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7次三中全會公報高頻詞盤點 @ 2013-11-10T14: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改革 三中全會
概念:10年中國改革 ,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
換句話說,三中全會已成為“改革”的代名詞,是觀察中國“後30年”變革的歷史線索。1978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一共召開過的7次三中全會,“深化改革”始終是貫穿其中的不變主題。這7次三中全會,有5次議題直接是與深化改革相關,2次則和農村改革與發展相關。
「再過幾天,我們就要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綜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總體部署。」本月二日,習近平接見外賓時說。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表示,三中全會改革「范圍之廣、力度之大,都將是空前的」。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為期四天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今日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將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並作出總體部署。外界預期,此次全會將制定中國未來十年全面改革的行動綱領,帶領中國進入一個歷史轉折點,所涉改革內容之廣、之深、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而就在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官媒《人民日報》昨天刊登題為《如何正確看待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的萬字長文,重申習近平「兩個不能否定」論述,並再次發出消除分歧、凝聚共識的改革之聲,令外界對此次會議給予更多矚目和期待(詳見另稿)。(尚有相關新聞刊A8、A10)
35年前,發端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此後35年間,7次三中全會,改革,是不變的主題詞。也正因此,在中國的政治語匯中,「三中全會」幾乎成為改革開放的代名詞。35年後的今天,執政的中國共產黨迎來十八屆三中全會。
〔編譯詹立群╱綜合報導〕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九日登場,兩百零五名中共高層將連續四天齊聚北京京西賓館,定調未來十年中國經濟走向,也引發輿論角力:中國官媒新華社稱此次會議為「中國改革航船駛入新征程」;但外媒則對政治改革悲觀,聚焦經濟改革,認為中國領導階層已「無路可退」,必須將改革承諾轉化為行動。
而北京金融智庫研究員鞏勝利稱,三中全會推行的改革可能包括農村土地改革、人民幣匯率改革、司法改革等。但這些問題根源就是政治體制,「沒有政治改革的中國經濟改革,能走多遠、還有多大空間可改,三中全會無法回答。」
財稅領域的改革或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口。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對記者表示,從近期改革部署看,三中全會後消費稅會更好助力經濟轉型,將部分嚴重污染環境、過度消耗資源的產品及部分高檔消費品等納入征稅范圍;房產稅會進一步擴大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范圍。「財稅體制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他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諸多難題的破解,幾乎都要以財稅體制改革的全面深化為前提。
在一些媒體賦予三中全會較高期望的同時,也有媒體持相對「謹慎」的態度。這些媒體認為,目前中國經濟改革仍面臨困難,改革發展不會一蹴而就。新加坡「亞洲新聞網」刊文稱,鑒於目前中國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問題,真正的變革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到來,預計改革會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
改革就是要解放生產力,而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排斥市場,壓抑活力,束縛生產力的發展。「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的改革探索,使改革的方向越來越明晰。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1993年11月召開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搭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十年後的2003年召開了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開啟了深化市場化改革的新航程。
報道從歷史的角度來闡述中國將進入改革的「全面新階段」。報道評論指出,在1978年召開的三中全會上,當時新上任的領導人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在1993年的三中全會上,鄧小平的繼任者江澤民實施了進一步的改革,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而推動中國加入到全球經濟中。
回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風雨歷程,中國社會前進的每一步,都得益於改革開放,人民群眾生活改善也得益於此。改革開放得到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然而,改革的實質是社會利益關系的調整和增加。今天的深化改革,面對的問題更加多元,觸及的利益關系更加復雜。作為以往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我們是否還具有「壯士斷腕」和「突破藩籬」的決心與勇氣?
18屆三中全會北京登場,大陸學者認為,三中全會改革成果將主導未來30年大陸經濟社會發展,堪稱中國近百年最重大改革之一。
日本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研究主任瀨口清之認為,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將通過這次大會向外界表明深化改革的強烈決心。中國面臨眾多改革課題,比如國有企業改革、克服產能過剩、推進金融自由化、縮小貧富差距、改善環境、反腐敗等。這些課題既要分輕重緩急、也要視改革難易程度而循序穩步推進。
    新華網北京11月9日電(記者 顧錢江 崔元磊)「中國正處於『改革窗口期』。」談及9日開幕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盧鋒教授說,「我覺得,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題的這次會議,勢將取得實質性突破,並引發一系列更深廣的系統性改革。」
路透社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討論深化改革的議題,或決定中國未來五至十年的政策方向,因而備受關注。而中國總理李克強近日連續發表講話,闡述中國經濟增長保持合理區間的重要性,以及簡政放權的機構改革旨在釋放微觀經濟活力,則被視為在此之前的一場「熱身」,是為三中全會推進改革的先行鋪墊。
南非金山大學商學院學者庫阿庫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會,是承前啟後的一次大會,是中國發展道路上的一件大事。經歷30多年改革開放和經濟高速發展後,中國經濟社會迎來一個新的轉型期。值此關鍵時刻,這次會議應該在解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動力、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腐敗和構建公平社會等問題上提出新方向和新舉措。非洲國家期待這些新舉措能推動中國對非投資和發展支持,促進非中關系深化。
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歷屆三中全會都把推進改革開放作為主題。中共中央政治局認為,35年來,中國共產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銳意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不斷擴大開放,中國經濟社會實現了歷史性巨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
中新網11月8日電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9日將拉開帷幕,全球主要媒體對中國表態將會深化改革、推動創新予以密切關注。外媒就中國改革成就指出,中國用事實「不斷證明懷疑論者是錯誤的」。此次中國領導人在三中全會召開前提出了改革創新的指導意見,本次全會料將推進中國在改革之路上進一步邁進。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