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歐洲汽車業協會:中國或對歐盟豪華車征稅 @ 2013-06-07T20: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歐盟 光伏 中國
概念: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
產能過剩也令大量廉價的中國光伏產品湧入國際市場,行業生態迅速惡化,包括SOLYNDRA、EVERGREENSOLAR、SPECTRAWATT在內的一大批歐美光伏企業黯然倒閉。與此同時,中國光伏業卻未討得半點便宜——曾經風光無限的光伏巨頭尚德電力就因債務問題轟然倒地。此次歐盟征收反傾銷稅,短期無疑將給中國光伏業帶來陣痛,但長期來看,讓市場決定優勝劣汰是保證行業健康發展的前提。該事件不僅有利全球光伏業的復蘇,更能夠幫助避免尚德式的悲劇再次發生。
歐盟出招,中國接招。在歐盟宣布決定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後24小時之內,中國政府和企業迅速做出回應。企業層面,英利等光伏巨頭迅速在北京集結,商討下一步應對策略;官方層面,中國商務部昨日表示,已啟動對歐盟葡萄酒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程序,而這可能僅僅是中方反制的第一張牌。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兩大經濟體的貿易爭端絕非雙方所願,如何協商解決爭端才是當務之急。
「歐盟吃定了中國」,經濟學家李才元認為,由於光伏產業已實現典型的「全球化分工」,而中國企業在光伏產業鏈上只是位居中下游,上游的核心技術、材料以及光伏生產設備等,都對歐盟有依賴,最關鍵的是中國企業還必須依賴歐盟市場,「他們抓住了你的軟肋,就算是增加關稅成本,你也不得不割肉飼虎,繼續出口。誰讓你既缺乏自主技術也缺少自主市場呢?」
針對歐盟委員會公布的對中國輸歐光伏產品分階段征收臨時反傾銷稅的決定,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指出,中國輸歐光伏產品並不存在傾銷,指責中國光伏產品傾銷是不公正的,對有關產品征收懲罰性反傾銷稅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
第二,歐盟揚言對中國光伏和無線網絡通訊設備征收懲罰性關稅,既有保護自己市場和企業目的,也存在利用這一貿易爭端向中國施壓、促使中國在歐盟感興趣的一些市場領域加大開放力度的動機。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一面強調只要傾銷和中國政府補貼對歐盟市場的損害有確鑿的證據,歐盟委員會將不用聽成員國意見就有權開征懲罰性的關稅;另一方面,他又聲稱,如果中國采取措施減少對歐盟的損害,歐盟委員會將會在臨時措施實施後考慮其他措施。與中國討價還價的動機暴露無遺。
實際上,自從去年9月份歐盟啟動反傾銷立案調查以來,中國的光伏企業們便做好了面對最壞結果的打算。而眼下,歐盟尚留兩個月的窗口期,他們都在等待轉機的出現。在他們看來,歐盟此舉將損害歐盟的太陽能市場,並對全球太陽能市場的利益帶來損害。據了解,很多光伏企業都在向新興市場進軍,以擺脫對歐洲市場的依賴。
    浙江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沈福鑫稱,如果按照11.8%的稅率,或者上調至20%左右,中國光伏產品進入歐盟市場仍有利可圖。但是,如果按照起初市場預期的47.6%的稅率,中國光伏產品進入歐盟市場將至少會加價30%以上。這樣一來,中國光伏產品將完全失去歐盟市場。
中國與歐盟貿易摩擦進入新的階段。6月5日中國針對歐盟葡萄酒啟動雙反調查。這一決定是中國針對歐盟貿易委員會6月4日宣布將對中國光伏產品征稅作出的反制措施。
歐盟委員會宣布自6月6日起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中方表示堅決反對,堅持談判磋商解決問題的態度沒有改變。與此同時,中國業界已經做好與歐委會進行價格承諾談判的准備。而對於近期中歐之間的貿易交鋒,歐盟多數國家認為爭端升級將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對此,布萊爾對國際在線記者表示,「對於國際社會來講,存在貿易爭端是非常正常的」。他說,盡管我們看到,中國和歐洲之間有很多貿易爭端,但是相信這些爭端在未來一定能夠得到妥善解決;眾所周知,雖然目前在歐盟有很多反對中國的聲音,但是既然歐盟委員會已經宣布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那麼他們一定會找到合適的方法來解決這一貿易爭端。
中新網報導,文章指出,畢竟,對於一開始就大量使用外資、90%出口的中國光伏產業,歐盟貿易部門沒有按照中國自己的成本核算有無傾銷,而是指定美國為替代國計算。即使不考慮美國工人和中國工人之間數倍的工資差異,鑒於中國光伏產業產能產量占全世界60%,美國則只相當於中國的幾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勞動生產率和規模經濟效益的巨大差異也決定了以美國為替代國計算出來的中國光伏產業「傾銷幅度」只能是一個荒唐的數字游戲。
歐盟的關稅計劃打擊到了中國一個具有政治敏感性的行業。中國光伏產業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產業之一,2011年最高峰時,該行業的出口占中國對歐盟出口的7%。另外,中國政府為國內光伏產品制造商提供了廣泛支持,其目標是將中國打造成全球可再生能源產品的生產大國。
中國光伏產品具有價格競爭力,這不是中國的過錯。眾所周知,這種競爭力源自光伏產品原材料價格下降和中國產業進步,同傾銷和補貼不相干。憑臆想和武斷采取「雙反」措施,沒有根據,也站不住腳。圍繞有關光伏產品的貿易摩擦,中國展現了足夠的誠意和建設性。歐盟展開有關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後,中方立即啟動應對和交涉。除了政府層面的工作,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也代表業界同歐盟耐心溝通,說明情況。
在中國「出手」前幾小時,歐盟委員會不顧德國等多數成員國反對,執意對中國輸歐光伏產品征稅。從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宣布決定那一刻,就有人預言與中國人這樣玩「貿易戰邊緣政策」,必然招致中歐雙輸的結果。然而分析家也說,彼此互不相讓的言辭背後,布魯塞爾和北京都給對方留下喘息空間:歐盟沒有如此前所威脅的對華征收47%高關稅,中國也沒將瞄准鏡對准歐盟最擔憂的多晶硅。
如此下去,中歐貿易關系將步入中美貿易關系般惡化的後塵。就光伏產業而言,中國實際上處於「三頭在外」的全球產業分工格局中,賺的都是辛苦錢,行業波動影響最大的還是左右多晶矽原料供應的美國、歐盟和韓國三國,中國在光伏電池加工環節的缺口馬上可被其他國家填補,歐盟18個反對國家的光伏貿易商、安裝商都將重新獲得新的供應。因此,歐盟光伏對華「雙反」遭遇18國反對4票支持、530家企業反對45家贊成,但這並不能成為中歐光伏貿易爭端的底氣,時間對華不利。
歐盟委員會分別於去年9月和11月啟動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涉及中國企業對歐盟出口金額高達210億歐元(約合271億美元),被業內人士稱為歐盟歷史上涉案金額最大的「雙反」案件。按照歐盟相關法規,歐盟委員會預計於今年6月6日作出初裁。
香港, 2013年6月6日 - (亞太商訊) - 歐盟光伏制造商於去年7月,向歐盟委員會提起對華的「反傾銷」申請,從此,中國和歐盟在光伏反傾銷和反補貼稅政策上開始了長期反覆的角力戰。歐盟昨天宣布,將從6月6日至8月6日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此後該稅率將升至47.6%。此次歐盟 「雙反」調查主要針對晶硅太陽能領域,使大量中國光伏企業面臨巨大挑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該政策的出台卻給薄膜太陽能企業帶來了發展契機 。有專家指出,薄膜太陽能將成為未來光伏行業的主流發展方向。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劉坤領 北京報道) 中歐貿易戰劍拔弩張。 歐盟宣布,對華光伏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不到一天,中國商務部即宣布,啟動對歐盟葡萄酒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雙反」調查)。商務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回應稱,歐方執意對中國采取不公正的征稅措施,中方表示堅決反對。同時,商務部表示,中國業界已經做好與歐委會進行價格承諾談判的准備(詳見另稿)。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