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陸地方債納預算各級政府負責 @ 2013-12-18T04: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地方債
概念:地方政府陽光 , 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這給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帶來巨大挑戰。時任總理溫家寶主持了第一輪地方債摸底調查。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債規模約為10.7萬億。這一結果,由審計署奉國務院之命調查得出。先前,銀監會給出的數字則是14.2萬億。數據不同,固然有口徑不一的因素,但也折射出地方債不夠陽光的痼疾。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建立規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及風險預警機制。把地方債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是這一機制運行的基石。
    新華網上海12月17日電(記者 王鶴、楊溢仁)在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的表述成為業界關注焦點,這是中央首次把防控地方債務風險列為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業內人士認為,只有在關上一大堆隱性的後門的同時,打開一扇更陽光更通透的前門,才能讓地方政府的融資更安全。
「化解地方債務風險要對症下藥。」賈康說,當務之急,是要在標本兼治的考慮下,結合深化分稅制改革和構建地方稅體系等舉措盡快規范地方政府性債務,推進「治本為上」的制度建設,讓地方債「暗賬翻明」,通過建立合理和切實可行的地方債管理制度,實現地方政府「陽光融資」。來源上海證券報)
對中國來說,當前意義最大的是政府資產負債表。要搞清楚政府和公共部門資產和負債分別有多少,其中有多少是或有負債,償債能力怎麼樣,在此基礎上,才能完整地了解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當前所面臨的債務風險。另外,有了當前的資產負債表,才能對未來的債務負擔和償債能力進行預測。包括由養老金缺口、醫療成本、環境成本、地方債等引起的政府未來負債率的變化,都必須在現有的資產負債表的起點上才能做。另外,編制公共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包括政府和國有企業)也是有意義的,因為部分國有企業的資產將會被用來彌補未來的其他部門的負債(如養老金)。僅僅由於這個原因,就應該把國有企業的資產和淨資產搞清楚。
會議提出,明年的經濟工作任務之一是「著力防控債務風險」。賈康表示,為了更好地穩定大局,需要注重加強風險防范。對於近年已引起廣泛關注的地方政府負債,要加強對於其相關風險的分析、監控,並在運行調控中做好重點針對高負債區域、高風險項目的風險防范的同時,大力推進中長期以「陽光化」為取向的地方債制度建設,治存量,開前門,關後門,修圍墻,在改革中把所有政府負債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使政府的有償融資與市場機制規范化對接而健康互動、可持續運行。
、保險主要是公共的服務,這就是剛才所說的城鎮化的幾件事。顯然這個城鎮化其實我們也在想,實際上我們銀行早就參與了城鎮化的過程,但是,前這麼多年主要還是東部地區參與的比較多,現在有一些中部地區也參與了,但是總體而言東部地區的城鎮化大城市80%了,中小城市也65%以上,統計數字是65.4%。其實已經接近城鎮化的尾聲了,很多城鎮基礎建設我們該投的早就投了,原來4萬億的時候,銀行在政府平台里面投了很多的錢,包括現在都投很多的錢,都是基礎建設,其實這就是城鎮化的過程。因為東部地區產業集群也好等等,這些我們覺得還是有這個實力,但是現在為什麼說政府債務風險很高,的確到了中西部如果內生能力不強,再像東部地區一樣城市化,將來銀行的風險太高了。中西部的城鎮化基礎薄弱,現在城鎮化吸附農民也就是10%的吸附能力,所以這種城鎮化,第一對於基礎建設,肯定是政府先導,政府加財政加金融加社會融資這樣一個融資鏈,這個融資鏈要能夠整合起來,對於基礎建設,政府可以發一些地方債,也可以搞一些開發性的銀行,也可以建立一些基金式的,銀行只是在里面給一些配套資金。
建議制定「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條例」,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的法治化管理,對地方政府債務總量,舉債方式、償債途徑,債務風險預警機制等進行立法規范。審計署在今年6月發布的一份地方債務審計報告中也提出:「目前國家尚未出台統一的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雖然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債務管理制度,但地方政府性債務的規模控制、預算管理和風險預警等管理仍顯薄弱」。把地方政府債務鎖進法治的保險櫃中,才能最大程度地防范債務風險。
不過賈康談及,目前在局部地區和項目領域,仍存在較高風險累積;此外,總體而言隱性負債不透明、不規范所帶來的績效損失和不利於事先防范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化解地方債務風險要讓地方債透明化,通過建立地方債管理制度,實現地方政府陽光融資。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