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希望樓市新措施降低市場風險 @ 2013-02-24T17: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印花稅 樓市 措施 政府 住宅
概念:推出樓市措施 , 住宅物業印花稅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網志撰文,指政府再次出招遏制樓市,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
踏入2013年後,本港樓價升勢重燃,再度加大樓市泡沫風險,驅使政府再次出招。政府宣布,從今日凌晨起將價值200萬元以上物業的印花稅稅率上調一倍,最高稅率由原來的4.25%上調至8.5%。至於200萬元以下物業,印花稅由原來100元,調整至按物業價值的1.5%。假設物業價值200萬元,即買家需要繳交的印花稅金額,由100元暴增299倍至3萬元。同時政府亦宣布提前征收非住宅物業印花稅時間,變相增加摸貨成本。對處理樓市風險問題,政府持強硬態度,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率先預警,若樓市泡沫再度升溫,會毫不猶豫再出招。本報財經部報道
行政長官梁振英就新一輪需求管理措施發表聲明。他表示,繼政府去年10月底推出兩項需求管理措施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今天宣布應付樓市過熱的新一輪措施,說明政府不斷監控樓市,包括住宅和非住宅樓市的表現,隨時推出減低對物業需求的新措施。
政府推出「雙倍印花稅」及商業物業「即時征稅」辣招壓抑樓市,引起市場熱議,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解釋,現時樓市熾熱,泡沫風險上升,直言政府若不采取措施介入市場,一旦泡沫爆破,情況有機會較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令樓巿大瀉更為嚴峻,故政府顧及整體利益下,有必要做「丑人」出手,又表明今次並非最後一輪措施,會繼續留意巿場情況;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則表示,約有半數置業的巿民會受新措施的影響。 記者陳廣盛報道
政府新應對樓市措施今晚午夜起生效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有關措施已籌備一段時間,並無近日才考慮,強調不是針對地產商,只因近月樓市再度亢奮,舉例上月樓市按月升2%,較上次出招後,樓價在去年11及12月按月升0.7%為高,因此才出招。
按政府去年10月推出的兩項措施,包括買家印花稅及加強版的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適用非本港居民包括外地人士、所有本地和外地注冊的公司,購買本港住宅物業時,除需繳付一般印花稅外,亦需繳付15%的買家印花稅。若於3年內出售有關物業,同樣須要繳付額外印花稅。而加強版的額外印花稅,其稅階和將適用期延長至3年,買入後首半年出售住宅單位,征收稅率增至20%;超過半年而不超過一年,征收稅率15%;超過1年而不超過3年,一概征收10%。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聯同金管局,突宣布推出6項調控樓市措施,涉及所有類別項目,其中兩項「需求管理」措施,首項為增加從價印花稅,除了沒有持有任何住宅的香港永久居民和換樓客可獲豁免外,所有內地客、公司客、長線投資者以至非住宅物業買家,一律須繳交雙倍的從價印花稅,例如200萬至300萬元物業印花稅由過往樓價1.5%倍增至3%,而200萬元以下物業則由100元增加至1.5%,增幅最多299倍。
政府推出征收「雙倍印花稅」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隨即解畫,表示現時樓市熾熱,泡沫風險上升,政府若不果斷采取措施介入市場,待泡沫爆破時情況有可能較1997年更嚴重,將影響民生環境,政府顧及整體利益而做「丑人」,征收「雙倍印花稅」是希望市民買樓時三思。張炳良強調,今次亦非最後一輪措施,但市民若以公司名下擁有物業,再以個人身份置業,毋須支付雙倍印花稅。
政府公布新的樓市需求管理措施,包括全面提高買賣樓宇印花稅的稅率,以增加買賣樓宇的交易成本。曾俊華表示,其中200萬或以下交易,印花稅會由現時100元,改為交易額1.5%。另其他樓價稅率即時增加一倍,最高稅項由4.25%增至8%,所有個人名義、公司亦適用,措施同時適用於住宅及非住宅類。但首次買賣樓宇的永久性居民,其印花稅毋須加倍,若換樓有六個月限期可退還稅項。另外,政府會修訂《印花稅條例》,非住宅物業、商鋪、工廈及車位,簽協議後要交印花稅,與住宅物業做法看齊,增加買賣非住宅物業成本。曾氏又指,不排除將SSD或BSD延伸至非住宅項目。他指酒店是非住宅物業,故亦受新措施影響。
中華廠商會會長施榮懷出席該會團拜活動時表示,政府出招冷卻樓市做法正確,但要平衡本地居民的置業需求,他指,之前特別印花稅已影響本地居民的置業方向,他認為有關措施短期或產生一定作用,但本港樓市根本問題在於供求不平衡,短期難解決。
《明報》報道,政府昨日突然再出3重招遏樓市需求,包括今日凌晨起提升物業印花稅一倍,新措施主要針對購買第二套房的買家,例如購買300萬至400萬元住宅時,印花稅率由現時的2.25%加至4.5%,但首次置業或只擁一套房而換樓者則可獲豁免,即照舊按現稅率繳交印花稅。財政司長曾俊華表示,今次措施同時遏止非住宅物業的炒風,更強調不排除將來對非住宅物業開征買家印花稅(BSD)和額外印花稅(SSD)。
事隔四個月,政府再出招遏樓市炒風。物業買賣印花稅加倍,但首次置業或換樓的香港市民會有豁免。
另一方面,對於本港樓市,孔慶平認為政府推出的特別印花稅(SSD)及買家印花稅(BSD)是有效。他以中海在赤柱項目為例,原針對對象為海外買家。惟在售出3伙後,受到推出BSD影響,買家卻步。不過他亦認為有關措施對上車盤影響不大。他又指出本港樓市是有需要達致供、求平衡,可是增加供應需時,市民應心平氣和,以待解決樓市問題。
政府昨天再推遏抑樓市新招,李嘉誠今早到深水灣高爾夫球場打波,當乘車離去時,記者隔住車窗提問,他有否擔心新措施令雍澄軒買家撻訂。不過,李嘉誠只是記者揮手及微笑,未回應提問。
經濟學者關焯照在商台節目上則表示,雙倍征收物業印花稅的措施,對豪宅影響較大,有機會令200萬元以下的小型單位出現搶購情況,在需求下反令樓價上升,而政府過去推出樓市措施後,樓價仍不斷飆升,因此要加大力度,而源頭核心是樓宇供應量和超低息環境,政府應增加供應,並優化聯系匯率。出席同一節目的公民黨梁家傑則批評,政府靠增加置業成本以控制樓市,成效難長遠維持,投資者待合適時機再放盤,仍會再推高樓市;民主黨塗謹申則認為,部分買家或以公司名義購入第二個物業,避開新措施。
為遏制本港樓市強勁升勢,政府於預算案前再推兩項「辣招」(詳見「曾俊華:政府加印花稅一倍遏樓市」),不過,有分析預期,相關措施對本港樓價並不會帶來太大沖擊,而鑒於措施符合市場預期,料下周一開市後,本地地產股也不會下跌太多。
從2009年起,香港政府數次出手為樓市降溫,打擊投機性住房需求,推出的措施包括針對房屋短期內轉售額外征稅以及將貸款首付上調至五成等。去年10月,香港政府還針對海外購房者推出了15%的買家印花稅。
去年10月,香港政府宣布推出全新的「買家印花稅」措施,即所有非本地居民、所有本地及外地公司在香港買樓,都需要支付15%的「買家印花稅」;同時,如果買房之後3年內把房子出手,還需要支付一筆10%到20%不等的額外印花稅。香港多家中介透露,「10月新政」執行一個月後,住宅成交量下跌五成,迫使多數炒家從住宅物業市場轉移到商業物業市場淘金。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