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政府突取消勾地機制全掌土地供應主導權 @ 2013-03-01T07: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政府 供應 土地 取消勾地
概念:年度供應土地 , 2010年政府
核心提示: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日在發表2013/14年度政府賣地計劃同時,亦宣布取消持續14年之勾地機制。陳茂波解釋這是向市場發出清楚信息,土地供應主導權由政府掌握,顥示政府增加土地供應之決心。此間市場人士認為,特區政府剛於上周五推出「新辣招」,昨日又取消勾地機制,惹人揣測頗有與地產商「對干」意味。
陳茂波表示,政府主動賣地以來,政府掌握土地供應的主動權,由發展商勾出的土地只占少數, 在2011/12年度,只有1幅地皮由發展商勾出,在2012/13年度,只有2幅由發展商主動勾出。此外,由1999年勾地表實施至今,58幅地皮由發展商勾出,其中住宅占49幅。
陳茂波稱,2013/14年度賣地計劃包括足以供應可興建約13600個單位的46幅住宅用地、以及可分別提供約33萬平方米總樓面面積和300個酒店房間的9幅商業╱商貿用地和1幅酒店用地。陳茂波說:「2013/14年度賣地計劃的46幅住宅用地中,28幅是新增用地,18幅則滾存自本年度賣地計劃。新增可供出售的住宅用地數量顯示了政府增加房屋土地供應的決心。」在來年度第一季度,即本年4至6月,政府將招標出售7幅住宅用地,分別為兩幅位於屯門、兩幅位於將軍澳、一幅位於何文田、一幅位於沙田和一幅位於大嶼山,共可提供約2400個單位。政府將就其中兩幅將軍澳用地和一幅屯門用地加設須提供最少單位數目的要求,以確保住宅單位供應數量。連同擬於同一季度招標出售位於朗屏站(南)的西鐵物業發展項目(約720個單位),該8幅住宅用地可提供約3100個單位。此外,一幅位於馬鞍山的商業用地和座落港島中區的美利大廈酒店用地將於同一季度招標出售,以滿足市場的需求。該兩幅用地可分別提供約15000平方米商業總樓面面積和300個酒店房間。
他表示,政府已掌握土地供應的主導權,有人誤解發展商不勾地會影響住宅供應,為了消除這誤解,政府將在2013/14年度取消勾地機制。政府將在每季前,公布主動出售的土地。
政府多年來堅持說,勾地及主動賣地制度雙軌並存,行之有效,這個說法終於有變。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表示,避免市場誤以為政府在土地供應上,沒有主動權,因此決定在下一個財政年度,取消勾地制度,並會繼續按季預先公布政府賣地計劃。
香港「勾地制度」正式名稱是「申請售賣土地表制度」,在亞洲金融危機後樓市大跌時推出的一項政策,用意是由市場需求主導土地的供應量。在此制度下,香港地政總署定期列出公開的土地儲備表,有意購買的開發商及公眾可向地政總署提出「勾地」的申請,報出自己的底價。當該底價符合政府的要求(目前一般要求是不低於市價80%),政府才會將該地塊「勾出」拍賣。拍賣時如果最終出價不及「底價」,政府將收回地皮。
各位傳媒朋友,大家好。我代表政府向大家介紹來年的賣地計劃和賣地機制。自二○一○年開始,優化賣地措施除了包括保留勾地機制外,亦加上政府主動賣地機制。自二○一一年四月開始,按季預先公布出售甚麼土地,然後以公開招標或公開拍賣的形式將之出售,已成為特區政府賣地的一個既定做法。在二○一一至一二年度,我們一共出售二十七幅住宅用地,可以提供約七千九百個單位,其中政府主動賣地的占二十六幅,發展商勾地的只有一幅。二○一二至一三年度,已售出或即將出售的合共有二十四幅住宅用地,可以提供約八千二百個單位,其中政府主動賣地的占二十二幅,發展商勾地有兩幅。可以這樣說,自從二○一○年引入政府主動賣地的機制以來,政府已經實際上掌握土地供應的主導權。在二○一一至一二年度,發展商勾出的一幅土地其實只可興建數個單位。在二○一二至一三年度,他們勾出的兩幅土地合共也只可興建百多個單位。雖然政府已掌握土地供應的主導權,但我們聽到仍然有聲音提出擔心如果發展商刻意不勾地,便會影響土地供應。這誤解無論在議會、社會,甚至學者之間也持有。為了徹底消除大家的疑慮,政府決定來年二○一三至一四年度取消勾地機制。政府預計可出售的土地會列載於賣地計劃內,並且會一如過往兩年,繼續按季預先公布來季我們會主動出售那些土地。政府在二○一三至一四年度賣地計劃足以供應可興建約一萬三千六百個單位的土地。我們認為這樣做政府可以因應當時的市場需要主動賣地,確保在最大程度上增加土地供應,而不需要等地產商勾地。
高緯環球大中華區評值及專業顧問董事張翹楚對中新社表示,政府掌握主導權增加土地分布彈性,減少了不必要的中間流程,或可縮小賣地計劃與實際供應量之間的差距。2012年,港府年初主動推售近3萬個單位,實際僅推出19300個單位,期間多幅土地流標。張氏認為,用拍賣單軌制取代雙軌制,可提高土地供應的效率,預計今年政府或可超額完成2萬個單位的供應目標。(完)
政府四月起取消勾地制度,但會繼續按季公布賣地安排。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說,不希望因為發展商不勾地,令外界誤解政府失去土地供應主導權。他強調,即使未來樓市有調整,政府仍會繼續賣地,希望令土地盡速供應市場,令樓市平穩發展。
「勾地政策」的壞處,是政府把拍賣土地的主導權,從自己的手上,放到了發展商手上。這政策大受發展商的歡迎,不在話下,而由於發展商掌控了主導權,自然令樓價易升難跌,且導致土地供應量嚴重不足,因為發展商會擇肥而噬,寧願采取牟利少銷的策略,也不願意薄利多銷,對於勾出地皮,自然會采取極度保守的策略。如果要作出一個比較,定期賣地是以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為目標,而勾地政策則是以發展商的利益為最大目標,次要目標就是政府的財政收入,因為政府認為價格合理,才會把那塊土地公開競投。換言之,一塊土地的價格必須能讓政府認為賺夠了,發展商也認為賺夠了,才能賣得出去。這兩條政策的孰優孰劣,是不問可知的。這些年來,香港人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差,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勾地政策」。而很明顯的是,「勾地政策」是一條不公義的惡法。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倫樂)政府昨宣布取消實施14年的勾地制度,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更揚言:「讓大家清楚知道,政府全面掌握出售政府土地的主導權。」但取消勾地後,港府暫無計劃恢復公開拍賣,全數土地會用招標方式推出,更稱新財年放入「賣地表」的46幅土地共1.36萬伙都會全數推出,明顯與上年度只於勾地表選出24幅土地主動推出有分別,按年主動推出的單位數量足足多出5,400伙,增幅65.85%,有信心可達全年供應2萬伙目標。(詳見A11至A14)
【本報記者官小雨報道】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宣布下年度取消勾地機制,按季預先公布來季出售土地計劃,政府可因應當時市場需要主動出售,確保在最大程度上增加供應,明日招標的兩幅地皮,為取消勾地制度後最先招標的兩幅地皮。
沿用了14年的勾地制度昨正式宣布取消,完成了歷史任務。政府此舉動機顯而易見,乃要掌控土地供應的「主場」,以便日後彈性推地,作為調控樓價的手段;然而卻扼殺了發展商增土儲的彈性,其選擇土地的自由度亦因而降低。
對於政府取消勾地表制度,續按季賣地,德銀報告指,相信政府未來將通過定期賣地和招標以增加土地供應,該行認為,近期政府的連串措施,相信物業成交量將受壓,且資金流入非住宅市場亦受限制。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