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政府新招下料逾半物業交易須繳新印花稅 @ 2013-02-23T02: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印花稅 樓市 措施 政府
概念:200萬元 , 住宅物業印花稅率
中評社香港2月22日電/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宣布推出兩項樓市需求管理措施,包括提高買賣印花稅稅率至最高為交易額的8.5%,和非住宅物業買賣在簽訂買賣協議後,便須繳付印花稅,以防范樓市風險進一步惡化。
政府公布新一輪壓抑樓市措施 , 包括全面提高住宅及非住宅買賣印花稅 , 200萬以下的樓宇 , 印花稅由目前劃一 100元, 增加至交易額的百分之1.5, 其他交易的稅率亦會增加一倍, 最高達到百分之8.5, 並適用於所有人及公司 , 如果本港永久居民無擁有其他物業 , 可以豁免繳交額外稅率 .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宣布應付樓市過熱的新一輪措施,說明政府不斷監控樓市,包括住宅和非住宅樓市的表現,隨時推出減低對物業需求的新措施。今次的措施亦適用於非住宅物業,因為非住宅物業市場過熱,同樣對金融體系和整體經濟造成影響。政府會繼續監控樓市,如果市場繼續過熱,將會適時再次推出遏抑措施。
政府公布新的樓市需求管理措施,包括全面提高買賣樓宇印花稅的稅率,以增加買賣樓宇的交易成本。曾俊華表示,其中200萬或以下交易,印花稅會由現時100元,改為交易額1.5%。另其他樓價稅率即時增加一倍,最高稅項由4.25%增至8%,所有個人名義、公司亦適用,措施同時適用於住宅及非住宅類。但首次買賣樓宇的永久性居民,其印花稅毋須加倍,若換樓有六個月限期可退還稅項。另外,政府會修訂《印花稅條例》,非住宅物業、商鋪、工廈及車位,簽協議後要交印花稅,與住宅物業做法看齊,增加買賣非住宅物業成本。曾氏又指,不排除將SSD或BSD延伸至非住宅項目。他指酒店是非住宅物業,故亦受新措施影響。
為遏制本港樓市強勁升勢,政府於預算案前再推兩項「辣招」(詳見「曾俊華:政府加印花稅一倍遏樓市」),不過,有分析預期,相關措施對本港樓價並不會帶來太大沖擊,而鑒於措施符合市場預期,料下周一開市後,本地地產股也不會下跌太多。
政府今次的措施是延續去年10月的雙辣招,估計本港樓市短期內必定價量齊跌。他指出,今次政府有決心,可以形容為第三辣招,連本地投資者亦要拒絕,令香港人對買樓保值的心態很大打擊,料3月成交下跌50%至60%,樓價調整3%至5%。
有學者認為,政府再出招,措施對樓市影響輕微,但對短炒買家影響較大,不過,有經濟學家不支持措施,認為日後取消有關措施時,將令大量積存的購買力即時釋放。有立法會議員亦認為,政府只是以增加印花稅壓抑樓市,欠缺新意,擔心出現反效果。
政府指,樓市繼續升溫,並波及到商廈、寫字樓、工廈及車位,加劇樓市泡沬風險,明日起推出兩項加強印花稅措施,以打擊樓市炒風;財政司長曾俊華強調,措施與同長實拆售雍澄軒無關,目標是防范樓市泡沫風險,有必要時會再加推措施。
中華廠商會會長施榮懷出席該會團拜活動時表示,政府出招冷卻樓市做法正確,但要平衡本地居民的置業需求,他指,之前特別印花稅已影響本地居民的置業方向,他認為有關措施短期或產生一定作用,但本港樓市根本問題在於供求不平衡,短期難解決。
為了遏止樓市炒風蔓延,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傍晚突然宣布推出兩項措施,包括雙倍樓宇印花稅,以及非住宅物業簽定買賣協議後即須繳付印花稅。
對於港府上調印花稅稅率,畢馬威中國稅務合伙人王尹巧儀表示歡迎有關措施,認為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顯示政府已注視到樓市炒風漫已延至非住宅市場。若樓價非理性地持續上升,將會影響香港的營商環境及競爭力。同時,政府向首次置業及換樓人市提供豁免,將能避免影響真正用家需求。(SU/U)
另一方面,對於本港樓市,孔慶平認為政府推出的特別印花稅(SSD)及買家印花稅(BSD)是有效。他以中海在赤柱項目為例,原針對對象為海外買家。惟在售出3伙後,受到推出BSD影響,買家卻步。不過他亦認為有關措施對上車盤影響不大。他又指出本港樓市是有需要達致供、求平衡,可是增加供應需時,市民應心平氣和,以待解決樓市問題。
不過,有立法會議員則擔心,措施期限延長或連累真正需求,擔憂政府無止境增加措施「藥效」。柏志高說,政府並無評估額外印花稅措施的長遠成效,分析了短期影響。本港樓市受外圍及資金流入等因素影響,一旦外圍加息,本港利率會跟隨上升,故難以就額外印花稅成效作長遠評估,只能作短期預測。為滿足用家需求,政府已積極增加土地供應,以解決樓市失衡問題。
本港樓價繼去年升近兩成後,今年1月份升幅更達5.3%,升勢明顯加快。不過本地主要地產股由1月份的高位已回落7至9%,跑輸恆生指數(由高位只回落2%)。地產股落後的原因,主要是市場憂慮政府將推出更多打壓樓價措施,包括調高「額外印花稅(SSD)」及非港人購入住宅的「買家印花稅(BSD)」稅率。花旗分析員認為,不排除政府有機會推出針對買入一間以上住宅的「買家印花稅」,但預期對樓價升勢的影響或相對有限。反觀,若政府提前向發展商批出預售樓花同意書,或較大機會減慢樓價升勢,並有助地產股後市。事實上,自從去年10月,政府公布首次針對非本港居民住宅買家的印花稅,包括非本地及以公司名義購入住宅物業需繳交額外15%買家印花稅,本地樓價以及地產股雖然短暫受壓,但其後升勢持續,可見措施對打擊樓價效果甚微。
問及新招可能殺錯良民,減少住宅放盤,令市民更難買樓。他回應,無一顆銀子彈可以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現在港府一方面增加供應,另一方面管理需求,一層層措施加上去,希望可一步步改善供求失衡情況。如有需要,政府會再推出措施,如新措施透過附屬法例形式進行,可以因應樓市變化迅即實施。
羅兵咸永道估計,在今個財政年度,政府將錄得1,780億元利得稅及薪俸稅收入,地價收入亦達到750億元;雖然政府去年推出壓抑樓市炒賣措施,但因股市反彈,預計整體印花稅收入只會輕微下跌至420億元。由於利得稅及賣地收入較預期好,預計今個財政年度政府綜合盈余將達到550億元,較該行於1月預計的287億元為高,更遠較政府預計的34億元赤字理想。
黃宏泰又估計,預算案中未必會再推壓抑樓市措施,因為買家印花稅及加強版額外印花稅實施只有數月,仍需要觀察成效。長遠而言政府應增加土地供應,只靠壓抑需求難以解決樓價問題。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