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中國PMI遜預期專家:經濟復蘇乏力A股港股今復市有壓 @ 2013-05-02T08: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經濟 復蘇
概念:回落經濟 , 2013年4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
「中國PMI再度下滑,表明整體經濟仍然延續此前的弱勢復蘇態勢,當然,禽流感疫情的爆發可能也影響了整體經濟的表現。」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在PMI公布後點評道。
繼早前的匯豐中國PMI初值反映內地經濟復蘇乏力後,中國昨(1)日公布的官方制造業PMI亦回落至50.6,差過市場預期,其中新訂單、庫存等多項指數均下降,出口訂單更降至50的榮枯線下方,顯示制造業需求仍面臨壓力。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復蘇乏力,短期經濟下行風險加大,亦為今日復市的港股及A股帶來壓力,其中港股「5連升」或斷纜。
市場揣測美國量化寬松(QE)措施何時退場的聲音沒有間斷過,但鑒於美國經濟復蘇力道仍嫌疲弱,加以通膨尚無升溫之虞,預料聯准會(FED)短期內不但不會緊縮刺激手筆,反而會考慮加大寬松力度。
國內經濟真悶,不僅首季GDP「保三」失望,就連「保二」都失利,合庫巴黎投信投資長陳人麒表示,景氣雖仍有下行風險,但復蘇訊號確立,復蘇的過程並非一蹴可及,以進兩步退一步的方式進行,對於股市反而是一件好事,而股市第二季指數空間或許不大,但個股差異大,選股將是關鍵。
摩通預計,2013年全年內地經濟將呈周期性復蘇,主要因素包括政府基建投資、樓市及消費服務業增長,但復蘇步伐受制於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不會太快,該行維持中國全年經濟增長7.8%的預測。歐羅區整體和主要成員國的制造業PMI將於本周四公布,預期會繼續收縮,並較3月份惡化。至於昨日出爐的英國PMI指數,則從3月份修訂後的48.6點,改善至49.8點,較此前預期的48.5點為佳,但仍處收縮水平。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日本力行的「安倍經濟學」初見成效,上月家庭開支錄得9年來最大增幅,失業率也降至4年多低位,反映東京現任政府采取大膽措施催谷經濟活動,正有效提高消費及企業招聘意欲,令經濟停滯20年的日本,復蘇終露曙光。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台逾4個月,大膽實行多種經濟刺激措施,初步成績可在昨日公布的經濟數據中看出來。縱使近期全球經濟開始放緩,但日本的工業生產及消費等數據均有改善跡象,市場均料日本經濟復蘇的力量將會持續。
美國經濟復蘇放緩
最近一、兩周,東亞情勢異常緊繃。首先還是北韓的持續『搗彈』,雖然實際開戰可能性不高,即便真開打起來,以兩邊軍事力量落差來看,也很難持久。不過對復蘇中的全球經濟來說,只要出現戰爭或動亂,不啻仍是極大干擾。
對此,經建會經濟研究處長洪瑞彬表示,這次景氣變動與金融海嘯期間截然不同,當時呈「V型」反彈,這波則為緩慢的淺「U型」復蘇,復蘇較慢,「這波復蘇沒這麼簡單」。
IMF上周發表報告,連續第4次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由原來1月份的3.5%下調至3.3%。中國、美國和歐元區三大經濟體增長預期均遭下調,其中,中國經濟增長由此前預期的8.1%下調至8.0%,美國經濟增長下調至1.9%。對歐美復蘇的前景展望,較之前悲觀。
從分項指標觀察,金融面、消費面與勞動市場指標大致穩定,但生產面與貿易面表現不盡理想,工業生產指數、制造業銷售值變動率等下修較多。「經建會」認為經濟處於緩步復蘇,但回升挑戰還是很多。經研處處長洪瑞彬說:「可能信心還是必須要提振,最近有些好的跡象是像5月份母親節檔期開動,還有春季電腦展正在推動;台商回台廠商意願增強,自由經濟示范區第一階段也即將啟動,對『國內』民間消費跟投資的延續是有幫助的。」
【新唐人2013年04月30日訊】(中央社台北30日電)德國4月失業人數增加,為連續第2個月上升,為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難以從去年底的衰退中復蘇增添佐證。
他分析,首先美國經濟復蘇困難重重。樓市回升動能不大,能否持續尚不確定;美國消費從去年底到現在是下降的;債務沉重始終是經濟復蘇和增長的巨大包袱。此外,美國經濟還有結構問題,虛擬經濟過盛,實體經濟不足,再工業化需要時間。
匯豐大陸制造業4月PMI初值50.5,比歷史同期52.4均值水平低1.9個百分點;特別是需求指數和產出指數雙雙下跌,反映經濟內生動力不足,弱復蘇格局更趨減弱。由於全球經濟艱難「再平衡」,大陸制造業將面臨「去產能化」和轉型的雙重調整,經濟整體復蘇進程恐怕會比較艱難。
元大寶華:第三季美國經濟加速復蘇
文章指出,對未來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預測與判斷,給予中國企業乃至熱衷主導經濟發展的各級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提醒,就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已經到了時不我待的關鍵時刻,必須盡快放下傳統思維和狹隘的既得利益,真正搞懂李克強總理在新一屆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對做好政府工作提出的六點要求,徹底想明白為什麼「如果被部門和局部利益牽著走,不僅損害全局,從長遠看對部門也是不利的」這句話真正的含義。在今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平穩的基礎上,要進一步認清我們面臨的風險與挑戰,盡早放棄期待外需復蘇緩解傳統產能過剩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緊緊抓住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的危中之機,把轉變職能的任務作為自覺的行動,把不該管的微觀事項堅決放給市場、交給社會,在促進民間投資、擴大就業、提高企業競爭力、激發經濟社會活力等方面多做符合市場規律和民心民意的實事好事,通過調動廣大企業家創造性、釋放億萬群眾的積極性,不斷激發中國經濟的創新潛力和市場活力,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切實打造出中國經濟的升級版。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