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豐外匯網:本周聚焦美國債務上限考驗 @ 2013-10-14T17: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雙匯 上市
概念:
在美國公債規模不斷逼近上限的過程中,金融市場並未對此作出激烈反應,這間接表明金融市場堅信美國國會一定會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一致,投資者的這種反應和態度也並不奇怪,如果忽視通貨膨脹風險,那麼從各種角度看,美債均不存在直接的違約(絕對)風險。首先,從貨幣制度看,在信用本位時代,一國政府對其本幣計價的債務采取直接違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政府完全可以通過印鈔和通貨膨脹這一更為隱蔽的間接違約手段,將經濟、政治和社會成本降至最低,但政府對外幣計價的債務會面臨償付問題。僅就美國而言,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決定了其擁有其他國家不具備的巨大優勢,其外債均以美元計價,即可以通過印鈔解決對外償付能力。其次,從公債持有結構看,美債持有人高度分散,既有國內投資者,也有國際投資者,即使政府有意違約,選擇性違約也難以實行,因此,從這一角度看,違約可能性也會大大降低。再次,從財政和貨幣政策配合看,由於奧巴馬提名詹妮特.耶倫出任美聯儲主席,鴿派的聯儲新主席會繼續奉行寬松貨幣政策,同時,鑒於利率零下界對貨幣政策刺激力度的客觀限制,無論是從經濟理論上,還是從政策偏好上看,美聯儲繼續執行寬松政策的可能性都是非常高的,因此,可以預期聯儲短期內不會縮減購債規模,量化寬松政策的退出時間很可能會晚於預期,因其希望通過延長寬松政策的時間來彌補零下界約束對貨幣政策操作空間的限制,同時也會間接減輕公債本息的償付壓力,為債務問題提供空間。
美國的債務上限問題,在美國時間17日將要到達最終日期。然而,在上周末的驢象兩黨的談判博弈中,並未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一致。眾議院共和黨上周向奧巴馬提出把債務上限暫時調高6周的方案,以爭取與奧巴馬就更廣泛的財政議題進行協商,由於奧巴馬方面認為短期調整不如長期調整來的干脆,一致未予以認可。眾議院的議長博納美國時間周六早上已經表明,於奧巴馬的會談已經陷入僵局,避免債務觸及上限給美國經濟甚至世界經濟帶來滅頂之災的希望,只能寄望於參議院,不過,此後參議院的談判也很快陷入了僵局。美銀美林利率分析師RUSLAN BIKBOV目前認為,如果美國兩黨無法再最後期限前達成協議,市場屆時將迎來大規模的拋售潮。他在給客戶的報告中表示:“市場對10月17日大限的迫近愈發焦慮。無疑,如果華盛頓無法在截止日期來臨前上調債務上限,也不會導致政府立即違約,因美國政府到那天應依然具備1270億美元償付能力,且我們預計財政部至少在11月1日前有能力繼續償債。不過了解這些後,參與談判的驢象兩黨可能把大限前達不成協議看做可接受的選擇。”他最後表示:“鑒於政府收入的不確定性,財政部在10月17日之後無法償債的風險急劇上升。因此我們預計,一旦兩黨無法在大限前達成協議,市場將出現大規模風險資產拋售潮。另一方面,及時達成協議可能減緩市場拋售,同樣可能加劇波動性。”
    美債違約的關聯性決定了債務國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之中,若一旦美國債務違約,勢必引起美國可能本息支付都將違約,而這種「滾雪球」的累積,迫使債務國必須對美債進行相應的調整,無論債務國怎樣調整,都無法擺脫「美元陷阱」——若中國采取拋售措施,最直截了當的結果,勢必造成美國國債出現讓人慘不忍睹的暴跌,中國對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也會隨著美債的暴跌而出現巨大損失,實際上,中國已處於極為被動的兩難選擇之中。中國官方在美債鬧騰得最熱鬧的時刻放言,而美國兩黨視若無睹耍出「人來瘋」並越鬧越凶,就是要把債務國非鬧得雞犬不寧而後快。
10月24日到期的美國國庫券是美國10月17日大限之後首只到期的國債,受債務違約風險升高影響,收益率近期飆升。美國國庫券指期限小於一年的短期美國國債。
【記者陸華胄報道】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恆於銀公例會後表示,預期美國債務違約機會不高,惟一旦違約發生,環球金融市場將受影響,本港亦不能避免受沖擊,金管局已提醒業界做好流動性管理。
按照美國當前財政狀況,如果不能在10月17日之前提高政府債務的上限,美國政府屆時將出現債務違約。據當前市場評級的規則,如果美債出現違約,相當於其評級直接降至「垃圾」級,整個美國國債市場將出現崩盤,與美債利率相關的衍生品市場更是會爆發出數十倍於2008年次貸危機的破壞力,其後果不堪設想,股神巴菲特甚至將之形容為「如同引爆核彈。」
目前美國政府已被因缺錢而臨時「關門」以及可能因無法提高借錢額度而發生債務違約的多重鐐銬所纏繞。在曾擔任美國金融巨頭高盛集團主席及美國財長、可說是美國「政經兩通」人才的亨利.保爾森看來,令政府關門是「綁架老媽」,而不提高債務上限、發生美債違約那就是「傷害老媽」。
「這次會議之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和世界銀行行長金墉都發表了非常明確的政策聲明,要求美國解決好債務違約的問題,以免世界經濟受到拖累」,朱光耀表示:「在這次年會的正式發言中,金墉行長開門見山就強調:美國必須解決好債務違約的問題。可以看到,這已經成為全球關注,成為布雷頓森林體系兩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共同關注。我們希望美國能夠聽到世界的聲音,聽到布雷頓森林體系兩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領導人強烈的政策要求。」
美國政府局部暫停運作進入第二周,惟國會針對預算僵局與債務上限談判沒進展,面對債限逼近,美國國債兩大持有國中國及日本,近日齊向美國施壓,敦促及時解決債務上限問題。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強調,防止美債違約,確保中國對美投資安全「是美國的責任」,並要求若發生債務違約,美方應首先確保國債利息的支付。
一位熟悉國際事務的日本政府高級官員稱,除茶黨等組織外,每個人都明白違約的嚴重性,因此美國不會發生違約。他補充稱,即便美國國會沒有在10月17日(預計美國政府將在這一天耗盡現金)之前提高債務上限,他仍舊相信美國政府會確保償還債務:政府可能以美國財政部長的名義發布指令,宣布美國國債的償還不會延遲,而且所有現金收入都將用作這一用途。
美國債務上限一直以來都形同虛設,並隨著國家的擴張,法定的發債上限不斷被提高。如果美國聯邦政府的公共債務上限無法及時得到提升,屆時政府將耗盡所有資金,無法支付包括外債利息和醫療保健開支在內的各種賬單,這也就意味著不提高債務上限就是美國政府技術違約。然而,如果美國繼續提高債務上限則是美國對全世界各國中央銀行持有美元儲備的真實違約,因為瘋狂增長的巨額美國國債,意味著美國在不斷挑戰全球的信用底線和債權人的容忍底線。
易綱闡述,「美國政府關閉和債務違約的風險關系到全球金融市場。美國是全球主要金融市場之一。現在我們看到,在發達經濟體復蘇的一些跡象顯現時,新興市場經濟又遇到一些困難。如果加上美國債務違約可能性的不確定性,我認為全球經濟的復蘇將受到影響。」
從實際來看,美國債務的上限從來形同虛設。債務上限的談判成為美國黨爭的沙場,白宮和國會總是要等到最後一刻才「化干戈為玉帛」。美國財政部資料顯示,自1960年以來,美國國會已經79次提高債務上限,平均每8個月提高一次;其中自2001年以來,美國也11次提高債務上限。最近的一次是在2011年的夏天,兩黨為提高美債上限博弈兩個多月,直至在8月2日違約前的最後10多個小時才達成協議,將債務上限從14.3萬億美元提高到目前16.7萬億美元。自奧巴馬2009年1月20日就任總統以來,美國國會就已經4次提高債務上限,提高總額為5.4萬億美元。
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謝棟銘對本報記者表示,鑒於美國債務上限問題的復雜性,美聯儲在12月份開始收縮量化寬松政策的可能性也大幅下降,不排除伯南克在任內按兵不動,讓耶倫明年決定如何收縮量化寬松政策。謝棟銘認為,即使美國真的出現債務違約也屬於技術性違約,而非信用違約,一時的違約並不意味著美國信用體系的崩潰。近期亞太地區股市雖然在下跌,但是跌幅較小,沒有出現大規模拋售的現象。很多投資者在觀望,相信美國民主和共和兩黨將在最後一刻達成協議,避免債務違約。
美債違約才能讓美國選民驚醒,不能再靠過度借債維持美國經濟,不緊縮不行。我希望美國這次債務上限不能通過,評級機構降低美國信用評級到垃圾級,國債體系徹底垮掉,美國政府關門大吉,華爾街崩盤,大銀行紛紛倒閉,這樣州政府可以自治管理地區經濟,中小銀行機構可以崛起,中小企業可以得到融資和市場份額,美國人的大政府和大福利春秋大夢可以破滅,這樣美國佬就可以想想如何勤奮加存錢過日子了,每個人都節衣縮食,這樣美國才能第二次崛起,否則,大英帝國的沒落就是好例子。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