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監管層:國債期貨上市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里程碑事件 @ 2013-09-06T15: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國債期貨
概念:國債期貨18年 , 2013年9月6日上市
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今日在國債期貨上市儀式上表示,目前,我國國債市場化的發行機制日趨完善,債券市場規模擴大,交易較為活躍,利率市場化改革正在穩步推進,各類市場主體管理利率波動風險的需求日益強烈。因此,上市國債期貨有利於建立市場化的定價機制,完善國債發行體制,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引導資源優化配置,有利於風險管理工具的多樣化,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避險工具和資產配置方式,有利於完善金融機構創新機制,增強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此外,一些國家已經開始持有我國的國債,推出國債期貨也可以為外國,包括銀行的投資者提供套期保值的工具,從而有利於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作為我國第一個場內利率衍生品,國債期貨的上市,標志著我國期貨衍生品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4月底,我國商業銀行持有記賬式國債規模約為4.91萬億元,占托管總量的68%。國債期貨上市初期,商業銀行暫時不參與國債期貨交易,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規模的擴大和流動性提高。
獨立財經撰稿人曹中銘認為,在國債期貨被緊急叫停消息刺激下的當年5月18日,滬深股市發生「井噴」,上證指數以暴漲27.26%的幅度開盤,收盤報漲30.99%,次日股指繼續大漲12.09%。股市之所以牛氣沖天,與市場認為國債期貨謝幕後,其中的資金會進入股市有關。因此,認為國債期貨上市對股市影響有限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當然,國債期貨上市到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關鍵在於股市與國債期貨兩個市場中,哪個會產生財富效應,而這卻是由資本的逐利性所決定的。」
而海通期貨研究所所長高上則更為樂觀,他認為已經有了股指期貨,國債期貨推出可以說是打通了資本市場對沖機制的任督二脈。此前A股市場運行平穩,並沒有受到國債期貨上市的影響,國債期貨上市首日不會大規模分流股市資金。因為「雙節」即將來臨,資金面偏緊,目前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在上行,債券價格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對於持有現券的機構來說,可以通過做空國債期貨來進行對沖交易,這樣一來,國債期貨的下行壓力增大,資金反而會流入股市。
相比公募參與國債期貨的嚴格規定,私募更加自由。不過在采訪過程中,多數債券私募表示並不打算在初期參與。北京一家債券私募總經理表示,未來會推出針對國債期貨的產品,但是近期不會參與,因為此前的仿真交易並沒有進行真正的結算,與實盤的差異可能比較大,貿然進入風險較高。「國債期貨上市初期,市場交易還沒呈現出明顯的規律,我們要等到可以實盤回測、有確定的盈利策略後再參與,這至少得要五、六個月吧。」
而上市國債期貨也將吸引更多的機構投資者進入期貨市場,加速機構入市步伐,進一步優化期貨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國債期貨上市後,機構投資者通過參與國債期貨交易,將增強對期貨市場的運行規律和運行機制的理解,有助於擴大期貨市場的規模,優化期貨市場的投資者結構,拓展期貨市場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從國際經驗來看,也沒有出現國債期貨上市分流股市資金的情況。以美國為例,在其10、30年期的國債期貨上市後,股票市場成交量並未減少,甚至在幾個月後出現了交易量放大的積極跡象。
能通力合作,盡快讓國債期貨發揮應有的作用。一個期貨品種的功能是否完全發揮,不僅取決於其本身合約規則設置是否合理,最終還是要取決於整個資本市場的發展階段和監管水平。必須看到,在國債期貨上市初期,投資者結構不甚合理,作為國債主要持有者的商業銀行尚且缺席,保險機構也仍在觀望。盡管這並不影響國債期貨作為一個品種的平穩上市,但時間一長,難免會浪費和辜負國債期貨的強大功能。國債期貨作為一個跨市場的品種,考驗的是決策層統籌全局的能力,市場主體的缺位應該盡快彌補。
「現在的條件已經今非昔比了。」胡俞越指出,當前上市國債期貨的條件已經很成熟,市場各方都在迫切期待國債期貨上市。
板、股指期貨等紛紛面世後,國債期貨的推出,某種意義上也見證著市場的進步。不過,因為有了「327」國債期貨丑聞的前車之鑒,國債期貨上市後,防范風險毫無疑問應該置於首要地位。只有在控制好風險的背景下,國債期貨才能實現平穩推出與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