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財經地產- 供款延繳稅吸引力增推升需求年金新政策內險成贏家 @ 2013-12-10T07: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年金 中國版 保險
概念:2014年1月1日 , 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遞延納稅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穩妥養老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2013年國務院批准發布了《關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發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發揮商業保險補充性作用」,三支柱之間的定位清晰。
安信證券研究指出,國養老體系的基本構成:主要是三根支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及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養老。此次稅收優惠主要是針對第二支柱,未直接涉及保險行業。
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推動建設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除了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單位及職工自願建立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作為補充養老保險制度被視為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為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
星石認為,目前國內企業年金並不普及,估計約為4800億元,尤其是商業補充養老保險普及率更低;目前年金的主要投向是債券等固定收益品種,權益類資產占比很低,所以短期內股票市場的增量資金並不會立竿見影。對保險行業而言,稅收優惠政策有利於消費者主動尋求養老保險,有小幅利好。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陳秉正表示,對養老保險的稅收一般體現在三個環節:企業和職工個人向養老保險計劃的繳費計稅、對養老保險基金取得的投資收入計稅、對養老保險計劃向退休者支付的養老金計稅。如果分別用E (免稅) T (征稅)表示在這三個環節是否課稅,則本次對企業年金的稅收優惠為典型的EET,與許多發達國家對商業養老保險計劃的征稅模式相同。
張磊也表示,商業保險公司肯定是積極響應的,如果個稅養老遞延政策出台,影響將非常大。中國版401K政策,因為企業完全有自主權決定是否實行企業年金制度,所以未來如何發展,難下定論。
繳文超表示,目前企業年金受益最大的是投資管理人資格,受益的A股上市公司公司包括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中國人壽(601628.SH/02628.HK)、中國太保(601601.SH/02601.HK)(長江養老)、中信證券。新華人壽(601336.SH/01336.HK)具有賬戶管理人資格,也適當受益。銀行作為托管人資格整體受益。該事件對保險股和中信證券(600030.SH/06030.HK)形成重大利好,未來增量前景廣闊。
早在1991年,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允許企業根據自身經濟能力建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2000年後更名為企業年金。2004年勞保部頒布《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企業年金制度框架基本確立。雖然過去六年企業年金復合增速26%,然而目前我國企業年金的覆蓋范圍卻仍然非常有限。
我國養老保險體系主要包括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三個層次,其中,補充養老保險包括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
第五,此次完善年金稅收政策的重大舉措必將推動企業年金從此步入快車道。實行EET模式對企業年金事業發展是福音、利好和刺激。近年來,企業年金發展很快,甚至出現跨越性發展的跡象。但是,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企業年金的職工參與人數還不到2000萬人,建立年金的企業有6萬個,基金積累5400億元。換言之,與基本養老保險相比,與我國各領域經濟發展速度相比,與國外同期建立企業年金制度的中、東歐國家相比,我國存在的差距還很大。制約企業年金發展的因素有若干,但其中一個重要制約因素就是稅收政策不完整。103號文的發布是企業年金的制度創新與制度改革,它所產生的紅利必將在較長時期內為推動企業年金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專家表示,遞延納稅政策對個人的好處首先就是稅率降低。個人所得稅是按照累計稅率來征收的,收入低,適用的稅率也低。退休後的收入一般比在職時收入要少,所以補充養老金對應的稅率也較低。還有觀點認為,上述通知將進一步為養老雙軌制改革提供政策指引。未來改革雙軌制,使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上減少差距,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政策的明晰不可或缺。而與之相應,保險公司或將在其後的政策執行上有更多操作空間。一些保險公司人士建議,盡快取消養老保險制度雙軌制。鼓勵大部分事業單位改制為現代企業,並按照企業政策參保,國家公務員和改制後的職工參照城鎮職工參保,並且建立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
此外,從渠道營銷方面看,保險公司優勢明顯。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5家具有年金資格的養老保險公司受托管理的資產合計為2312億,管理的投資資產合計為1929.5億。2013年前6月繳費情況看,國壽養老市場份額達到44%,平安養老35%,太平養老為10%,長江養老為6%,泰康養老為5%。
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養老保險公司企業年金受托管理資產2312.37億元,投資管理資產1929.5億元。雖然增長迅速,但比起年增萬億的整個壽險市場,個人養老年金占比只有1/10.
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人保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國泰基金[微博]管理有限公司等6家獲得了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人資格。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一位壽險公司健康與養老保險業務負責人表示,從2012年起,每年企業年金新增規模已過千億元,政策紅利釋放後,不考慮新建計劃和工資上漲情況,新政也有望促使每年新增規模翻番,從1000億元增加到2000億元。再加上職業年金的發展,未來這一市場規模將迅速擴大,可為資本市場貢獻更多資金。國泰君安則預計,中國版「401K計劃」正在形成,養老金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中堅力量,利好國內資本市場及藍籌股。按20%的入市比例,若按企業年金繳費人數計算,預計每年可帶來443億元增量資金;若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計算,每年可帶來的資金增量約5515億元,約占2 0 1 2年末滬深兩市總市值的2.8%。星石投資則表示,新政出台僅僅是個開始,預計後續陸續出台推進養老相關政策,企業年金和商業補充養老保險未來放開帶來的空間很大。年金等長期投資者比較傾向穩定增長、積極分紅的股票,所以,低估值藍籌股的估值中樞將逐步上移。
《經濟通通訊社9日專訊》為促進中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發展,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及人社部同時宣布,自明年1月1日起企業年金、職業年金計入個人部分不繳納所得稅。業內認為這是中國版「401K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項政策將推動企業積極建立企業年金以及個人積極參繳,從而在未來對行業帶來增量。樂觀估計,未來3年,每年受托資產和投資管理資產的規模上升速度將在30%以上,2015年企業年金累積規模將達到或接近1萬億人民幣。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