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香港再調樓宇印花稅率抑制樓市泡沫 @ 2013-02-24T18: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印花稅 樓市 住宅 措施 政府
概念:500萬元 , 住宅印花稅措施
至於非住宅物業,政府從今日凌晨起提前征收非住宅物業印花稅時間。由原來訂立售賣轉易契時征收,改為在簽訂買賣協議時間時征收,以致使與住宅物業交易的現行安排看齊。曾俊華指出,以免炒風蔓延至非住宅物業。他又指出去年本港非住宅物業價格升幅較快,其中商鋪物業價格升幅為39%,寫字樓物業升幅為23%,分層工廈物業升幅為44%。被問及為何不將特別印花稅(SSD)及BSD擴展至非住宅物業時,則指出政府曾考慮不同方案,又指出不排除會將SSD等措施擴展至非住宅物業。消息人士指出,去年本港在完成交易後兩年內出售的非住宅物業,比率高達36%。有關比率在2011年為33%,而在05至2010年期間,平均比率為26%。
政府公布新的應對樓市措施,包括全面提高買賣樓宇印花稅的稅率,以增加買賣樓宇的交易成本。
第二項措施為修訂《印花稅條例》,令非住宅物業包括商鋪、寫字樓、工廈、車位等的交易,在簽訂「買賣協議」之後,就須要繳付印花稅,而不是等待簽訂「轉易契約」時才繳納。這個做法跟住宅物業交易的做法看齊,會增加買賣非住宅物業的成本,阻止炒風蔓延至非住宅市場。
《明報》報道,政府昨日突然再出3重招遏樓市需求,包括今日凌晨起提升物業印花稅一倍,新措施主要針對購買第二套房的買家,例如購買300萬至400萬元住宅時,印花稅率由現時的2.25%加至4.5%,但首次置業或只擁一套房而換樓者則可獲豁免,即照舊按現稅率繳交印花稅。財政司長曾俊華表示,今次措施同時遏止非住宅物業的炒風,更強調不排除將來對非住宅物業開征買家印花稅(BSD)和額外印花稅(SSD)。
去年10月,香港政府宣布推出全新的「買家印花稅」措施,即所有非本地居民、所有本地及外地公司在香港買樓,都需要支付15%的「買家印花稅」;同時,如果買房之後3年內把房子出手,還需要支付一筆10%到20%不等的額外印花稅。香港多家中介透露,「10月新政」執行一個月後,住宅成交量下跌五成,迫使多數炒家從住宅物業市場轉移到商業物業市場淘金。
政府推出征收「雙倍印花稅」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隨即解畫,表示現時樓市熾熱,泡沫風險上升,政府若不果斷采取措施介入市場,待泡沫爆破時情況有可能較1997年更嚴重,將影響民生環境,政府顧及整體利益而做「丑人」,征收「雙倍印花稅」是希望市民買樓時三思。張炳良強調,今次亦非最後一輪措施,但市民若以公司名下擁有物業,再以個人身份置業,毋須支付雙倍印花稅。
樓市瘋癲,迫使政府推出買家印花稅(BSD)及加強額外印花稅(SSD)四個月後,再次加推六辣招打擊物業炒賣活動,當中包括雙倍印花稅,令物業交易成本倍增。另針對炒風蔓延到非住宅,新措施下,購買商鋪、寫字樓、工廈、車位、酒店等,都要在簽訂臨時買賣協議後繳付新印花稅,以杜絕「摸貨」;金融管理局也收緊按揭配合,所有措施今日凌晨0時生效。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明,如果樓市泡沫風險持續上升,他會再次推出措施。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宣布應付樓市過熱的新一輪措施,說明政府不斷監控樓市,包括住宅和非住宅樓市的表現,隨時推出減低對物業需求的新措施。今次的措施亦適用於非住宅物業,因為非住宅物業市場過熱,同樣對金融體系和整體經濟造成影響。政府會繼續監控樓市,如果市場繼續過熱,將會適時再次推出遏抑措施。
政府推出「雙倍印花稅」及商業物業「即時征稅」辣招壓抑樓市,引起市場熱議,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解釋,現時樓市熾熱,泡沫風險上升,直言政府若不采取措施介入市場,一旦泡沫爆破,情況有機會較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令樓巿大瀉更為嚴峻,故政府顧及整體利益下,有必要做「丑人」出手,又表明今次並非最後一輪措施,會繼續留意巿場情況;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則表示,約有半數置業的巿民會受新措施的影響。 記者陳廣盛報道
雖然新稅率影響不同類別的樓宇,但曾俊華強調以照顧本地居民為措施的宗旨,首次置業及換樓人士將獲豁免。首次購買住宅的永久居民,在簽買賣協議時只要無其他香港住宅物業,只須按原稅率繳付印花稅。若其中一名買家為永久居民,另一名為近親,只要他們在買樓時未持有住宅物業,亦可豁免。至於換樓人士要豁免,有兩個方式,一是「先賣後買」,只需按舊稅率即可;二是「先買後賣」,則須先按新稅率繳稅,再於購入新住宅後6個月內售出舊有物業,當他們完成出售舊有住宅物業的交易後,即可向稅局申請退還新舊稅率的差額。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此次出招的目的是為了防范樓市泡沫風險的增加。對於頻繁推出措施但效果甚微,他則稱不可能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政府會在適當的時候把握時機推出相應措施,在增加房屋供應的同時減少買家需求,以舒緩樓市情況。曾俊華強調,會密切留意樓市發展,在需要時毫不猶豫推出新措施,不排除未來會將買家印花稅(BSD)及加強版額外印花稅(SSD)推行至非住宅物業。
據香港媒體報道,為遏抑樓市亢奮,香港政府將加印花稅,200萬港元以上住宅,印花稅全部加倍,最高17%。香港永久居民且為首次購房,豁免加稅。措施在2月23日,即今日午夜後生效。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公布控制樓市需求的兩項措施。一是增加住宅的印花稅,目前200萬以下的細價物業,印花稅僅為100元,將增至交易額的1.5%,其他金額的樓宇,印花稅則全面增加一倍;最高增加至8.5%,雙倍印花稅適用於所有個人和公司,不過,本地首次置業人士仍可享用舊稅率。另外,非住宅物業,包括工廈、寫字樓等,在簽訂買賣合約已需繳納印花稅;與住宅物業看齊。措施在2月23日,即今日午夜後生效。
這是港府4個月內第二次對樓市進行調控。去年10月,政府推出買家印花稅和加強版額外印花稅,將額外印花稅調高至最高20%,並要求非香港永久居民在購買物業時額外繳納15%的印花稅。港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日還強調,會密切留意樓市發展,在需要時毫不猶豫推出新措施,不排除未來會將買家印花稅及加強版額外印花稅推行至非住宅物業。
中原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表示,措施將令偏軟的樓市轉為呆滯,市場氣氛急轉為審慎及觀望。新壓力測試下,按揭申請人需有較足夠之入息方可上車。雖然措施有助銀行加強信貸防守力,但無可避免將增加用家入市困難度。其他降低按揭成數的措施主要是針對非住宅物業,連同非住宅物業需於買賣合約後即時繳交印花稅的措施,有助即時壓抑非住宅物業的炒風。
樓市再度升溫,風險已不低於九七年,政府再出招打擊樓市炒風,加推兩項印花稅措施,所有住宅同非住宅物業,印花稅倍增至最高百分之八點五稅率;不過首次置業,或計劃樓換樓的永久居民可獲豁免交雙倍稅。政府又提出,向非住宅物業,提早在簽買賣協議時征收印花稅,打擊工商鋪位及車位炒賣情況。在政府出招後, 金管局亦宣布加強監管樓宇按揭,指令銀行收緊審批各種樓宇按揭,而涉及工商物業的按揭成數,則一律下調一成,其中收入源自香港的申請人,按揭成數由目前五成下調至四成,收入源自海外的申請人,按揭成數由目前四成下調至三成。金管局又要求銀行,將車位最高按揭成數,一律定為四成,貸款年期上限統一為十五年。另外,按揭證券公司今日起收緊按揭保險計劃的合資格准則,可承造最高九成按揭貸款的住宅物業,由原本六百萬元下調至四百萬元或以下住宅;四百五十萬元以上住宅,最高只做八成按揭。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