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韓長賦:將通過改革完善農業補貼制度等增加農民收入 @ 2013-12-06T20: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農村 農業部 土地 地流轉 韓長賦
概念:農村土地流轉
    記者了解到,隨著工業化、城鎮化迅速推進,耕地保護難度越來越大,土地的非農化、非糧化趨勢明顯。2000年-2012年,我省城鎮人口、建成區面積分別增長32.4%和61.2%,土地城鎮化速度比人口城鎮化快了近一倍。截至今年上半年,我省登記的土地流轉面積達1283.2萬畝,占家庭土地承包經營面積的13.9%,由於種糧比較效益偏低,目前流轉的土地多是糧田,而流轉後仍然種糧的不足一半。新型生產經營和服務主體發展培育遠遠不夠,農村勞動力數量減少、素質結構性下降的問題日益突出,部分農民兼業化後,不願對種糧進行過多投入。糧食生產財政貢獻率小,主產區地方政府抓糧穩糧動力不足。
農地流轉是個寬泛的概念,至少應包括耕地流轉、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等方面。其實農村中自發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出現,因為大量農民轉向第二、第三產業,將土地轉給親友,這是一種自發自願且基本公平的
三是農村保持和諧穩定,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這也是今年的一個特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快速成長,土地流轉與適度規模經營步伐加快,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呈現出蓬勃的活力。截至6月底,全國農戶承包土地流轉面積達到3.1億畝,已經占到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23.9%;截至9月底,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到91.1萬家,入社社員6838萬戶。
當被問及“土地制度改革有哪些新突破?新政策?”時,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土地制度是農村最基本的制度,土地關系是農村最基礎的生產關系。土地權益也是農民最大的一塊利益,所以土地制度的問題確實牽一發動全身。在土地制度的改革確實關系重大。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比較全面的部署,其中有許多的創新和突破。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國內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等情況發布會上表示,三中全會的決定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明確了方向,進行了全面部署,但一定要全面正確地理解,特別是有兩點不能誤讀誤解。第一,推進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出發點是為了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不是為了解決城市建設的用地指標,不是讓城市居民到農村購買宅基地蓋房子,也不是鼓勵工商資本到農村去圈地。
中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重點是要落實好七個方面的改革任務。其中包括,堅持完善改革農村土地制度。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引導土地有序流轉,保障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益。構建新型的農業經營體系。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培育多元化的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健全農業的支援保護體系。完善農業補貼制度,健全農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完善主產區的利益補償機制。
新華網北京12月6日電 在6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指出,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問題,是三中全會提出的一項重大改革,韓長賦認為這是深化農村改革的首要任務,也是解決今後誰來種地、怎麼種地這個問題的應對之策。韓長賦表示,《決定》指出,要探索建立土地流轉的相關制度,工商企業流轉土地絕不能土地農轉非,絕不能土地非農化,更不能變相地搞莊園、別墅、度假村。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