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 財經】上海自貿區今日掛牌以開放促改革打造經濟升級版 @ 2013-09-29T01: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自貿區
概念:自貿區29日掛牌 ,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接受《經濟通通訊社》訪問時表示,上海自貿區的金融制度創新包括人民幣可兌換、取消利率管制等方面的先行先試,具體方式來看,入駐企業將分別設立「自貿區帳戶」及「普通帳戶」,A公司的「自貿區帳戶」與B公司的「自貿區帳戶」之間可實行貨幣自由兌換,同理,「自貿區帳戶」亦適用於利益市場化、?率市場化、離岸金融等。
據《中國證券網》報道,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提醒大家,對上海自貿區的期待應該超越金融,視野更廣,因為金融服務於貿易和投資;當市場主體的財產自主權得到充分尊重,金融就應該跟著這些自主權去走。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備受關注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昨日公布。《方案》提出,在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以及社會服務等6大領域擴大開放,經過兩至三年的改革試驗,把上海自貿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水准的投資貿易便利、貨幣兌換自由、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范的自由貿易試驗區。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章蘿蘭、沈夢珊 上海報道)上海自貿區將於明天(29日)正式掛牌,而國務院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終於在昨日公布。上海自貿區(簡稱自貿區)將率先在金融、航運、商貿、專業、文化及社會六大服務領域實行開放措施。《方案》要求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自由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方面創造條件先行先試。新華社指出,自貿區釋放出的新信號,令外資在中國市場將迎來新機遇。
不少金融專家指出,上海自貿區只是起步階段,要趕上香港,恐怕還有很長的路,尤其在法治方面。
〔中央社〕大陸專家認為,上海自貿區將在各項金融領域大幅放寬條件,代表區域內將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港,但監管是否有效,是上海自貿區所面臨最大的挑戰。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全球矚目的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昨日揭盅,明確會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及人民幣跨境使用,並推動金融服務業對民營資本和外資金融機構全面開放。專家認為,中國正加快金融及投資自由化的步伐,香港必然受到沖擊,但同時也會找到「沖擊波」帶來的新機遇。
他補充道,貿易、投資和金融三個領域中,上海的比較優勢其實是在金融方面,但是,打頭陣的仍是貿易和投資,是國務院考慮上海自貿區發展的可持續性作出的決策。「由於上海擁有很多的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發達,自貿區若實行金融開放,效果將立竿見影。不過,考慮到可持續性,一行三會均表示擔憂,因此,金融開放放在後面進行。」
上海自貿區金融自由化破題 仍需等待各部委細則
據中國媒體報導,於上海自貿區內,海外企業將能透過分支或是合資的方式,投資金融、健康保險、物流、人力資源、以及旅游業。
其次,以金融開放和創新為目標的上海自貿區最大的挑戰,仍然來自於對資本的管控,即如何在開放和風險管理之間取得一個平衡。例如,自貿區試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會讓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局部連接,但是其中的貿易渠道也經常被用作在岸和離岸市場的套利活動,導致政府資本管制失效。除非上海自貿區能夠甄別出這些的套利資金,否則這樣的套利活動非但無助於實體經濟,而且可能對整體金融系統的穩定產生威脅。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表示,作為打造中國經濟精彩第二季的重磅試驗田,上海自貿區肩負著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金融國際化等重要使命。而將上海作為實現中國經濟戰略性升級的槓桿城市,實際上是落實早先國家對上海戰略定位的相關部署。早在2009年3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審議並原則通過了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中央計劃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某種意義上預示著上海已被定位成與紐約、倫敦比肩的國際金融中心。盡管這個目標現在看來還是親切又遙遠,但隨著國務院推進上海「兩個中心」建設的《意見》的出台以及上海相關配套措施的漸次落實,尤其是自貿區的掛牌,上海迎來了加快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與經濟結構戰略升級的「黃金十年」。如果上海能充分把握這段極為難得的戰略機遇期,消除制約金融中心建設的要素瓶頸,則未來十年,上海非常有可能在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過程中取得戰略性突破,進而成為中國參與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分工的「種子選手」。
大陸國務院昨(27)日公布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中國政府將在兩到三年內,在此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結算等獨步全中國的政策,同時藉由擴大金融服務業等多重領域的開放,使中國經濟發展與區域經濟整合全面接軌。
    「現代金融是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的重點。現在實體經濟普遍存在融資成本過高的問題,自貿區可能會在這一方面帶來利好。我們希望通過上海這一金融中心,得到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蔡志承說。
外界矚目的《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27日終於出爐,在金融領域展現大幅度開放決心,大陸新一輪經濟改革自此鳴槍起跑,目標直指「加快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全面開放」。上海也可望透過自貿區金改與目前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香港一決雌雄。
上海自貿區 金融大松綁
連平還表示,盡管自貿區在地理上是中國境內,但是在管理上將其視作境外,金融管理體制與國際市場接軌。這對監管機構最大的挑戰是,區內和境內區外是兩個不同的管理方式,等於要增加一套完全按照國際市場管理的規章制度。他指出,總的來看,上海自貿區就是離岸金融中心,在具體內容上和香港的離岸中心沒有太大區別,當局為甚麼還要再搞一個自貿區,相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讓監管層適應國際市場操作的新規則和做法,香港的管理制度畢竟是自成體系的,國內監管層無法參與,通過上海自貿區積累經驗後,才知道該如何監管。
報道引述工行上海分行行長沈立強表示,上海自貿區為商業銀行創新轉型,提供難得的歷史機遇,孕育著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工行上海分行將依托工行強大的全球網絡和科技系統優勢,以及龐大的客戶規模優勢,加快產品創新步伐,為自貿區內企業乃至更廣泛的客戶,帶來更全方位、更富內涵、更佳體驗的現代綜合金融服務。
金融領域開放方面,上海自貿區將探索建立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全面開放為標志的試驗區金融監管新體制。
其次,上海自貿區是以開放促改革、特別是金融改革的試驗區,而決不是靠一些優惠政策或者降低稅率、吸引企業大規模進駐的開發區。自由貿易和自由投資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全球資本和其他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率的提高,因此,要真正做好自貿區,應該推進土地要素、勞動要素、資本要素全面市場化,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從而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其中,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體制改革和開放將是上海自貿區建設的關鍵,包括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人民幣自由兌換,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外資和民間資本准入等,這也將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
除了跨境融資自由化,上海自貿區還將對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和外資金融機構開放,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在區內可獲得有限銀行牌照,中資銀行則開展離岸業務。該項政策又與發展現代金融服務示范區的前海十分類似。匯豐環球研究宏觀經濟分析師馬曉萍表示,上海自貿區偏向國家戰略性的定位,是為結構調整、提高對外開放作試驗田;而前海則主要是為香港作配套(見表)。此外,從規模上來看,上海自貿區的面積是前海的一倍,上海輻射的長三角地區年GDP達10萬元億人民幣,亦是珠三角的一倍。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將於周日掛牌成立,國務院下午兩時後公布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指自貿區將加快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及金融服務業全面開放。目標是經過兩至三年的改革試驗,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並將積極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和外商投資管理改革。 與早前傳出的風聲一樣,試驗區范圍涵蓋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將逐步形成與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建設的聯動機制。 根據方案,在金融服務領域將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設立外資銀行,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與外資金融機構共同設立中外合資銀行。 在條件具備時,適時在試驗區內試點設立有限牌照銀行。 在完善相關管理辦法,加強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允許試驗區內符合條件的中資銀行開辦離岸業務。 尬土擴大服務業開放上,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以及社會服務領域擴大開放,暫停或取消投資者資質要求、股比限制、經營范圍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同時,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對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將外商投資項目由核准制改為備案制。 自貿區可以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跨境使用方面先行先試,並將推動金融服務業,對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和外資金融機構全面開放。具體上,將容許金融市場建立面向國際的交易平台,逐步允許境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交易,亦容許於區內中資銀行開辦離岸業務。並促進跨國公司設立區域性或全球性資金管理中心。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