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達沃斯與會嘉賓談李克強講話: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 2013-09-13T00: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李克強
概念: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中國經濟正在步入升級版或者說第二季,這意味著要更加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通過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通過改革紅利的不斷釋放,為中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挖掘潛力和創造動力,延續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馮飛說。
李克強在達沃斯論壇上的講話也獲得了很多學界人士的好評,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李威博士對大智慧通訊社表示:「李克強把金融領域改革作為 中國經濟改革的重心應該是對症下藥的,金融領域目前管制太多,不像市場經濟,而對這些不合理的地方,如利率管制等進行改革也是未來推動金融領域更加市場化 的重要舉措。」
    李克強指出,今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們堅持穩中求進,采取一系列創新性政策措施,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一是兼顧當前和長遠,穩定宏觀經濟政策。在財政政策方面,堅持不擴大赤字,而是調整支出結構,壓縮行政開支,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結構調整、保障民生的支持。在貨幣政策方面,即使貨幣市場出現短期波動,也沉著應對,不畏艱險,既不放松也不收緊銀根,管理好流動性。二是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大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簡政放權,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積極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領域改革。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各類所有制企業提供更大發展空間。不斷探索對外開放新路子,推出了提高對外貿易便利化等措施。三是著眼轉型升級,調整優化結構。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加強節能環保、棚戶區改造等薄弱環節建設,促進服務業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的社會環境。尤其是我們創新宏觀管理方式,科學確定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脹的「上限」,制定相配套的宏觀政策框架。這些舉措使中國經濟運行呈現企穩向好勢頭。7、8月份主要經濟指標普遍回升,市場信心增強,社會預期向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一定能實現。
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已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後面的故事會更精彩。我們生活在一個飛速變革的時代,變革呼喚創新,創新推動進步。中國的改革就是創新。中國的工業化、城鎮化遠未完成,區域發展回旋余地和市場潛力巨大;改革大勢不可逆轉,推進改革必將釋放出新的制度活力;中國人民勤勞智慧、自強不息,是最重要的發展支撐。
談到對外開放以及與世界經濟的關系,李克強總理引用一句中國古話,「君子成人之美」,只有成人之美,才能美美與共。他表示,中國已經從對外開放中分享到了紅利;而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在國際事務當中應當有自己的責任和擔當,隨著經濟體量的增大,中國在國際上發揮的作用也會相應的增大。
這是李克強首次以總理身份亮相夏季達沃斯。李克強在演講中首次總結應對經濟下行的基本政策思路,指當前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經濟運行是平穩的。在采取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措施後,中國經濟運行呈現企穩向好的勢頭。7、8月份的制造業經理人采購指數(PM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工業增加值、進出口、用電量、貨運量等主要指標普遍回升,實體經濟活躍,城鎮就業繼續擴大,物價總水准保持穩定,市場的信心在增強,社會預期向好。
進入深水區,我們要進一步推進改革。治標的措施要有,給人以開始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治本,使人們能看到未來,對國家和社會充滿持續的信任和信心。希望、信任和信心,是國家長期發展和穩定的凝聚力所在。簡言之,我們要通過改革,形成中國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和體制。因此,突破既得利益群體的阻礙,避免改革畏難、猶豫、懈怠、推諉和流產,以極大的勇氣和魄力,以堅決的態度和行動,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互動,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互動,重點突破與全面改革互動,毫不動搖地推進各方面的改革,是我們肩負的偉大使命。正如李克強總理指出的,中國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都貫穿著改革創新的理念和精神。創新是我們永遠高揚的旗幟。只有高舉這面旗幟,堅持改革,不斷推進改革,才能保持中國持久的發展和社會的祥和安寧,才能在正確的中國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之夢。(周天勇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教授)
內羅畢大學外交和國際關系研究學院講師馬加利亞.穆涅涅說,李克強提到「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話語權,盡可能減小因一些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變化對世界經濟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的沖擊」、「各國還應進一步擴大相互開放」,這表明中國這個經濟大國已成為有效制衡全球經濟發展的力量。穆涅涅說,李克強提到中國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如今非洲國家和中國的關系越來越緊密,非洲希望中國能繼續奉行、推動這樣的經濟政策,擴大和非洲的貿易來往,把非洲的產品帶到中國,也把中國的高新技術帶到非洲。
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達沃斯論壇上接受采訪時表示,從中國的經濟基礎、產業體系、科技水平、市場經濟體制等來說,中國具備經濟中長期中高速發展的條件。中國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革收入分配體制、縮小城鄉差距等改革政策,能夠維持中長期中高速發展。
李克強說,中國經濟要實現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依靠改革。全面改革包含經濟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金融改革,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而改革已進入了深水區、攻堅階段。他強調,金融體制改革關鍵還是要堅持市場化取向。
張曉強說,有人擔心中國經濟硬著陸,連中高速也維持不了。對此,中國將保持基本政策不動,采取有針對性調控措施,深化改革,釋放改革紅利,在七八月份,經濟企穩、向好態勢已經出現,從中國今後發展來看,保持中高速增長條件是完全具備的,原因是我們現在整體經濟基礎、科技水平、產業體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企業核心競爭力在不斷提升,我們積極轉方式,重視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隨著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縮小城鄉區域差距,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出來,支撐中國長期中高速增長。
李克強:中國30多年的改革一直是漸進式、探索式的前進,我們也因此使中國經濟,包括中國的金融業能夠穩健而又具有相當速度地向前發展。中國經濟改革必然要包含金融改革。我們推進金融改革的決心是堅定的。首先,我們將繼續推進利率的市場化。剛才你提到了我們取消了貸款利率的下限,這只是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一步,還會繼續往前走。其次,我們還將推進資本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因為中國整體來講間接融資比重較高,融資的渠道還不夠豐富。所以,我們還要繼續推進這方面改革。如前不久我們推出了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的措施。第三,我們還要繼續推進金融領域的對內對外開放。比如,我們正在進行村鎮銀行的試點。同時,我們也會繼續推進人民幣資本項下的可兌換。目前,我們已經發展了人民幣的離岸業務,還會有更多的選擇。當然,改革的進程要與中國經濟的實力、金融體系的成熟程度和我們的監管能力相匹配。
李克強在發言中說,只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經濟總量政策就保持穩定,主線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點是調整經濟結構,主動力是推進改革創新,以不斷釋放內需潛力、創新的動力和改革的紅利,來激發市場的活力,形成經濟增長的內生力量,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因此,李克強關於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信號,不僅是一種大國心態所體現出的超強定力,更是一種對中國經濟未來的堅定信心。當然,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並非是「另起爐灶」,而是繼續深化對外開放,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經濟國際化進程,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明確中國的戰略定位,締造中國的發展優勢。中國—東盟自由
李克強表示,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中國政府穩定宏觀經濟政策,堅持不擴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緊銀根,支援實體經濟發展。通過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各類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同時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不斷探索對外開放的新路子。這些舉措使中國經濟運作呈現企穩向好的勢頭。李克強說,「從7、8月份情況看,制造業經理人采購指數(PM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工業增加值、進出口、用電量、貨運量等主要指標普遍回升,實體經濟活躍,城鎮就業繼續擴大,物價總水准保持穩定,市場的信心在增強,社會預期向好。這種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使我們堅信,中國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主要任務一定會實現。」
「李克強的演講風格誠懇直接,長遠全面地回答了中國經濟改革的關鍵問題。」德勤企業諮詢公司中國研究洞察力中心總監杜志豪告訴中新社記者,正如李克強在上任之初所言,中國的經濟改革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而當前中國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按計劃落實改革。
對於外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趨勢是否會最終導致大幅下滑,甚至硬著陸?中國的改革開放之路是否會因各種復雜的社會難題而脫軌?」李克強在這篇題為《中國將給世界傳遞持續發展的訊息》的文章中表示,「我的回答是:中國將保持經濟長期健康發展,中國將繼續走改革開放之路。」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