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人行重啟逆回購_鎖長放短 @ 2013-10-30T05: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逆回購 資金 央行 重啟 銀行
概念:10月28日銀行間市場資金 , 重啟逆回購130億元利率
新華網消息 在銀行間流動性趨於干涸接近一個星期後,中國央行終於出手了。其在周二公開市場上重啟逆回購操作,資金利率應聲回落,交易員如逢大赦。然而僅130億元的規模以及中標利率的走高,意味著央行馳援資金面的力度仍然十分有限,「鎖長放短」的貨幣政策態度或將轉向「鎖長穩短」。
今年以來,央行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工具,實現了平抑流動性的效果。為抑制春節後過於寬松的流動性,央行暫停逆回購,並重啟了28天期和91天期正回購操作,但主要以28天期為主。而隨著熱錢不斷湧入,外匯占款大增,5月9日央行又重啟3個月期央票發行。6月份,資金面緊張形勢不斷加劇,外匯占款趨減,央行先後暫停了正回購操作和央票發行,之後又於7月30日重啟逆回購操作。同時7月份開始對部分已到期的3年期央票進行續發。
無疑,本次7天期逆回購利率的抬升多少讓業內有些意外。對此,青島農商銀行資金運營部資金交易經理秦新鋒解讀認為,「銀行間資金利率在過去兩周央行暫停逆回購操作的背景下達到『錢荒』以來的新高點,目前回購利率隨行就市,其實是管理層考慮到了近期市場被抬高的資金成本,為使資金價格不至於出現驟起驟落,因此進行了小幅調整。」
由於資金流入加劇,外匯占款大幅增長,央行22日再度暫停逆回購操作,這是繼上周四之後的第二次暫停逆回購。央行的這一舉措強化了市場對政策走向趨緊的預期。分析師判斷,未來兩個月將進入財政存款投放高峰期,如果外部資金繼續大規模流入,在逆回購操作階段退出後,央行可能重啟央票或正回購,以微調流動性。
興業證券債券投資經理朱文傑認為,此次央行暫停逆回購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市場資金需求的自然反饋。朱文傑稱,之前機構為10月下半月財政存款上繳所做的資金備付比較多,而近期人民幣強勁升勢有效改善外匯占款的增長,銀行間市場資金利率因而快速下滑,主流7天期回購利率已降至3.40%以下,低於央行逆回購3.90%近50個基點。機構即便存在資金需求,也傾向於直接在二級市場上融資。若交易商不申報逆回購需求,央行暫停逆回購操作也是順水推舟。
    對於10月下旬以來資金利率的持續上行,市場普遍認為疊加了季節性因素、政策手段微調以及市場預期心理變化等多種原因。季節性因素方面,10月份財政繳款約抽離4000億元資金,月末備付也對資金面造成擾動;貨幣政策方面,央行從10月17日以來連續暫停逆回購操作,公開市場操作兩周累計淨回籠逾千億元;市場心理方面,自從偏暖的三季度GDP和超預期的9月CPI數據出爐後,市場對於央行會否收緊貨幣政策就生產了一定擔憂,而最近兩周央行在月末季節性擾動來臨、資金利率已經出現上行苗頭之際,仍連續停止逆回購操作,更是加深了市場對於貨幣政策進一步偏緊的預期。在此背景下,貨幣市場資金融入融出力量不斷逆轉,最終導致了資金利率的持續攀升。
截至到今日,中國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已是連續第三次暫停。本周二央行並未在公開市場開展7天逆回購。上周四的公開市場操作也並未開展14天逆回購,那是自7月底央行重啟逆回購以來的首次停止。上周公開市場實現資金淨回籠445億元。
根據以往慣例,為了對沖到期票據,向市場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援,央行今年以來在公開市場屢屢通過逆回購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然而自上周四起,央行連續三次暫停了具有拉低利率作用的逆回購操作。由於本周有580億元的逆回購到期,無央票到期,因此公開市場上延續上周的淨回籠趨勢,收回資金580億元。
胡世輝表示,在資金利率跌勢明顯的背景下,央行選擇淨回籠資金亦在市場預期之內。「央行下一步操作應該有一個觀察時間段,比如下旬有財政上繳,如果開始上繳時資金還保持這個價格,央行有可能保持回籠資金,方法有很多,比如開啟正回購,重啟央票,啟用SLO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等。」
盡管資金價格大幅上行,但央行在公開市場依然保持收緊流動性的態勢不變。對此,國泰君安分析師陳雷指出,央行從逆回購縮量到暫停操作的行為給市場帶來收緊流動性的預期,預計資金面緊張只是暫時性的,且當前的市場利率水平是央行可以容忍的,除非出現六月份資金價格大幅上行的情形,否則央行不會輕易主動釋放流動性,收緊的政策不會輕易改變。
央行還表示,靈活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管理和調節好銀行體系流動性,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合理適度增長。自從7月份央行重啟逆回購以來,每周開展7天或14天期逆回購。果然,央行話音剛落,10月17日公開市場上暫停了逆回購操作,10月22日繼續暫停逆回購。據統計,本周公開市場到期逆回購為580億元,無央票或正回購到期。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