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底特律深陷破產深淵曾風光無限被贊「美國巴黎」 @ 2013-07-20T06: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破產 底特律
概念:底特律申請破產美國最大城市破產
底特律市18日遞交破產保護申請被批准,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城市破產申請,債務至少150億美元,將被允許使用城市資產還債。底特律因管理不善、腐敗,人口從1950年代的200萬降至70萬,犯罪率為美國主要城市之最。此前媒體熱炒的1美元別墅就在這里。
這已不是美國城市首次申請破產,在美國歷史上城市破產也早已出現過不止一次。如加州的斯托克頓市就曾申請破產保護。
密歇根州州長里克・斯奈德授權底特律緊急財政管理人凱文・奧爾向美國破產法院正式遞交破產申請。斯奈德說,底特律的財政危機無法通過外部干預輕易解決。破產保護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措施。底特律需要盡快采取措施重新建立穩定的經濟和城市管理秩序,為底特律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遞交申請後,聯邦法院會在三十至九十天內,決定底特律是否符合申請破產保護的相關規定。一旦批准,市政府便會變賣資產抵債。但如果債權人對底特律市申請破產保護提出強烈質疑和反對,程序便可能會延長。有業內人士預期,審訊程序可能要一至三年,涉及費用相當龐大。
新華社消息,報道說,底特律緊急財政管理人凱文.奧爾獲密歇根州州長里克.斯奈德授權,向位於底特律的美國破產法院遞交破產申請。斯奈德說,如果不申請破產保護,底特律的財政緊急狀況不能順利解決。申請破產保護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也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底特律市申請破產法第九章的市政府破產保護,根據提交予底特律聯邦法院的文件,底特律市有超過十億美元的資產和債務,破產法第九章,是為市政府破產提供債權人保護的規則,與第十一章的企業破產保護不同,底特律市在尋求破產保護的同時,仍然需要繼續減少預算赤字,以及減少長期債務。州政府指定的緊急財務管理人奧爾,在五月已經就底特律市,即將耗盡可用現金提出過警告。
答:底特律申請破產依據了美國「破產法」第九章。「破產法」第九章是美國城市申請破產的依據。根據這一條款,如果申請成功,底特律將可以就調整債務醞釀和談判方案。
(底特律19日訊)曾經是美國汽車業中心的底特律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申請破產保護的城市。底特律幾十年來一直在走下坡路,導致該市無法支付拖欠債券持有者、現有公務員以及退休警察和消防員的數十億美元。
美國底特律市7月18日下午申請聯邦破產保護,這座汽車城和曾經的音樂之都成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市破產案主角。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7月18日報道稱,該市成為美國歷史上申請破產保護的最大城市。有分析人士表示,有些人認為將資金投入市政債券是安全的,底特律的情況對他們的理念產生了沖擊。
密歇根州州長施耐德當天批准了底特律申請破產的有關文件,表示底特律已經無法收取足夠的稅收來滿足各項義務,目前只有通過申請破產來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這是現存的唯一合理選擇。
加州去年在短短三個月內有三個城市提出申請,其中人口近30萬人的斯托克頓市,是底特律之前申請破產保護的美國最大城市,負債7億美元,主要因為2007年的次按危機,令市政府失去可觀的房地產稅收。
【新唐人2013年7月19日訊】(新唐人記者天一在線報導)由於長期陷於經濟困境,密歇根州底特律市在過去十年中損失了超過25%的人口,從「汽車城」變成了「棄城」。根據《美聯社》周四報導,底特律市已正式向聯邦法院申請破產,這將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城市破產案。
底特律的人口是北加州斯托克頓市人口的兩倍多。在底特律申請破產之前,後者曾於2012年6月申請破產,是當時全美申請破產的最大城市。
【綜合報導】曾為美國第四大城,同時也是知名汽車制造城市底特律,18日向聯邦法院申請破產,這宗破產申請案是目前為止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市政府破產案。
據外電報道,美國底特律市因無能力償還債務,已向當地破產法庭申請破產。在法庭保護令下,該市政府將能夠免於償還債務,並暫時從一眾官司中抽身,但目前不明朗因素為,在美國破產條例第9章中,未定明城市是否有權破產。
    據美國媒體18日報道,素有「汽車之城」美譽的底特律市負債超過180億美元,已正式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迄今為止申請破產保護的最大城市。底特律位於美國中西部密歇根州,是美國三大汽車制造商所在地。由於人口銳減導致稅收基礎減少,加之不少企業撤離底特律,底特律市財政狀況日益惡化。
美國密歇根州被稱為汽車之城的底特律提出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史上申請破產的最大城市,州政府指定的緊急財政管理人奧爾承諾,會確保市民日常生活不受影響。
底特律提出破產保護申請,使得該市成為美國歷史上申請破產保護的最大城市。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