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壽險保費或降一到三成存退保風險 @ 2013-08-03T11: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費率 壽險 利率 上限 人身保險 保監會
概念:壽險預定利率上限 , 普通型人身保險費率政策改革正式啟動
大陸利率市場化改革再下一城!繼中國人民銀行取消銀行貸款利率下限後,大陸保監會2日宣布,5日起啟動「普通型人身保險費率政策改革方案」,將取消普通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2.5%的上限,將定價權還給公司跟市場。保監會表示,改革方案將使壽險生產力大解放。
    為保障改革順利實施,保監會同時出台了與之相配套的監管政策。一是對國家政策鼓勵發展的養老業務實施差別化的准備金評估利率,允許養老年金等業務的准備金評估利率最高上浮15%。二是適當降低長期人身保險業務中風險保額相關的最低資本要求,鼓勵和支持發展風險保障業務。預計將釋放壽險行業資本占用約200億元,釋放的資本可支持發展新業務4000億元。三是在控制費用總水平、消費者利益不受損害的前提下,由保險公司自主確定傭金水平,優化費用支付結構,促進風險保障業務發展。四是進一步規范總精算師的任職和履職,發揮精算專業力量在費率改革中的積極作用。五是加強人身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管理,將償付能力狀況作為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審批、備案的重要依據,並根據預定利率是否高於規定的評估利率上限,分別采取審批、備案方式進行管理。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曾在「2013陸家嘴論壇」上表示,2.5%的壽險預定收益率已經持續十幾年,嚴重抑制了保險需求,不符合市場發展的需要。所謂預定利率,是指根據保險公司對未來資金運用收益率的預測,而為保單假設的每年收益率,即消費者所獲得的回報率。1999年之前,央行屢次降息導致保險公司因較多采用高預定利率而背負沉重的「利差損」包袱,保監會於1999年緊急調整壽險預定利率上限至2.5%;2007年7月,因央行再次加息,1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首次超過保險產品2.5%的預定利率上限,這一壽險產品的定價「高壓線」,反過來成為制約保險公司靈活發展的「韁繩」。
「目前,普通人壽險產品在市場中的占比不足10%,因此預定利率松綁後的市場影響不會太大。」業內人士認為,此外,目前的投資環境並不支持預定利率大幅上調。由於還存在降息可能,預定利率上調將顯著擠壓保險公司運營的靈活性和利潤空間,上調難以獲得支持。有券商的研究報告就顯示,基於當前保監會償付能力150%的紅線,只放開定價利率並不放開評估利率(3.5%)的情況下,預計上限在3.5%左右調整。而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業內人士的支持,因為法定准備金評估率標准在3.5%,因此即使處於市場競爭的壓力和吸引投保人的需要,保險公司可能將參照保監會設定的3.5%的評估利率上限,不會超過這一指標。
定價利率是指保險公司在計算保險費及責任准備金時所采用的利率,即保險公司提供給消費者的回報率。自1999年以來,壽險定價利率上限一直被限定為2.5%,而目前銀行一年期的定存利率高於壽險定價利率上限。
8月2日,中國保監會召開新聞通氣會,宣布經國務院批准,普通型人身保險費率改革正式啟動,新政策將放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定價權交給保險公司和市場,將不再執行2.5%的上限限制;新發產品法定責任准備金評估利率不得高於保單預定利率和3.5%的小者。
(三)保險公司開發普通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高於中國保監會規定的評估利率上限的,應按照一事一報的原則在使用前報送中國保監會審批。在中國保監會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決定之前,保險公司不得再次報送新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審批。
據悉,險企高管會議的主持者為負責壽險業務的保監會主席助理黃洪。保監會網站公布的信息顯示,此次改革「普通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由保險公司按照審慎原則自行決定;分紅型人身保險的預定利率、萬能型人身保險的最低保證利率不得高於2.5%」。相應地,普通型人身保險保單的法定評估利率亦配套做出調整。2013年8月5日及以後簽發的普通型人身保險保單法定評估利率為3.5%;2013年8月5日及以後簽發的普通型養老年金或保險期間為10年及以上的其它普通型年金保單,保險公司采用的法定責任准備金評估利率可適當上浮,上限為法定評估利率的1.15倍和預定利率的小者。也就是說,年金保險的准備金評估利率可達到4.025%。而從1999年至今,人身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一直被限定不得超過年復利2.5%。
香港保險的費率市場化導致其保險產品利率低、價格便宜,在市場競爭中享有很大的優勢。記者近期從保監局官網獲悉,保監會正在討論內地壽險業的預定利率市場化改革。業內人士預言,近期金融改革措施不斷,壽險預定利率的放開有望在近日得到落實;而深圳前海將引進一批香港險企進駐,香港優秀險企的產品設計和服務經驗將在深圳得到引進和推廣,屆時,內地的保險產品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費率市場化的呼聲由來已久。1982年我國恢復保險業時,壽險預定利率是6%,最高達到8.8%。後來隨著央行8次連續降息,監管機構在1997年到1999年的3年間,連續下調預定利率最終至2.5%。應該說2.5%的預定利率為保險業在低利率環境中降低風險、減少利差損起到過重要作用。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壽險產品固化的2.5%預定利率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的需求,特別是在基金、銀行理財、信托等多種新型投資品種的沖擊和擠壓下,傳統壽險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幾乎喪失殆盡,這迫使保險公司轉而倚重投資型和分紅型產品,造成產品重投資輕保障、分紅保險獨大等諸多行業發展的結構性問題。因此,放開壽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已是大勢所趨。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