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今登場各界寄予厚望 @ 2013-11-09T10: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改革 三中全會
概念:中國改革 ,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今日在北京開幕。會議將討論中國新一輪改革方案,被譽為是繼70年代末鄧小平開啟改革開放以來,中共最有突破意義的改革動作。北京智庫鞏勝利對《蘋果》表示,三中全會將有一系列改革措施出台,但主要是經濟,不觸及經濟發展「瓶頸」的政治體制,故難稱突破;鞏認為如此改革縱有成效,亦難以持久,「你對她(三中全會)期待越大,你的失望就會越大」。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為期四天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今日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將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並作出總體部署。外界預期,此次全會將制定中國未來十年全面改革的行動綱領,帶領中國進入一個歷史轉折點,所涉改革內容之廣、之深、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而就在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官媒《人民日報》昨天刊登題為《如何正確看待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的萬字長文,重申習近平「兩個不能否定」論述,並再次發出消除分歧、凝聚共識的改革之聲,令外界對此次會議給予更多矚目和期待(詳見另稿)。(尚有相關新聞刊A8、A10)
在接受BBC中文網采訪中,他說,習近平顯然希望黨內左右兩派不要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標准來比較和批評本屆三中全會即將推出的改革措施。
據環球時報報道,「讀完下面這個長句子你會不會昏昏欲睡?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將於本周六舉行,會期4天。」美國「市場觀察」網站6日提出這個問題。這篇題為「為什麼本周末中國有可能永遠改變」的報道隨即強調,雖然聽起來晦澀乏味,但這次被簡稱為「三中全會」的會議可能是數十年來中國發生的最重大事件。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命運關系到美國企業的發展。而每次三中全會—特別是領導層換屆之後的三中全會,都會啟動帶來政策變化的改革。
    十年前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也承諾了改革。當時提出的口號是必須平衡中國經濟,使其兼顧民生和環境。
【明報專訊】明日揭幕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為中國未來5到10年間的改革布局。作為深化改革的著力點之一,此次三中全會在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方面會作出哪些重大決策,頗受外界關注。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向BBC中文網表示,三中全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是新領導人第一個展示其改革議程的機會,如何安排不同改革實施順序以及闡明部分重要的經濟改革概念,例如新型城鎮化、財政改革和土地改革。
香港《蘋果日報》昨引述北京金融智庫研究員鞏勝利稱,三中全會推行的改革領域可能包括農村土地改革、人民幣匯率改革、司法改革等,但這些問題根源就是政治體制,「沒有政治改革的中國經濟改革,能走多遠、還有多大空間可以改,三中全會無法回答。」
35年前,發端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此後35年間,7次三中全會,改革,是不變的主題詞。也正因此,在中國的政治語匯中,「三中全會」幾乎成為改革開放的代名詞。35年後的今天,執政的中國共產黨迎來十八屆三中全會。
洪灝表示,投資者對三中全會存在不切實際的憧憬,源於對中國改革歷史的誤解。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並非是改革的起點,而是前期改革的集中展現,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或亦是如此。他說,本屆三中全會有可能馬上出台的改革政策包括放寬二胎政策、持續的金融市場化、擴大房產稅和增值稅改革、改革優先股、能源訂價,甚至戶籍制度,但這些改革不會馬上為市場帶來收益。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劉佩瓊表示,中央領導層在三中全會提出改革思路。在經濟改革方面,她認為,必須分清中央與地方的決策權,處理分權,分財及分責的問題。劉佩瓊指出,地方官可負責部份的公共政策,例如處理垃圾,但欠財政能力。她建議,可參考香港的差餉稅或外國的銷售稅,收取稅項作地方財政收入。
市場憧憬一連四日的三中全會,可以清晰概覽新一屆政府的國家未來發展藍圖。而今次是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後,首次全面展示其改革大計。分析普遍相信,會議將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而經濟改革路向更是焦點。
》說,本周六啟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擘劃中國新時期改革開放的路線圖。按照中共黨章規定,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是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因此,中央委員會作出的決策,全黨各級組織必須服從和貫徹。作為一個決定國家前途的最高政治平台,三中全會的與會陣容也有諸多看點。
中新網11月8日電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9日將拉開帷幕,全球主要媒體對中國表態將會深化改革、推動創新予以密切關注。外媒就中國改革成就指出,中國用事實「不斷證明懷疑論者是錯誤的」。此次中國領導人在三中全會召開前提出了改革創新的指導意見,本次全會料將推進中國在改革之路上進一步邁進。
三中全會改革措施如謹小慎微亦有風險
該人士對大智慧通訊社表示,從征求意見的內容來看,新型城鎮化沒有作為一個獨立的內容單列,最終的報告將如何表達這塊內容尚不能確定,但是戶籍、土地、財稅領域的改革都囊括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改革都是對新型城鎮化的推進。
【新唐人2013年11月09日訊】中共三中全會很快就要召開,中共喉舌不斷放風,中共將進行全面經濟改革。外界認為,30多年前,當中共面臨生存危機時,中共開始的跛足改革, 已經把中國和中共本身帶入到現在這種矛盾無解的境地,中共新政試圖再次在加強共產黨政治和意識形態控制的同時,進行由市場驅動的全面經濟改革,對延續中共殘喘的夢想將事與願違。
在中共歷史上,公認意義最大的三中全會,是1978年鄧小平主導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該次全會令中國走出封閉,開啟改革開放大門,鄧因而也與此次全會一道彪炳史冊。其後多屆三中全會都以經濟改革為主題,但每次改革方案都被譏是「跛腳」,只重經濟改革、忽略政治改革。
35年過後,主政的習近平、李克強都出生於中共建政之後,更分別擁有法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學位,外界自然期望他們與時俱進、建立現代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對於十八屆三中全會,習近平強調將對改革作出總體部署,李克強表示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俞正聲宣稱改革范圍和力度將是空前的。那麼,如何衡量三中全會推出的改革是空前的,還是空洞的?如何看待三中全會對香港的影響?
而習近平面對的風險就在於,將自己塑造為中國的傑出領袖並引發如此高的改革預期後,如果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達不到鄧小平時期的程度,他將會受到責備。加州大學 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勞福頓(BARRY NAUGHTON)最近在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的中參館(CHINA FILE)網站上撰文稱,習近平的公信力面臨風險,如果不能推出重要經濟改革措施,習近平領導班子很快就會被視為在倒退,甚至脫離了中國的實際經濟問題。
新華網北京11月8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舉世矚目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海外人士普遍認為,本次全會是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將為中國未來發展繪就新的路線圖。
該人士還稱,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7月23日在武漢市主持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征求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見和建議時,已基本確定了改革路線,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定了基調。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