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陸央行:商業銀行要注意流動性 @ 2013-06-24T16: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錢荒 銀行 中國 流動性 央行
概念:中國流動性 , 2008年金融
上周初中國突然出現的「錢荒」現象推動短期利率最高飆升至25%,在全球市場引發恐慌。到上周五,資金面壓力稍有緩解。交易員們稱,中國央行可能要求大型國有銀行不得囤積現金,釋放更多資金來緩解市場的流動性緊縮狀況。但對於中國央行來說,其首要任務依然是在中國領導層的指令下遏制商業銀行為所欲為的不正常信貸現象。
經濟波瀾考驗金融界的實力與勇氣。金融是經濟晴雨表。有人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市場習慣了大寬松,銀行業已經患上「央行依賴症」,一些商業銀行想當然以為中央銀行慷慨解囊會無限期。面對近日中國銀行業鬧出的所謂流動性緊張,人民銀行按兵不動。事實上,中國廣義貨幣位居世界第一,銀行業整體穩健,銀行存款准備金率處於高位,監管審慎有力。央行與市場的博弈更多是在提醒,面對國際經濟風雲,中國銀行業要反思,要調整,要改革。
為何一向被稱為「貨幣堰塞湖」的中國會出現短期流動性危機?恐怕這背後絕不僅僅是流動性本身的問題,而是與「影子銀行」治理密切相關。2012年以來,包括銀行理財產品、信托計劃、委托貸款等影子銀行和表外融資泛濫,2013年一季度表外融資增加2.02萬億元,同比多1.33萬億元,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32.8%。由於「影子銀行」槓桿化程度提高,鏈條復雜,不透明,已經觸及到金融安全底線。
「不差錢」的中國為什麼出現了「錢荒」?目前的流動性危機,表面上看,與銀行面臨季末考核,對資金需求較大,各家銀行較為惜借有關。此外監管部門強化理財產品監管以及加大對跨境套利交易的監管,也導致各銀行需要增加資金以滿足合規要求。但從根本上看,近年來金融體系的發展及其運營管理體制已經嚴重脫離了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為刺激經濟增長注入的資金其實並沒有都投入到實體經濟當中,大量的資金只是在金融體系內部空轉套利,不斷通過槓桿投資和期限錯配套取利差,資金在各個金融機構間循環往復獲取利潤。除此之外,具有規模優勢的國有企業以及一些過度圈錢的上市公司更容易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資金,從而使其能通過委托貸款等方式進行套利,由此導致資金的重復計算,進而導致社會融資總量的虛增。由此可見,目前的「錢荒」並不是貨幣政策收緊所導致的,而是過去幾年金融體系借助國內外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脫離實體經濟盲目發展,金融資產過度膨脹在一個時間點的集中爆發。
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近日發表一篇評論文章也證實了此種猜想,中國貨幣市場不太可能出現流動性危機,個別銀行之所以出現融資問題,主要是因為這些銀行過度依賴在銀行間市場拆借短期資金,而且放貸規模超出了監管機構的限制。銀行業應該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融資問題,而不是指望央行來提供流動性。
不過在絕大多數分析人士看來,這次銀行「錢荒」遠沒到引發金融危機的地步。《華盛頓郵報》報道稱,中國新一屆領導人上任後,北京對控制龐大債務潛在失控風險的決心進一步加強。這些債務沒有出現在銀行收支表上,但卻存在於全國仍在發展的灰暗金融體系中。穆迪公司近期分析指出,中國中央政府的財務狀況仍很強健,但地方上的快速信貸擴張和債務對發展構成威脅。短期流動性緊張可能讓已經放緩的借貸雪上加霜,但全球經濟、特別是中國現金充裕的大型國有銀行不太可能受到嚴重影響。中國經濟仍可能保持7%到8%的增幅,按大多數標准看都是相當強勁的。
【文匯網訊】「錢荒」正在成為當下中國經濟中最熱門的關鍵詞。6月中旬以來,「銀行間隔夜拆解利率」這個十分專業的名詞開始不斷通過媒體進入公眾的視線。20日的最新數據顯示,上海銀行間利率再次全線上漲,利率首次超過10%,達到驚人的13.44%,該數值已創下歷史新高。平常在人們眼中最不「差錢」的大型商業銀行開始加入借錢的大軍,銀行的錢不夠用了!
大陸市場流動性頻頻告急,銀行業鬧「錢荒」問題也愈演愈烈,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23)日強調,將繼續實行穩健貨幣政策,靈活調整貨幣存量,以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並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新唐人2013年6月22日訊】(新唐人記者藍銘浩綜合報導)中國金融市場鬧「錢荒」的狀況已開始逐漸滲透到更廣泛的經濟領域,引發一幕幕「搶錢大戰」。6月20日,上海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SHIBOR)大漲578個基點至13.444%,創下歷史新高。「錢荒」讓大型銀行出手搶錢,資金成本高漲讓中小企業苦不堪言。不過到目前為止,北京央行仍然保持「旁觀」政策,不出手救市。但是,對於增速已經明顯放緩的中國經濟來說,信貸增速放緩無疑是雪上加霜。
中國眾多媒體都在重要的位置報道各大銀行錢荒的問題之際,也有經濟學家指出市場上的流動性其實非常充裕,只是大量資金停留在金融系統內空轉套利;而熱錢流出和貨幣政策從緊,尤其是央行對銀行間市場的態度與此前明顯不同,導致不少金融機構誤判。
其次,我們必須搞清楚,「錢荒」究竟出現在哪里?坊間一般泛泛而言,是指中國出現了「錢荒」,但這與基本事實不符。事實上,在過去的10年當中,中國貨幣發行量增速居高不下,目前廣義貨幣M2余額已經突破100萬億人民幣,是中國GDP規模的近兩倍,相比10年前不足20萬億的M2余額,增長5倍以上。近年來,關於中國央行貨幣超發的批評聲浪一直不絕於耳。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突然出現「錢荒」顯得違背基本邏輯——正如某地一直在下雨且雨越下越大時,卻突然出現旱災一樣,是很匪夷所思的事情。那麼,到底「錢荒」出現在哪里呢?從實際情況來看,「錢荒」集中爆發在中國銀行業。
同一天市場更傳出,大陸央行向工商銀行注資五百億元,及中國銀行由於流動性緊張發生資金違約等諸多傳聞,銀行間市場被迫延遲半小時收市,震動整個金融市場。
    今年5月份,內地銀行間回購利率的水平還保持相對穩定,但從6月6日開始,回購利率出現快速攀升,隔夜拆借利率最高達到9.8%。6月20日,上海銀行間隔夜拆放利率達13.4440%,創下歷史新高;7天利率首次突破10%,達11.0040%。種種跡象顯示,中國銀行業流動性極度緊張,「錢荒」問題正在持續發酵。
銀行間拆借利率在兩周前飆升,資金面開始告急,它對經濟的具體影響將取決於「錢荒」持續時間的長短。到目前為止影響似乎較為適中,而且一旦「錢荒」升級並對金融系統構成重大威脅,中國政府也可憑藉雄厚的金融實力進行干預。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