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大陸擴大內需沖刺信息消費 @ 2013-08-15T08: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信息消費
概念:2015年信息消費 , 國務院促進信息消費
    加快促進信息消費,是政府「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發展思路的重要體現。既能有效拉動國內需求,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又有利於提高第三產業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保持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這是一項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既穩增長又調結構的重大舉措。當前中國經濟正處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我們相信,隨著一系列產業轉型升級方案的陸續出台,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將邁出堅實的步伐,中國資本市場也將不斷迎來新的活力。  
工信部部長苗圩周二曾表示,穩增長方面,要積極地鼓勵、促進信息消費,更多地用消費來拉動整個經濟的增長。國務院馬上要出台一個新的方案來鼓勵信息消費,從信息產品、信息服務和搭建信息化平台3個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促進消費。
國務院今日發布《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以加快推動信息消費持續增長,目標是到2015年,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超過1.2萬億元,其中基於互聯網的新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4萬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
《經濟通通訊社14日專訊》國務院發布《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若干意見》,細化支持信
中評社北京8月14日電/經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在中國當前居民消費升級,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的階段,信息消費具有良好發展基礎和巨大發展潛力。抓住有利時機,加快促進信息消費,既能有效拉動國內需求,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又能提升和發展服務業,推動經濟轉型和民生改善,是一項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既穩增長又調結構的重大舉措。
8月14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除了制定到2015年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的目標外,還首次提出將完善7大類支持政策,進一步促進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業內預計,到「十二五」末,我國信息消費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萬億元大關,信息消費將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7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信息消費,拉動國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7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信息消費是一種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增長潛力巨大、影響范圍廣泛、拉動作用持久的新型消費形式,信息消費有望成為房地產、汽車之後的經濟新增長點。國務院近日印發的《意見》更是從加快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升級、增強信息產品供給能力、培育信息消費需求、提升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和加強信息消費環境建設五個方面提出了促進信息消費的主要任務,讓人們看到了信息消費產業發展的良好前景。
據經濟日報報道,苗圩稱,下半年的經濟形勢確實更加錯綜復雜,下行壓力也客觀存在。穩增長方面,我們要積極地鼓勵、促進信息消費,更多地用消費來拉動整個經濟的增長。國務院馬上要出台一個新的方案來鼓勵信息消費,從信息產品、信息服務和搭建信息化平台3個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促進消費。此外,我們還要大力推動減輕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負擔,支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
【路透社北京十四日電】信息消費被中國政府寄望培育成繼房地產、汽車後的又一消費領域、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務院周三發布促進資訊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細化支援資訊消費的具體舉措,包括鼓勵民間資本進入、信貸支持等。
人民網北京8月14日電 (劉然)國務院今天印發《關於加快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了促進信息消費的主要任務,並明確了促進信息消費的支持政策。那麼,它對當前經濟增長有何意義?對結構調整又有何影響?
2012年起,中國經濟由長達三十余年的高速增長換擋至中速增長,2013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降至7.6%。官方推出促進信息消費政策,既可促進經濟增長換擋更加平穩,亦可促進經濟結構優化,使經濟增長更多通過消費來拉動。
「在當前投資拉動作用減弱、出口低迷的形勢下,促進信息消費不僅對擴內需、穩增長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於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建立促進信息消費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對促進我國消費結構升級、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具有重要意義。」苗圩說。
【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意見】8月14日下午,新浪微博認證為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官方微博的央視新聞發布微博稱,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意見》內容包括對互聯網、軟件企業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等。
7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信息消費,拉動國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此後信息消費持續升溫。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