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三中改革_將力破3大既得利益集團 @ 2013-11-09T05: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改革 三中全會
概念:18屆三中全會 , 中國全面深化改革
同時,這次三中全會也不可能像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那樣否定既有的政治路線。包括一些官媒在內的輿論為了突出這次三中全會的意義,將十八屆三中全會與十一屆三中全會相提並論,恐怕有些厚今薄古。事實上,如果用一個詞概括中國過去35年的時代特征,那就是改革開放,而改革開放正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否定毛澤東階級斗爭路線的基礎上提出的新路線。從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到今天的習近平,中共四代領導人都在遵循這個路線。鄧小平仍是改革開放名副其實的「總設計師」,習近平目前還沒有資歷和能力提出一條超越改革開放的新路線。
據環球時報報道,「讀完下面這個長句子你會不會昏昏欲睡?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將於本周六舉行,會期4天。」美國「市場觀察」網站6日提出這個問題。這篇題為「為什麼本周末中國有可能永遠改變」的報道隨即強調,雖然聽起來晦澀乏味,但這次被簡稱為「三中全會」的會議可能是數十年來中國發生的最重大事件。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命運關系到美國企業的發展。而每次三中全會—特別是領導層換屆之後的三中全會,都會啟動帶來政策變化的改革。
三中全會的召開意味中國即將啟動新一輪改革,關系中國的未來發展方向及前途,各界對此寄予厚望。這次中共三中全會是否一次具突破性意義的會議,更多取決於提出的政策藍圖如果成為真正落實到各層面的政策行動,顯示出改革的決心,因此2014年將是在若干重點改革領域取得進展、從而建立市場對結構性改革信心關鍵一年。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陳濛、安光浩):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於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評論普遍認為,此次會議將「定調」中國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和改革思路。韓國湖西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全家霖在接受國際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35周年之際,十八屆三中全會有望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多麗斯.費捨爾說,多年來,改革一直是推動中國經濟成長的動力。期待十八屆三中全會釋放出更多積極信號,為中國發展注入新動力。
反腐是實施改革的基礎。美國知名在線新聞平台BUSINESS INSIDER資深專欄作者BILL BISHOP指出,所有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實現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而能否根除腐敗則是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UPI的文章也認為,此次三中全會將是對中國政府新領導班子的又一次檢驗,反腐是新政府面臨的挑戰,全會需要制定出計劃進一步推動政治體制改革,確保中國經濟能持續穩定地增長下去。
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明日召開,分析相信,一系列的改革將可推動未來五至十年中國經濟轉型。
中評社香港11月9日電(記者 陳承編譯報道)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今日開幕,美國著名時事評論家、CNN電視台主持人、《時代雜志(TIME)》主編法里德.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觀察,於8日在《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撰文指出,隨著北京對當前政治和社會議題情勢的察覺,中國必將實施一系列措施進行改革。文章指出,於今日開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三次改革的重要推動力」。文章編譯如下:
而習近平面對的風險就在於,將自己塑造為中國的傑出領袖並引發如此高的改革預期後,如果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達不到鄧小平時期的程度,他將會受到責備。加州大學 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勞福頓(BARRY NAUGHTON)最近在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的中參館(CHINA FILE)網站上撰文稱,習近平的公信力面臨風險,如果不能推出重要經濟改革措施,習近平領導班子很快就會被視為在倒退,甚至脫離了中國的實際經濟問題。
正因為存在問題,人們才對今後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充滿期待。曾供職於世界銀行的巴克萊中國經濟學家常健表示,中國經濟已經到了只有改革才能釋放增長潛力並降低風險的地步。高盛、瑞銀等大行認為,本次三中全會將設定中國未來幾年所有重要領域的改革框架和方針。
中新網北京11月8日電 (記者 闞楓)隨著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臨近,國內外媒體對這次會議再啟中國改革新程充滿期待。與媒體中宏大的「改革課題」和「政治術語」不同,中國老百姓的「改革心願」單純得多,也直接得多。而這些來自街頭巷尾的訴求,正是中國改革的最終落腳點。
周五(11月8日)英國各大報對於中國消息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習李上台一年,中國仍然有待真正的改革;三中全會在即,北京方面應付異見人士。
再改革的再平衡:三中全會變革中國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11月8日訊,國家稅務總局科研所副所長靳東升周五稱,中國的分稅制管理體制必須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會提到該問題,來解決「營改增」後對地方稅收的沖擊。
評價十四屆三中全會,必然要聯系到十四大,必然要聯系到1992年鄧小平的「南巡談話」。自從1978年中國重啟現代化進程以來,中國改革充滿曲折。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末復雜的國內外背景,使得中國現代化和民族復興面臨巨大困難。此時,鄧小平拿出了共產黨人的政治勇氣和歷史擔當,在1992年春天發出「中國不改革開放就是死路一條,誰不改革開放誰就下台」的呼聲。當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論斷,並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而十四屆三中全會則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具體化,中國開始公開推進市場化進程。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