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陳茂波:穩定樓價後仍需穩定土地供應 @ 2014-03-03T13: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陳茂波 供應
概念:發展局局長陳茂波 , 1萬3600個住宅單位
政府日前公布2014/15年度賣地計劃,私人住宅用地共34幅,可興建1.55萬個私人單位,但由於當中21幅用地須先改規劃才能建樓,外界質疑實質供應量將比估計少。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今早發表題為《持續推地 有心有力》網志,指賣地計劃並非「鐵板」,但明白改劃用地工作不容易,有不少阻力,期望社會和地區人士洞悉大局,理解和支持政府。
【本報訊】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日前公開批評港鐵公司過去幾年物業發展「零供應」,他昨再指港鐵「不夠努力」,被問到政府會否收回港鐵物業發展權,由政府主導上蓋物業發展,他承認曾經研究過各種不同方案,又「做了准備工夫」,但涉及法律問題,現階段不宜評論太多,但會要求港鐵將項目有秩序推出市場。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日發表以「持續推地 有心有力」為題之網志,回應社會對土地供應的質疑。他指出,盡管今年賣地計劃中34幅地有21幅須進行改劃,但是去年也有多幅土地需要改劃,政府最終透過兩次調整賣地計劃,令全年提供約13,700個單位,達到全年政府出售私人住宅用地的原訂目標。他又認為,住宅樓價在「雙辣招」下已見穩定下來,但仍需繼續多方面持續地為市場提供穩定的土地供應,讓樓市能健康發展。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亦認為,樓市未來兩至三年或有隱憂,料賣地價跌20%。新界地皮因供應較多,發展商出價勢更保守,甚至有流標情況。他估計今年二手樓價跌5%至10%,而在發展商優惠下,一手樓價已較去年底跌約20%,暫時有支持。
陳茂波重申,過去數年樓價急升跟供應不足有關,強調政府沒有推行高地價政策,不會因為土地價格下跌而停止賣地,推地時間表也不受市場短期波動影響,相信一段時間後供求失衡情況可以扭轉。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重申, 本港向來無高地價政策, 他指, 外界認為港鐵 (00066)輕鐵天榮站流標是因為補地價過高, 但事實上 , 政府提出的補地價, 較市場預期下限還要低 , 他又指, 過去本港樓價急升, 主要由於樓市供求失衡, 而政府改劃土地 , 及發展商買地建屋等均需時, 相信未來供應一定會增加 , 他強調短期的波動性將不會影響政府增加供應的決心, 政府未來將繼續多管齊下增加樓市供應, 令樓市健康發展 .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表示,計及所有私樓供應來源,下年度可提供總供應數字將高達29,000伙。私樓供應來源包括下年度可提供共逾6,000伙的鐵路物業發展項目,以及市建局項目和其他換地項目等。
政府積極推地,但是並不意味土地供應能悉數獲承接,成功轉化為可供出售的住宅單位。每年最終成功售出的土地數量往往較實際可供應的數量少。以近兩年為例,12/13年度最終供應約19,300伙,占該年度潛在供應29,800伙的65%,而本年度最終供應約18,000伙,則占本年度潛在供應25,800伙的7成左右。政府下年度計劃出售34幅住宅地,陳茂波預計連同一鐵一局,本來可以興建30,000個單位,但目前供應目標只訂在18,000個。其中原因是土地供應增加,以及受雙辣招所影響,一手項目銷售成績已大不如前,樓價呈現下調趨勢。近日公布的發展商業績,已見大倒退,發展商投地的出價不再如以往般進取。港鐵旗下的天榮站、大圍站項目流標,與此有密切關系。
政府去年2月取消勾地制度後,大力透過主動推地增加供應,新一個財政年度進一步加強推地力度,料賣地表連同鐵路沿線等供應,可提供約3萬個住宅單位,屬三年來最多。然而,港鐵(066)項目近年屢次招標都無功而回,過去一年更成推地未能達標的主因,亦影響住宅的供應。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天更罕有批評港鐵過去三年都無法批出新項目,成功招標「是零」,要求港鐵努力作出配合。市場人士關注,來年賣地表有21幅土地未完成規劃程序,加上港鐵項目能否批出也成疑,或令政府無法達到2014至2015年度提供約1.9萬伙住宅供應的目標。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顏倫樂) 政府來年繼續加大供應,新財年擬售34幅官地涉及1.55萬伙創新高,按年增13%,首財季(4至6月)推出6幅住宅地及1幅商業地,市值共逾百億元,其中住宅共涉1,500伙,按季劇減約七成,但連期內推出市建局觀塘市中心項目等,涉及1,700伙,首季總單位供應則增至3,200伙,跌幅按季收窄至四成。同時,根據長策會十年建屋計劃,港府正式將每年供地目標由2萬伙修正為約1.9萬伙。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指出,政府本財年供地未達標,原因與港鐵項目未能配合有關,將會研究調整港鐵項目的招標方式。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公布,政府下個財政年度將推出34幅住宅地 ,其中,港島區占4幅,九龍占7幅, 新界占23幅,預計可為市場提供1.55萬伙,數字較本財年多2,000伙,反映政府增加樓市供應的決心。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今日公布2014至15年財政年度土地供應。香港置業高級執行董事伍創業指出,今年政府銳意增加土地供應,令樓價更趨於健康發展,其實在昨日財案中已初見端倪。伍創業相信,未來進一步增加土地供應是勢在必行,料將令樓價繼續拾級而下,短期內難望有起色。另一方面,根據最近本港土地招標的情況,估計今年中資發展商將積極競投地皮增加土儲;反觀本地發展商出價則相對審慎,令今年內地與本港發展商之勢力逐漸轉移。
有多位議員批評施政報告中的措施落實需要時間,未能夠解決目前的房屋問題,有一些甚至認為目前是畫餅充饑。我認為這些批評是罔顧事實和不公道的。施政報告中有關土地供應措施有短、中、長期,長期的措施如果我們現在不開始進行研究和規劃,日後便會像目前一樣,面對過去幾年供不應求的土地房屋供應,樓價飆升的困局是不能得到根本的解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我們的目光和胸襟均不能夠短視,今日如果不開展這些長遠的研究和改劃,日後便徒喚奈何。我們知道填海造地、發展巖洞或發展新發展區、新市鎮都需要時間,「棕地」的發展亦要有全面的規劃和工程研究配合。面對現時香港市民迫切的住屋需求,我們在短、中期內可以最迅速和最有效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法,就是善用現有市區和新市鎮已建設土地和周邊鄰近基建設施的地帶。
發展商其實更希望政府把地皮全部用於興建公屋而非居屋,因為居屋的白表與綠表買家均會是私樓的潛在買家。只不過今天的新樓尺價實在太貴,才令他們望而卻步,但他們的購買能力仍然潛在,尤其是若樓價輕微調整,可能已足以吸引部份「換樓」買家入市。所以倘若輿論主張甚至迫使政府將興建居屋變為興建公屋,可能會更「皆大歡喜」。尤其是為民請命的政黨,因為公屋供應數目增加,對市民更易交代,反之居屋不論對象(申請資格)和合理數目的高低都未有公論,民意與支持者的人數不易准確估計,成效未必有絕對保證,所以興建公屋的口號應更有市場。
基於本月底將公布新一年的賣地計劃,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亦拍心口會以持續的穩定供應。
他表示,近期香港樓價波動,主要由於供應不足造成。政府決心不受短期市場波動影響,繼續穩定供應土地,並多管齊下增加供應,確保物業市場健康發展。
港府昨公布4月起的新財政年度私人住宅土地供應最多可建3萬伙,外界則存疑,因土地未必能如期起樓,更憂港府土地儲備無以為繼,且樓價下行更恐損市場承接力。 港府攤出3萬伙總供應量,應是要讓市場相信港府有能力保供應充裕,惟市場對此仍存疑,皆因下年度土地供應看似大增,實際卻如本年度般捉襟見肘。 其一,改變土地用途變數大。要令市場相信港府土地供應可續穩,每季賣地數量仍力求平均,惟下年度首季賣地僅得1500伙,占全年目標僅10%,其余90%要在其後三季急追。其底因應是賣地計劃的34幅土地中,有21幅尚待改變土地用途,惟地區和保育組織阻力極大,按過去經驗,成功率僅約一半。 其二,土地有限要竭澤而漁。本年度和下年度賣地計劃有一共通點,就是土地高度集中在個別地區。港府過去會盡量將同區土地分開幾年推出,避免日後短期間大批供應湧出,不利樓市健康平穩。此反映港府手中土地仍非常有限,當個別地區土地發展進度較理想,就得竭澤而漁地盡快悉數推出,以保供應量。 且下年度賣地更有一大變數,就是市場承接力。因樓價趨跌已成市場共識,加上美儲局已啟動退市,加息預期勢續升溫,恐損發展商買地意欲,或出現流標令增加住宅供應進度滯後。尤其已累積大量供應的新界土地,更恐首當其沖。 故下年度賣地量雖增,要達標卻荊棘滿途。惟正如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指,港府不應因樓市短期波動影響,必須持續穩定供地,確保土地面粉供應穩定,讓住宅面包供應穩增,才有望令樓市長期健康發展。(A18)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