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外匯基金轉盈大賺490億 @ 2013-11-18T08: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外匯基金 投資
概念:2010年第三季 , 外匯基金投資收入449億元
對於外匯基金第三季錄得可觀投資收益,陳德霖解釋指,自9月美國聯儲局未有如巿場預期減買債後,全球巿場投資氣氛回穩。外匯基金的投資表現,亦受惠於本港及歐美股巿反彈,及外匯投資組合中歐元升值。至於情況能否維持至年底,令外匯基金全年投資表現造好,陳德霖則指目前巿況穩定,但不能保證未來個多月巿況不會產生變化,故未能斷言第四季外匯基金仍會錄得良好表現。
今年首三季,外匯基金錄得449億元投資收益,只有外匯及債券投資錄得虧損,分別蝕15及150億元。
本港外匯基金上季投資獲利490億元,扭轉第二季虧損232億的表現,令今年首三季累計,投資仍賺449億元。第三季投資能夠扭虧為盈,主要是香港股票、外匯及債券投資都由虧損轉為盈利,當中港股投資收入137億元,外匯投資收入156億元,債券投資收入18億元,而其他股票投資收入則按季升近2倍至179億元。
受惠投資環境改善,上季外匯基金投資扭轉第二季虧損情況,賺490億元,是2010年第三季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季。
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今早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簡報會時表示,外匯基金多元化投資上會增加房地產投資,希望可分散投資,冀減少與傳統投資的關連性。目前主要在國際大型樞紐城市作物業投資,收租回報率達4-6厘,投資房地產當中並無牽涉本港物業。
    作為多元化投資的其他投資,首三季賺48億元;就其他投資有進行投資倫敦物業,陳德霖表示,外匯基金投資多元化,會涉足地產投資,包括透過私募基金形式進行或直接買入物業,而投資倫敦物業是看長遠的投資收益。
首三季外匯基金投資收益449億元,其中,港股投資收益62億元,其他股票收益
雖然金管局一直強調不能將外匯基金與淡馬錫等主權基金的回報作直接比較,但社會一直希望外匯基金想辦法提升回報。事實上,外匯基金今年第二季投資表現欠佳,中期回報率負0.3%,錄得61億元虧蝕。而去年投資回報率雖由2011年的1.1%改善至4.4%,惟若比較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同樣受金融恐慌影響,截至今年3月底年度純利微跌0.9%,但其投資組合市值仍創新高,年度股東總回報達8.86%,相對外匯基金的盈利能力仍有改善空間。
歐債危機後,受到歐洲低價優質資產吸引的除了華人首富李嘉誠等富豪外,還有金管局。金管局伙英國地產商GREAT PORTLAND組成合資企業,投資倫敦梅費爾區漢諾威廣(HANOVER SQUARE),發展商業及住宅項目。金管局表示此項目回報增長理想,投資亦符合外匯基金投資原則。
據悉,金管局一直利用外匯儲備投資房地產市場,附屬公司 REALGATE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的主要業務便是房地產投資,當局過往未有主動披露房地產投資項目的所在地,僅指是「國際大都會」。有英國傳媒曾在7月報道,今年金管局首次在倫敦市金融區投資房地產,在外匯基金調動5億美元,投資位於倫敦及巴黎的寫字樓物業市場,並曾洽談倫敦ALDERMANBURY廣場項目。
全球量化寬松,歐、美、日、香港利息低企至接近零水平,退休靠存款收息維生苦不堪言,惟有轉而買樓收租或投資股票收息,豈料買樓收租又因政府辣招而行不通,皆因買第二層樓收租要付雙倍厘印,以一間五、六百萬以上的住宅樓宇計,雙倍厘印差不多等於一年的租金,最後只好買股票收息。買股票放在保險箱長線收息,滿足於每年3至4%回報的當然沒問題,但終日在股票行流連,很容易變成炒出炒入,賺錢的股票贏少少就離場,輸錢的就等到返家鄉才肯放,變成手上持有一大堆垃圾股,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翻身的,比比皆是。外匯基金也不安於低回報,旗下135億房地產投資;租金回報已達5.8%,上周宣布伙拍英國上市地產商GREAT PORTLAND ESTATES直接發展房地產,在倫敦西部漢諾威廣場發展綜合商住地產項目,斥資25億港元,占50%權益,希望取得10%回報。外匯基金也如此,試問一般小市民、退休人士又怎會不從銀行取走自己的積蓄去追逐更高風險的資產,以求更高回報?
截至2012年底的數據,金管局資產中,74%投入了債券,現金存款占6.8%,全球股票占10.2%,香港股票占比為5.3%。據參與外匯基金管理的一位金管局人士稱,對香港股票的策略一直是被動投資,即緊隨恆生指數成分股的比例,並不涉及主動選股。「過去數年,金管局以審慎態度按部就班地構建多元化投資組合。」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早在2008年便為新資產類別訂立嚴格的風險管理程序,比如私募基金和海外物業,會給全球最頂尖的專業投資機構去協助挑選,由金管局總裁主持的內部委員會來審批每個項目,並定期向外匯基金咨詢委員會做出匯報。而基於流動性的考量,香港特區政府為新資產類別的投資規定上限,為不超過外匯基金累計盈余的三分之一。至今年6月底,外匯基金累計盈余約5888億港元,即現時新資產類別的投資上限為1942億港元。「有人說金管局投資進取,但我覺得其實太保守。」關綽照稱,應加快步伐到歐美購買回報穩定的廉價資產,如仿效李嘉誠去英國買環保項目。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周五(11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外匯基金於第三季度錄得490億港元投資收入,較去年同季424億港元增長16%。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