騰訊信用卡爭鋒內幕:報備銀監會與央行之爭 @ 2014-03-15T14: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虛擬信用卡 央行 暫停 二維碼支付
概念:央行叫停二維碼支付 , 暫停支付寶騰訊虛擬信用卡
當騰訊與阿里爭搶「首張虛擬信用卡」頭銜的時候,兩大網際網路巨頭沒有想到,短短三天之後,這一切被按下了暫停鍵。昨日,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確認,央行已下發通知,要求暫停虛擬信用卡、二維碼(條碼)支付等支付業務和產品。央行稱,相關支付產品安全性有待完善。
    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支付服務市場健康發展,促進市場公平競爭,保障社會公眾對非現金支付工具的信心,維護支付體系穩定,央行本著「鼓勵創新和規范服務」並重的原則,要求相關支付服務機構暫停二維碼(條碼)支付業務、相關支付機構與銀行合作推出的虛擬信用卡產品的推廣,並妥善處理客戶服務。
幾天前,支付寶和騰訊都在爭先發行第一張網絡信用卡。如今產品還沒上線,就被央行暫時叫停。前日,央行支付結算司向支付寶所在地杭州和騰訊所在地深圳兩地的央行分支行下發關於暫停虛擬信用卡和二維碼支付業務的通知,要求央行下屬支行全面評估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的合規性和安全性,並於3月31日前將報告材料和有關監管建議報送支付結算司。
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周金黃接受新華社采訪時稱,此前曾接到一些消費者的投訴,有些用戶在二維碼支付過程中,出現了信息和資金被盜取的問題。與傳統業務相比,包括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在內的創新業務,涉及不少新的技術、新的流程和新的識別技術,一些方面目前的既有規則並未涵蓋,存在一定風險隱患,央行需要對此有進一步研究。
新華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華曄迪、王宇)針對市場傳聞央行暫停支付寶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一事,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周金黃14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確認,央行日前下發關於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等業務意見的函,對支付寶、騰訊的虛擬信用卡產品和條碼(二維碼)支付等面對面支付服務暫停。
人行暫停兩者推展時表示,二維碼支付突破傳統受理終端模式,但涉及信息及資金安全,現時驗證方式存有風險隱憂;虛擬信用卡就在落實用戶身份識別、保障信息安全上待研究。人行將全面評估安全、合規性,完善制度後有序推出。
有專家認為,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突破了傳統手機終端的業務模式,其風險控制水准直接關系到客戶的資訊安全與資金安全。虛擬信用卡突破了現有信用卡業務模式,在落實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保障客戶資訊安全等方面尚待進一步研究。在網上流傳的央行通知中要求,立即暫停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有關業務,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業務暫停期間的平穩過渡。
據了解,央行正在就《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手機支付業務發展指導意見》草案進行第三次征求意見。意見稿中提出,「支付機構不得為付款人和實體特約商戶的交易提供網絡支付服務」、「不允許金融機構在支付機構開立支付賬戶」、「要求立即暫停支付寶線下二維碼支付業務」、「暫停虛擬信用卡有關業務」等。而這些規定一旦正式出台,無疑將打擊互聯網金融業務。
虛擬信用卡與二維碼支付觸動銀聯利益且該影響將持續擴大是可以肯定的,但宣布暫停的是央行,它畢竟是制定與執行貨幣政策並可進行宏觀調控的特殊金融機構,即使銀聯與央行有著比阿里、騰訊兩家公司更親密的關系,也並不足以讓央行成為其「打手」。央行在回應中表示阿里與騰訊此前並未就此向央行報備,在兩家公司宣布推出虛擬信用卡當日央行人士才從報導中得知,亦有鑒於技術方面的原因與二維碼支付的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今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央行日前已下發通知,要求暫停二維碼(條碼)支付、虛擬信用卡等支付業務和產品,央行稱相關支付產品安全性有待完善。
黃震認為,對於包括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在內的創新業務,涉及到不少新技術、新流程和新識別技術,例如風險評估、消費者的識別等,在傳統的規則里是沒有涵蓋到的,央行需要進一步搞清楚。不過,這次央行的叫停只是暫停,並不意味著是禁止。
央行在通知中要求,立即暫停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有關業務,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業務暫停期間的平穩過渡。
央行近日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於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等業務意見的函》,要求立即暫停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有關業務,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業務暫停期間的平穩過渡。
新浪財經訊 3月14日消息,央行支付結算司司長周金黃對媒體稱,央行確實發文緊急暫停支付寶騰訊虛擬信用卡業務,受此消息影響,騰訊控股(00700)等相關概念股大跌。截止收盤,騰訊控股跌4.08%,報564港元,成交77億港元。中信銀行H股(00998)早盤跌6.86%,午後臨時停牌。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