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經濟學家點評中國制造業數據背道而馳 @ 2013-08-02T13: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制造業 中國 數據 經濟 官方 匯豐
概念:匯豐7月中國制造業數據
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張智威則表示,兩個衡量中國制造業活動的數據出現分歧,表明中國經濟增長存在不確定性。
中國統計局昨(1)日發布數據顯示,7月官方制造業PMI指數出乎意料回升,環比上升0.2個百分點,達到50.3%。國家統計局專家指出,自2012年10月以來,PMI指數連續10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顯示目前中國制造業運行總體平穩。業界多認同,下半年經濟開局良好。發改委專家認為,中國經濟無「硬著陸」之憂,今年可實現7.5%左右增速。不過,小型企業PMI指數雖然出現連續兩個月回升,但已持續16個月處於50%以下的收縮區間,經營狀況不容樂觀。
    當天,來自中國和歐洲方面的制造業數據好於預期也助推油價上漲。中國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日發布的報告顯示,7月份中國制造業PMI為50.3%,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評論中國制造業PMI數據時表示:「由於內需和外需的疲軟,制造業增長放緩進而繼續拖累就業的增長。加之近來其他經濟數據走弱,中國政府出台了更多的微調措施,包括稅收優惠政策扶持中小企業,增加包括保障房、鐵路、節能環保和信息技術基礎設施領域的支出。這些有針對性的措施將增強市場信心,減少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AD/A)
數據編撰機構MARKIT周四(8月1日),歐元區制造業為兩年來首次錄得增長,因產出增加,表明歐元區有望在2013年第三季度擺脫經濟衰退困境。具體數據顯示,歐元區7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由50.1上修至50.3,為2011年7月份以來首次向上突破50這一榮枯分水嶺,市場此前普遍預期會持穩於50.1這一初值水平不變,而6月終值為48.8。
澳大利亞CPI數據發布後不久,中國私營部門制造業PMI意外下行,澳元應聲大跌。澳元/美元再度跌回之前曾於CPI出爐後推過的0.9300一綫,幷企穩0.9260附近。價格走勢突出了市場的困惑,澳聯儲降息幾率在澳大利亞基本CPI出爐後大跌至50%左右低點,然後中國制造業數據顯示疲軟,幾率又隨之升至54%附近。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8月1日發布數據顯示,7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經濟學家分析認為,P M I回升說明市場對經濟趨穩預期逐漸增加,大型國有企業開始受益於近期中國政府推出的一系列舉措。但考慮到其中從業人員指數已經連續14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下,以及同日發布的匯豐中國制造業P M I連續第三個月放緩,當前穩增長、保就業壓力仍然較大。
摩根大通(J.P. MORGAN)朱海斌:中國7月制造業PMI預覽指數表明,中國制造業環境依然疲軟。雖然經濟持續放緩尚未引發政策立場的轉變,但中國政府對增長放緩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實際上,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總理李克強最近已經重申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為7.5%,而7.0%則是必須守住的絕對底線。雖然摩根大通預計中國信貸增長將會減速,但應該仍遠遠高於該行對名義GDP增幅的預期。抑制投機性資金流動和利率市場化舉措可能有助於恢復信貸傳導機制的效能。摩根大通預計中國金融改革和資源定價改革將取得進一步進展,這可能有利於減輕經濟中的價格扭曲現象。
據鳳凰、網易財經報導,中銀國際控股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表示,盡管一般來說PMI高於50時,反映制造業經濟擴張,雖然7月PMI數據上升,但宏觀經濟仍面臨下滑壓力。
中國官方7月份PMI高於接受道瓊斯通訊社調查的11位經濟學家的預期中值49.8。PMI指數高於50表明制造業活動較前月擴張,低於50則說明較前月萎縮。匯豐7月中國制造業PMI終值降至47.7,與7月24日公布的7月份預覽指數一致,6月份終值為48.2。
大陸統計局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將在周四(8月1日)公布7月份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在近期宏觀經濟數據表現不佳、匯豐制造業PMI預覽值持續下滑的情況下,中國大陸官方7月份PMI將面臨枯榮分水嶺的保衛戰。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1)日發布7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較6月回升0.2個百分點至50.3,持續維持在象征景氣擴張的50之上,也優於市場預期的49.8。但反應小企業營運概況的匯豐中國制造業PMI終值,則為47.7。法人認為,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影響下,下半年GDP恐持續下滑至7%。
《經濟通通訊社1日專訊》瑞穗證券發表研究報告稱,7月官方和匯豐中國制造業PMI指數產生復雜的信號,預期經濟下行在7月持續。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經濟失去動力,勞動力市場正在承受壓力,盡管如此,鋼材去庫存化和出口訂單改善顯示經濟活動可能很快開始回暖。
官方PMI數據高於預期或許反映出一些政策正在朝大型企業落實,但我們對中國經濟正在惡化的整體評估沒有改變,不過市場對數據可能會作出積極反應。中國政府似乎承諾要實現今年7.5%的經濟增長目標,那麼政府需要實施更寬松、更積極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以便推動經濟實現適度周期性反彈。雖然政府計劃推出小規模財政刺激措施,但我們認為,中國央行也必須采取行動、通過降低融資成本為實體經濟提供支撐。中國此前承諾減少重工業產能過剩的現象,這可能會給未來幾個季度的經濟增長造成拖累。為了防止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預計政府將推出更多利好政策來支持新興行業和中小企業。--澳新銀行(ANZ)劉利剛、周浩
歐元區及英國制造業PMI均勝預期,中國官方制造業PMI意外加速增長,反映環球主要經濟體制造業齊向好,且美歐英日等多國央行承諾維持低息及量寬較長時間,令環球處於經濟改善及政策持續寬松的美好狀態,利好股市及商品等風險資產。
作為國民經濟曾經的支柱產業,中國制造業最近幾年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因為工人薪資增長、人民幣逐漸升值侵蝕企業競爭力。根據里昂證券亞洲(CLSA)的計算,雖然中國制造業的薪資水平只有美國的17%,但偏低的勞動生產率意味著兩國每單位產出的勞動力成本基本相同。這就令外界猜測,當年把生產基地從美國遷到中國的制造業巨頭又將把生產轉移回美國。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