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調查:香港30歲以下青年七成盼變中產 @ 2013-09-05T12: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中產
概念:市民認為中產月入3萬 , 擁有價值200萬至800萬港元
他們昨日發表調查報告,調查發現市民普遍認為與財富有關的經濟資本條件是界定「中產」的最重要指標。超過56%受訪者認為最低限度應擁有價值200萬元至800萬元的物業,才能稱得上「中產」;63%受訪者認為扣除物業價值後,最少擁有50萬元至600萬元資產,方可躋身「中產」,而逾45.5%認為「中產」每月總收入最少應達3萬元至6萬元。
一項調查發現,逾半人認為最低限度要擁有200萬至800萬元的物業,才能稱得上中產。智經研究中心於7月訪問超過1000名市民,發現超過56%受訪者認為,最低限度應擁有200萬至800萬物業才能稱得上中產,而扣除物業價值後,最少應擁有50萬至60萬資產,方可躋身中產。另外,超過45%受訪者認為,中產每月總收入應最少達3萬至少於6萬。智經主席李國棟表示,對於何謂中產,每個人理解都不同,世界銀行和美國商務部等機構以收入水平界定。是次調查結果發現,中產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與經濟資本有關,認為可以有助學者將定義及標准擴闊。另外,調查顯示,有70%人士認為,有文化修養和關心社會時事都對中產的重要界定。有30%受訪者認為自己屬中產,而自認不屬於中產人士,當中較年輕人士有較強傾向想成為中產。
中產應擁有自置物業的價值是多少?認為擁有自置物業重要的受訪市民中,超過五成六人認為,中產最少要擁有價值二百萬至八百萬元的物業。六成三人認為在扣除物業價值後,中產應至少擁有五十萬至六百萬元資產,四成半人就認為,中產月入應至少達三萬至六萬元。
智經調查的被訪者當中,逾兩成人月入介乎1萬至2萬元,惟扣除住屋開支後,逾33%表示每月僅得5,000元或以下的儲蓄。調查發現3成人自認為中產,而67.3%認為自己並非中產的受訪者中,逾半數人希望可躋身中產行列。調查中,期望成為中產者以18至29歲年輕人最多,占自認非中產青年67.6%,惟同時有23%青年不想成為中產。
調查在七月進行,訪問約一千名市民,以界定何謂中產,七成受訪者認為,有文化修養及關心社會時事這兩項條件非常重要,其次是要有高學歷或從事管理或專業工作,才能成為中產。負責調查的智經研究中心表示,結果有助勾劃中產在香港市民心目中的形象。
據香港《信報》網站4日報道,智經委托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最近進行調查,訪問了1005名18歲以上香港居民。結果發現,有56.7%受訪港人認為,中產最低限度應擁有價值200萬至800萬元的物業;逾63%人認為,在扣除物業價值後最少擁有50萬元至600萬元資產,才算中產;而45.5%人認為,中產每月總收入至少應達3萬至6萬元。除財富外,逾7成受訪者認為,中產應有文化修養並關心社會時事;多數人認為,在成為中產的途徑上,通過個人努力比通過家庭或社會網絡更重要。調查還發現,30%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算中產,18至29歲的香港年輕人有較強渴求想成為中產。
昨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巿民普遍認為經濟條件是界定中產最重要的指標。在認為經濟條件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受訪者當中,56.7%認為擁有價值200萬元-800萬元的物業,才能稱得上「中產」;45.5%認為「香港的中產」每月總收入應達3萬-6萬元。
智經研究中心委托中大亞太研究所在今年7月就巿民對中產觀感進行調查,訪問1005人,結果普遍巿民認為經濟條件是界定中產最重要的指標,2成人認為扣除物業要有100至200萬元資產、28.5%認為要擁有400至600萬元及每月總收入達5至6萬元才是中產。
智經於7月訪問了過千名香港居民,普遍認為經濟資本條件是界定中產的最重要指標,其中56%受訪者認為,中產最低限度要擁有價值200萬至800萬元的物業,63%被訪者認為扣除物業價值後,要有50萬至600萬元的資產才可稱為中產。45.5%被訪者認為,每月總收入為3萬至6萬元。
早前,關於如何定義中產階層引發港人熱議。智經研究中心於7月展開了有關調查,訪問了過千名香港居民。受訪者普遍認為經濟資本條件是界定中產的最重要指標。其中5成6受訪者表示,中產最低限度應擁有價值200--800萬元的物業。而6成3的人則認為,扣除物業價值後,中產應還有50--600萬元資產。當中,更有與7成受訪者認為,中產應該關心社會時事以及具有文化修養。(V)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