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中央強調城鎮化不能盲目推進,建設用地以盤活存量為主 @ 2013-12-16T17: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城鎮化
概念:2014年 ,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12月12日
自黨的十八次代表大會之後,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就引發廣泛討論,但何為新型城鎮化、如何建設新型城鎮化一直撲朔迷離。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撥開迷霧,提出了推進城鎮化的六項主要任務:第一,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第二,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
城鎮化正能為擴大內需長期提供巨大動力,然而,中央提出一年有多,卻要到上周才能為城鎮化工作拍板,關鍵在於過去多年的城鎮化是以土地、以粗放增長為主,令城市治安、城鄉關系、環境、農地流失等諸多問題進一步惡化,中央過去一年不得不先為地方頭腦發熱潑冷水,提出並強調「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戴相龍在會上表示,關於城鎮化融資問題,首先,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政府還是要拿錢的,政府拿錢主要包括運輸安排要和常住人口掛鉤,給城鎮化建設安排稅免,建立與城鎮化建設相適應的政策性金融機構等。
多次被本屆政府稱為「未來幾十年最大的發展潛力」的城鎮化之路終於有了一個明晰的方案。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召開的首次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政府就如何推動城鎮化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做出戰略安排。在這一戰略安排下,我國的城鎮化建設將如何進行?城鎮化藍圖轟轟烈烈完成時的中國又將呈現出什麼樣的景象?
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明確了推進城鎮化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基本原則、主要任務。與此同時,也廓清了關於城鎮化建設的一些誤區。其中,對於城鎮化的一些精彩表述,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會議指出,城鎮化與工業化一道,是現代化的兩大引擎。走中國特色、科學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核心是以人為本,關鍵是提升質量,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城鎮化是長期的歷史進程,要科學有序、積極穩妥地向前推進。新型城鎮化要找准著力點,有序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實施城鎮棚戶區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區城鎮化。要實行差別化的落戶政策,加強中西部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引導產業轉移。要加強農民工職業培訓和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在具體工作中,要科學規劃實施,加強相關法規、標准和制度建設。堅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模式。
「慎砍樹、少拆房」、「讓居民記得住鄉愁」。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高舉「新城鎮化」的大旗,試圖轉變以往大拆大建的模式,提出不再建超大城市,以順應自然、歷史的城鎮化道路刺激中國經濟。有分析指,未來三年,城鎮化建設所需要的資金就高達25萬億(人民幣.下同)。不過,有學者擔心政府主導的投資模式仍會淪為官僚逐利的溫床。
會議提出城鎮化五方面工作,包括:1)推動規劃實施,抓緊修改完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出台戶籍、土地、資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配套政策;3)組織各地因地制宜地編制、實施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4)開展試點示范;5)完善基礎設施。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12月16日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指出,城鎮化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是我國發展必然要遇到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專家認為,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我國農業保險有望迎來黃金發展期。
會議強調,要積極穩妥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科學布局、綠色發展、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發展改革系統要會同有關部門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動規劃實施。抓緊修改完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爭取盡快發布實施。二是出台配套政策。推動出台戶籍、土地、資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三是編制配套規劃。組織編制實施重點城市群發展規劃,各地因地制宜地編制和實施本地區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四是開展試點示范。圍繞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降低行政成本的設市模式、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在不同區域開展不同層級、不同類型的試點。五是完善基礎設施。提高東部地區城市群綜合交通運輸一體化水平,推進中西部地區城市群內主要城市之間的快速鐵路、高速公路建設,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與交通干線、交通樞紐城市的連接。強化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但也積累了不少矛盾和問題。在此前的城鎮化進程中,有些地方熱衷於「土地城鎮化」而非「人的城鎮化」,出現不少「空城」、「鬼城」,部分地方重開發建設輕規劃管理,重經濟利益輕公共服務,建設項目華而不實、大而不當。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就是因為部分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財政,「有形之手」干預過多,且懷有以城鎮化建設打造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現實動機。這些問題值得警醒,其中教訓也值得深思,須在未來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注意規避。
此次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的各類城市城鎮化路徑,與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今年6月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的《國務院關於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中的表述有所不同。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吳定平)日前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召開的第一次城鎮化工作會議,對於我國未來健康有序推進城鎮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會議對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保護農民利益、保護耕地數量質量、改善農村條件都作了嚴格要求。可以說,推進新型城鎮化,為「三農」發展增添了新引擎。曾經有人擔心所謂「城鎮化就是占用農民土地」、「城鎮化就是減少村莊」等問題,這次會議都給出了明確的回應。
新華社援引國家開發銀行數據稱,未來三年我國城鎮化投融資資金需求量將達25萬億元。從新型城鎮化的投資方向來看,利好行業眾多,而基建概莫能外。受益於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的家電設備消費需求將成為未來銷量有力支撐;而幾輪家電消費刺激政策退出後,雖然短期對需求的透支產生影響,但長期看,新型城鎮化將成為撬動三四五線城市的消費升級和普及需求新支點。
論壇經求是雜志社編委會批准,求是《小康》雜志社舉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給城鎮化提出了發展方向和要求,那就是「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結合黨的十八大提出,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國家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准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確保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近年來,城鎮化在中國改革發展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而農業轉移人口如何順利融入城市,已成城鎮化破題關鍵之一。日前召開的中央城鎮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內容豐富,明確了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和加強對城鎮化的管理等六大任務。並且回應了一直以來社會對城鎮化發展的眾多關切,為下一步中國城鎮化發展指明了方向,新型城鎮化發展之路愈加明晰。
專家:城鎮化主體形態是城市群,核心是人的城鎮化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